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这次教育部主导的汉字字形调整是不是最后一次 -- frnkl

共:💬102 🌺9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王宁教授是学有所成的语言文字学家,此点毋庸置疑

王宁教授

王宁教授是当代著名语言学家,“章黄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王宁教授早年师从陆宗达先生学习语言学。现担任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语言学专业组组长、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字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任等职。
出自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通讯·第26期。

陆宗达先生

陆宗达先生,祖籍浙江慈溪,1905年2月13日生于北京,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文系。1926年追随国学大师黄季刚先生,登堂入室,学习文字、声韵、训诂等传统语言文字学,其时已有极深的学术造诣。建国前历任辅仁大学、冯庸大学(“九?一八”后冯庸大学遣往关内)、中国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民国大学等校教授。自1947年直至逝世,为北京师范大学专任教授,汉语文字学专业博士导师,第一、二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他除讲授文字、声韵、训诂学之外,还开设了《说文》学、《尔雅》学、《文选》学、《十三经》讲读、汉魏诗赋、现代汉语等多门类的课程。尤其精通以《说文解字》为中心的传统文字训诂学,是中国训诂学学会的主要创始人,我国传统语言文字学重要的继承人。1988年2月13日逝世于北京。
出自《王宁:当代训诂大师陆宗达》。

关于章黄学派

作为开山祖师的章太炎先生,曾受业于朴学大师俞曲园,之后由于革命排满的分歧而写了《谢本师》,表示与曲公断绝师徒之谊。由此而论,他一开始就是以革命家和小学家的双重身分出现的,这注定了他所创立的门派也必有此两种特征。果然,在第二辈人身上,便出现了流变。黄侃、鲁迅、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许寿裳诸公皆同期于东瀛侍游于章先生之门,从先生学《说文》《庄子》。等到民元以后,这班高足却分化为新旧两个营垒且“同室操戈”了。黄季刚先生一脉传章公小学的,在音韵训诂方面恪守门户,宏扬师业,同时又组成《甲寅》《学衡》一派抵制白话文运动。以周氏兄弟为首的一干人物却继承了章公的革命精神,构成《新青年》《语丝》一派,鼓动起新文化运动。同门中大相径庭,各执一端,掌门人本身却似乎无亲疏是非之判,顶多只私下认为周树人的文章比黄季刚的更具魏晋风神。

。。。

第二代可谓章黄学派的鼎盛期,名人辈出。之后新文化这一支中,钱玄同、刘半农诸公复归于旧学。此乃又一桩社会文化公案,另文专叙。到了第三代,旧学一脉,北传陆宗达、杨伯峻等先生;南传黄焯、刘博平诸公。这一支依旧严守家法,门户井然;属于狷者一路,但洁身做学问而已。新学一支,较为复杂。仅以迅翁弟子论,由于得其改造社会的反叛精神,便多不得好运。如刘和珍、柔石、殷夫辈,皆饮弹而终。再如世谓得先生真传的胡风、萧军、聂绀弩一辈,大抵皆难见容于世。此系狂者一脉,遂恐三世而斩矣。到第四代,章黄学派硕果仅存的则只余小学一枝了。北有“陆门三杰”许嘉璐、王宁、谢栋元等,南有周大朴、李格非等。皆于文字、音韵、训诂诸学上弘扬师门术业。然则,随着时尚流俗之变,此种所谓不能仁途经济的学术问津者日稀。无论前辈如何取火传薪,恐终不免有“绝学”之虞。而这,又非我们这等不肖后学所能力挽的了。

出自《闲话章黄学派》

总而言之,对文字改革,王宁教授有充分的资格。当然,个人倾向是另外一回事了。大家切勿以“砖家”之名加之以王宁教授,她毕竟是纯粹搞学问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