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蒋百里,徐志摩,林徽音,张幼仪。。。 -- 旧话偶怀 -- 萨苏
虎兄不要折杀俺!
在抗战中,林徽因曾离开李庄去昆明与金岳霖在一别墅中同居数月,至于有无男女之事当然无证,以常识度之吧。俺如未记错,当是来源于费正清夫人的回忆录。
俺觉得,如真要了解一个人的全貌,不能只听一面之词,因此,林徽因的恶邻钱钟书的记录不可不看,即他的短篇小说《猫》,就是以林的太太沙龙为蓝本的,完全可以对号入坐,如林梁夫妇,沈从文、罗隆基(蒲熙修的前任情人,金岳霖是下一任),当然少不了金岳霖。甚至《围城》中人物也有他们的影子,那位眼睛就掉在牛奶杯中的哲学家?
以俺的看法,林徽因是一个绝顶聪明且有才华的女人,再加上天生丽质,不迷死一大片反而奇怪。但她不能免俗的是,虚荣、做作、世俗,希望看到一大群自己看得上的男人围着她团团转,而自己却要一个可靠且有家世、地位的丈夫做根据地――这也是她不要徐志摩的一个原因,另一个是不想承担恶名,她自己的生母是小妾,在意名分,当然也有梁家的家世和经济雄厚的原因,可以送其出国(此是林家已败落。
但显然徐志摩自有其优势,于是在婚前,林与梁一旦有矛盾,必然是林与徐过从甚密;在婚后,他们也保持亲密的关系。
这样的女人何其多也!可怜的梁思成,俺是真的同情他。
了解林徽因的几次恋情 感受新文化人物的气度
--------------------------------------------------------------------------------
2004年07月20日 08:20
气质如兰:绝代林徽因
《人间四月天》这部电视连续剧,是2000年春天在全国热播的,这个剧本是一个台湾剧作家王蕙玲写的,她是台湾铭传大学、世新大学和台湾艺术学院的讲师,她选择《人间四月天》这个题材应该说是很有眼光的。
这部戏从演员阵容、演出效果上,都得承认是成功的。但实在说,我作为一个研究现代文学史的人,还是有自己的看法的。当时我正着手写《徐志摩传》,还在搜集资料、整理年谱阶段,光搜集资料编年谱,就用了三年时间,刚要动手写就赶上了这么个“徐志摩热”,不能说一点感慨也没有。我想说的以下内容都是根据真实的历史资料推断出来的。不信的话,大家可以到图书馆借这些书看看,比如《林徽因文集》里就有给胡适的信,还有给沈从文的信。
《人间四月天》里提到,徐志摩和林徽因在伦敦相识,相识不久便相恋,两个人一起坐船在康河里游玩。从一幅剧照上可以看到,徐志摩和林徽因坐在船上,徐志摩还搂着林徽因的肩膀,十分亲热的样子;还有一幅,徐志摩骑着自行车,林徽因坐在自行车的前梁上。有人觉得很美,我看了只觉得恶心,这是把现代小青年那种流氓阿飞行径,安到徐志摩的头上。我绝不保守,我是说,徐林之间的恋情,绝不是这个样子。
先从年龄上说,徐志摩是1897年出生,按阳历是1896年。林徽因多大呢,她是1904年出生,按阴历算比徐志摩小八岁,按阳历是七岁。徐志摩1918年北大肄业以后去美国留学,后来因为他非常崇拜西方的哲学家罗素,便来到英国留学。
到了英国以后,才知道罗素去中国讲学去了,这样他就在伦敦住下来,就在这个时候,认识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并在林长民家里认识了林徽因。林徽因当年只有16岁,还是个中学生。这是1920年秋天的事,同年年底,徐志摩就把张幼仪接到英国了,在剑桥大学旁边一个叫沙士顿的地方住下。当时他们的感情是不太好,可也没到离婚的程度。一个是已经结婚生子的男人,24岁了;一个是情窦未开的少女,只有16岁,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到了那种程度呢!
这期间,徐志摩曾对林徽因表示了一点感情,林徽因见了信惊慌失措,自己不敢给徐志摩回信,由林长民给徐志摩回了封信。现在已经发现了当年林长民给徐志摩的信,信上说:“阁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惊,徽亦惶惑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嘲笑之意,想足下误解了。”
林长民的这种态度,是我们现在的人无法想象的。想想吧,这是八十多年前的事,就是给了现在有点封建意识的家长,那也是要动刀子的。我对你这么好,让你到我家里来吃饭,喝茶,你居然打起我女儿的主意来了,这还了得!可林长民没有这么做。他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他表示能够理解,信上的意思是说,我的女儿年少,不知该怎样给你写信,她没有不满意的意思,你别误解,她让我代问你好。
可见,他们当时实际上没有到那个程度,就是后来稍有发展,也不过是两情相悦而已。
对这一段朦朦胧胧的感情,林徽因长大以后,也是很怀念的,甚至多少有点觉得对不起徐志摩。现在要探究的是,16岁的林徽因当时有没有要和男子谈恋爱的意思,我的看法是有的。
1937年抗战初期,林徽因到了长沙,心情很是不好,给沈从文写了封信。因为当时正下着连阴雨,便想到了当年在伦敦时的心境。信上说,那时候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了,她一个人住在一个大屋子里,外面下着雨,白天独自一人在大房间里看书,晚上一个人坐在一个大饭厅里吃饭,垂着两条不着地的腿,还有两条垂肩的发辫。一面吃饭,一面用嘴咬着手指头哭。这时候,总希望生活中有浪漫的事情发生,或是有个人叩门进来坐在对面同她谈话,或是同坐在楼上的火炉边给她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来爱她。而实际情况却是天天在下雨,竟没有一个浪漫聪明的人走来同她玩。
徐志摩是爱过她的,她也感觉到了,只可惜没有发展下去。后来她多少是有点后悔的。1927年在美国留学时,正好胡适来美国,林徽因给胡适的信上说:请你回国后告诉志摩,我这三年来寂寞受够了,失望也逾多了。告诉他我绝对不怪他,只有盼他原谅我从前的种种不了解。昨天我把他的旧信一一翻阅了,旧时的志摩现在真真透彻地明白了。过去的就过去了,现在不必提了,我只求永远纪念着。事实上,在1924年春夏间,他俩的感情是发展到相恋的地步了。真正达到论婚嫁的地步,则是1931年春天,徐志摩到北平教书上后。也就是说,林徽因和徐志摩确实相恋过的,只是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曲折的,不是那种干柴烈火,一见面就烧起来的爱情。
有一件事,可以验证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的感情有多深。徐志摩1931年11月19日在济南附近的党家庄飞机失事遇难,梁思成从北平赶去处理丧事,从现场捡了一块烧焦了的木头。那个时候的飞机不像现在的,有些部分是木头的。他捡了一块飞机残骸拿回去给了林徽因,林徽因非常悲痛,就把这块木头挂在卧室的床头。直到她1955年去世,一直就这么挂着。她觉着,她是爱徐志摩的,徐志摩又是为了赶回来听她的演讲而死的,她就要用这种方式纪念他。这在我们现在,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有人或许会说,反正徐志摩已经死了,她只是这样怀念他,又不会出别的什么事。这样优秀的女人,肯定对她的丈夫不会有二心的。其实,她对他的丈夫是有二心的,但是她做得非常光明磊落。
学者金岳霖,是中国第一流的哲学家。大概是1932年夏大,也就是徐志摩死了没多久,有一天,梁思成从河北宝坻考察古建筑回来,林徽因哭丧着脸说:思成,我痛苦极了,我现在同时爱上了两个人,我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
梁思成一听就知道出了什么事,知道林徽因爱上了金岳霖,想跟他分手又舍不得。
这时候梁家住在北平东总布胡同,金岳霖就住在梁家后院,另有旁门出入。
起初也许只是好朋友住邻居,交往久了才爱上的。金岳霖受过西方教育,生活很讲究,他家的厨师做面包做得好,每天早上就给林徽因送过去,没事了就过到梁家在一起喝茶聊大。金岳霖喜欢林徽因,梁思成是知道的,但他不知道林徽因喜欢金岳霖到了这个地步。听了妻子的话,梁思成半天都说不出话来,全身的血液凝固住了,连呼吸都困难了。一面感到痛苦,一面又感欣慰,欣慰的是妻子很坦诚,没有把他当成个傻子。想了一夜,他把自己和金岳霖比了又比,觉得自己不如金岳霖,林徽因跟金岳霖结合会幸福的。第二天他跟林徽因说了自己的想法,同时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你们永远幸福。当时两个人都哭了。林徽因把梁思成的话告诉了金岳霖,说梁思成说这个事情一切由我来决定,我要是喜欢你的话,他是可以离婚的。金岳霖说,思成能说这个话,可见他是真正爱着你,不愿你受一点点委屈,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退出吧。
从此以后,金岳霖就成了“游牧民族”了。这是我的说法,叫“逐林木而居”。
游牧民族不是“逐水草而居”吗?林徽因姓林,金岳霖总是住在林家后院或是隔壁,林徽因到了哪儿他就到哪儿,还不是“逐林木而居”,还不是成了“游牧民族” 吗?
金岳霖此后终生未娶,一直到八十多岁去世,还是林徽因的两个儿子给他送终的。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这种思想境界,咱们这些俗人,想都不敢想。只能说人家太完美太高尚,我们太庸俗太卑鄙了。当时他们三个人相处得非常好,甚至抗战以后,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四川李庄,金岳霖在昆明西南联大,放了假以后就住在梁家。有时候我认为,我们这代人对上一代人,尤其是那些留学欧美的知识分子的感情是理解不了的。上一代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那些人物的感情,我自己只有佩服的份。人家就是受过文明教育的,是文明到骨头里的。所以说,我看了《人间四月大》的剧本,觉得王蕙玲女士也许是个好的剧作家,但对二三十年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那一茬知识分子根本就不了解。 (摘自《人物》 )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3 层
太长,看来是查老师记错了 京虎子 字0 2004-08-24 15:24:18
😏事实总是“残酷”而“美好”的 查理五世 字54 2004-08-24 15:07:59
查老师所提我有风闻,不知能否多赐教几句? 京虎子 字36 2004-08-24 15:10:43
😮【原创】【文摘】林徽因的另一面
😄【反面教材】其实影射讽刺林徽因最厉害的是冰心写的《太太的客厅》 尔雅 字1147 2004-08-25 14:37:21
嗨,为什么俺跟你戚戚焉涅? 蝴蝶 字0 2004-08-25 14:46:55
【文摘】关于林徽因和冰心之间的八卦 -不知原文是不是这个题,这篇我比较喜欢 尔雅 字10838 2004-08-25 15:13:58
呵,写得挺好,补充一点林徽因与钱钟书的轶事 查理五世 字352 2004-08-26 07: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