西西河

主题:简论清代的国家统一zt -- 犀光

共:💬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简论清代的国家统一zt

王思治

  有清一代,国家统一大业的完成,使清王朝幅员辽阔,气势恢弘,成为亚洲头等强国,也是世界强国之一,并且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留给今人一份宝贵遗产。应该说,清代的国家统一,既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又与清统治者特别是康雍乾三帝顺应这一趋势,坚决与分裂势力做斗争,实行有利于统一大业的方针和政策相关。

  清代国家统一的完成是与各种分裂势力长期斗争的结果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清王朝建立了全国政权。至顺治十八年(1661年)南明永历帝桂王朱由榔被俘而死,清王朝虽然基本上统一了大陆,但国家的完全统一还远未完成。康熙帝继位之初,南方有日益坐大的三藩势力;东南海上有台湾郑氏抗清力量;在东北,沙皇俄国侵扰黑龙江流域已三十余年;在西北,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上层分裂势力日益嚣张,其影响波及喀尔喀蒙古、内蒙古、青海和西藏。总之,各种分裂势力仍然存在,严重威胁着清王朝的统治和国家的统一。为此,清王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制止分裂、完成统一的行动。

  平定三藩之乱 康熙十二年(1672年),康熙帝下令撤藩。云南平西王吴三桂举兵造反,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之信先后响应,是为三藩之乱。吴三桂旧部任他省提督、总兵者也纷纷倒戈反清,半个中国陷入战火,清王朝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吴三桂自立为帝,并授意达赖喇嘛上奏清廷,劝说康熙皇帝“裂土罢兵”,让他割据南方。康熙帝对此痛加驳斥:“朕为天下人民之主,岂容裂土罢兵?!”经过八年的战争,于康熙二十年最终平定了三藩之乱。

  统一台湾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明天启元年(1624年),荷兰侵略者占领台湾。顺治十八年(1661年),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作为抗清基地。翌年,郑成功病逝,子郑经嗣位。康熙三年、四年,清福建水师提督施琅两次率军征台,遇飓风无功而返,于是清廷决定招抚。康熙六年五月,清廷对郑经许以“八闽王及沿海诸岛”,郑经予以拒绝,宣称“东宁(台湾)远在海外,非属版图之中”,要求清廷仿照朝鲜的成例处理台湾与中央政权之间的关系。郑经完全背叛了乃父关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原则,他的言行使台湾郑氏集团与清廷的矛盾从抗清一变成为分裂祖国。康熙帝对郑经的要求给予严厉的驳斥,指出:“朝鲜系从来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康熙帝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武力统一台湾。这之后,就如何管理台湾的问题,又引发了清廷内部一场“弃留”之争。康熙帝明确指出:“台湾弃取关系甚大”,“弃而不守,尤为不可”。据此,清廷在台湾设置一府三县,总兵官一员,兵八千;澎湖设副将一员,兵二千,隶属于福建省。从此,台湾和大陆统一起来,其行政建制与内地划一。

  抵抗沙俄 明清之际,沙皇俄国持续侵扰我国黑龙江流域达数十年之久。康熙帝亲政之后,曾多次通过外交途径敦促俄国远征军从中国领土上自动撤离,未果。康熙二十四年、二十五年,清朝发动了抗击沙俄入侵、收复中国领土的两次雅克萨之战,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与沙皇政府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两国东段边界,制止了沙俄的侵扰,使这一地区保持和平一百余年。雍正五年(1727年),清廷与沙俄政府签订《布连斯奇条约》以划分中俄中段边界,经勘界后,翌年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对此,法国学者加恩评价说:“借助于《尼布楚条约》,它(清廷)已经遏止了俄国紧逼黑龙江流域;借助于《恰克图条约》,它又使俄国人远离北京,并且用条约阻止俄国人的进展。”(加斯东?加恩《彼得大帝时期的俄中关系(1689-1730)》)

  与准噶尔分裂势力的斗争 准噶尔是明清时期我国西北地区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噶尔丹为首领时,准噶尔部称雄于蒙古诸部,横扫漠西漠北。在《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前后,噶尔丹在沙俄的支持下,进犯喀尔喀蒙古,以追击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和宗教领袖哲布尊丹巴为名,率大军进入内蒙古,并击败了前来迎战的清军统帅阿喇尼和常宁。噶尔丹挟其势向康熙帝的使者提出:“圣上君南方,我掌北方。”以南北分治作为“讲信修好”的条件,公然要分裂中国。在这种情况下,清王朝为了自己的统治,也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康熙帝于二十九年(1690年)、三十五年(1696年)、三十六年(1697年)三次亲征朔漠,终于在昭莫多将准噶尔主力歼灭,噶尔丹亦穷蹙而死。继噶尔丹之后的策妄阿拉布坦、噶尔丹策凌又先后称兵,妄图分裂中国。康熙末年,清王朝进行了“驱准保藏”之役。雍正九年、十年,清军与准噶尔军进行了和通淖尔与额尔德尼昭两次大战。至乾隆二十年、二十二年,清军两次进军伊犁,先征达瓦齐,后征阿睦尔撒纳,使达瓦齐被俘,阿睦尔撒纳兵败走死俄国。经历康雍乾三帝,历时约七十年的平准斗争至此大功告成。由乾隆帝撰文的两通平定准噶尔碑,今天仍然矗立在承德普宁寺,它是清王朝统一西北决心的真实写照。

  此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军平定南疆回部大小和卓之乱,最后完成了天山南北的统一。

   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与我国近代领土疆域的奠定

  清王朝在完成国家统一的同时,对黑龙江流域、蒙古地区、新疆、西藏、台湾和南海诸岛实施了有效的管辖与统治。主要包括:明确的行政区划、有效的民政管理以及边防制度的建立,并且实行了远较历代成功的民族政策,从而使领土主权的基本内涵在历史长期发展的基础上得以完备。

  在东北和北方,由于与沙皇俄国长期接触,清廷不仅通过《中俄尼布楚条约》和《恰克图条约》,与沙俄“划疆分界”,确定领土归属,同时也十分重视边疆地方政府的建设与边防。在中央,设立了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包括宗教、户政、民政、荒政、驿传以及行政区划、牧场划分)的机构――理藩院,其地位与六部平行。在边疆,设立“将军”一职,集军政、民政、司法于一身,是当地的最高军政长官,负责镇守地方,防卫边疆。因此,从中央到边疆各级政府完备而严密,对边疆各族加强了统治与行政管理,对国土进行了有效的管辖与防卫。

  清王朝对西藏行政体制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西藏与接壤国家边界的划定,也是在与外来侵略势力的斗争中完成的。康熙晚年“驱准保藏”之役胜利后,为了防范分裂势力,废除了独揽西藏政务大权的“第巴”(俗称藏王),建立了由四人组成的噶伦(政务官)西藏地方政府。噶伦的任免权归中央,从而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雍正五年(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西藏直接隶属中央,清朝对西藏的管理进入了新的阶段。乾隆十五年(1750年),西藏郡王珠尔墨特那木札的叛乱被清军平定之后,清廷颁布了《西藏善后章程》。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军驱逐第二次入侵西藏的廓尔喀(尼泊尔)军,于次年颁布《钦定西藏章程》,从制度上对驻藏大臣的地位与职权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实行了“金奔巴瓶”制度,规定达赖、班禅圆寂后,将寻认的转世灵童的姓名、生年月日用满汉藏三种文字写在签牌上,放入金瓶内,在驻藏大臣监督之下掣签认定。这说明清廷对西藏的统治与管理进一步制度化和法律化。乾隆五十九年(1798年),清廷派员经实地勘界后,划清了西藏与西南邻国的疆界,明确了领土主权。

  清王朝对西藏的有效管辖,制止了英国人早期对西藏的侵略。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王朝只许广州一口对外通商,英国人不能从沿海打开中国大门,准备从西藏进入中国。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总督赫斯汀派东印度公司秘书波格尔到日喀则见班禅六世。当时,达赖因年幼由班禅摄行政事。波格尔先提出与西藏签订通商条约,西藏官员答复:“一切须(听)命中国皇上。”波格尔又提出“藏人与英方建立某种形式上的联盟”,妄图将西藏变成英国的殖民地,当即遭到班禅六世的严词拒绝。班禅回答说:“西藏是中国的领土”,一切“需候北京政府的回示”。波格尔要求班禅六世介绍他到北京,也被拒绝。班禅六世拒绝波格尔提出的种种诱惑,维护祖国统一,使这位英国密使挑拨西藏与祖国关系的阴谋未能得逞。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清朝对西藏管理的有效性。

  清王朝统治者完成国家统一后,在抗击外来势力和与周边国家的交涉过程中,认识到必须加强边防建设。其具体措施包括:划疆分界,设置“卡伦”(哨所)、“鄂博”(石块垒成的界标),严格的巡边制度,重要关卡设兵防守。清朝有关边防建设的措施,形成了对领土疆域较为严密的防卫制度,这是前所未有的。

  统一大业完成后,清统治者对反映版图的全国舆图的绘制十分重视,所谓“国家抚有疆宇,谓之版图。版言乎其有民,图言乎其有地”。康熙帝任命传教士白晋等经实地测绘,历时十年,编绘成《皇舆全览图》,乾隆时完成新疆统一后,又令传教士蒋友仁等对新疆、西藏进行实地测绘,在康熙《皇舆全览图》的基础上,完成全国实地测绘的《乾隆十三排地图》(又名《乾隆内府舆图》),全图由104块铜版组成。在全国经实地测量绘制成地图,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清廷对海防和海疆也十分重视,沿海各省专设水师提督,有严格的巡哨制度。琼州府(今海南省)南琼崖州水师营“南面直接暹罗(泰国)、占城(越南南部)夷洋”。广东水师管辖南海诸岛礁及广大南海海面。清廷对海岛沙洲实行了有效管辖,正如乾隆帝所指出的:“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所属。”清朝“疆址森然”,表明了领土疆域即使是“尺土”,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为了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清王朝多次反击外国入侵者,同时也进行边界谈判。清统治者从中总结出极其重要的教训,清军击败廓尔喀第二次侵藏后,乾隆皇帝指出:“示之必克,其和乃固。”也就是说,必须有强大的国防,战则必胜,边界和平才能巩固。乾隆帝因之喟然叹曰:“乃知守中国者,不可徒言偃武修文,以自示弱也。彼偃武修文之不已,必致弃固有而不能守,是亦不可不知耳。”清帝对待领土主权的原则是:“既不强取他国之寸土,亦不无故轻让我寸土于人。”乾隆帝说:“夫开边黩武,朕所不为,而祖宗所有疆宇,不敢少亏尺寸。”清王朝的统治者,特别是康雍乾三帝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奠定了我国近代领土疆域,完成了统一大业,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往的基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