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张横秋·内锦气血入门六章·注解 -- 京城马国兴
四章
丹田呼吸气流通,肚腹腰肢渐渐充。
一往一来须着意,心归到处气归宗。
阐释:
气沉丹田而“伏练”,真气生成积累,就要形成丹田真气呼吸的现象。真气向胸腹、四肢、体表的运行为呼;真气由胸腹、四肢、体表回归丹田之中为吸。此是真气涨渺的丹田呼吸法。还有真气从足踝上升至头顶百会穴运行为吸提;由百会穴向下降至双足踝的运行为呼放。此是真气的升降呼吸法,术名:“真气吸提呼放”法。此真气的升降涨渺的流通运行日久,则肚腹胸背、腰脊四肢,自觉真气渐渐充实的感觉产生了。这样内气在身内升降涨渺的往来运行,须要着意导引,着神观住,勿助勿忘,则真气会出现在身内独立存在而不改的景象,直到此景象产生,才能为拳家所用,名之为“内劲”。这就是“气随心到,心逐气穿,心能普照,气自周全”的修炼内劲功夫之精义。这样,内劲才能为心意所用而能实施攻防的生杀予夺之权宜。
本章以精辟的语言论述了真气呼吸运行法的修炼、至用之实质内容 ,及修炼内功时的“行非所行,住非所住”,“念住不住,是为真住(念)”的真传之行功秘诀。
五章
百骸运到使成功,浑身气血自流通。
不希骇世争名利,可向无为悟通踪。
阐释:
修炼内功,真气运行,可使外形脱拙换灵。达到自身内清虚而外脱换,初步基础功夫定矣。百骸得真气所养所化,则脱七壳换得真体之相生成,浑身气血流通,自然脱凡胎而入圣境,此段之意,古人自有生动之描述,以资进一步说明,可以对照,“知者识见相同之意”,录之如下:
夫气足耐寒,血足耐暑,神足耐饥,精足力绵,(此内锦也)气犹水也,惟真阳以御之,则蒸然流遍大千(全身内外);血犹油也,惟真阳以化之,则渣质净而胎元生;神即心之主宰,人之主人翁也,逢火煅之则光凝(地二生火桩炼之),遇水润之则体灵(天一生水桩应之);精即髓液,遇火则融注,逢水则清明。意而言之,精、神、气、血,四美也。气、神,火也;精,血,水也。水阴中之阳,火阳中之阴。阴潜于阳,阳伏于阴。水火融和,内外功日进。又云:神阳中阳,摁阴中阴,精阳中阴,气阴中阳。阴阳结合,一元复昌。泥丸为神舍,玄牝为神谷,涌泉为火眼,气海为火元,白虎为气壳,尾闾为气路,方寸为水宅,周身脉络为水渠,舌本为甘泉。精血者气之化,神亦从之。精舍即生死户也,神胎所结之区,而真息生焉。若能常常照觉,则四美日益,至于斩开内外之壳者,乃神之良知,气之良能也。悉御之以静,则水火升降,温润之验,日甚一日也。神足力勇无息,悉发于先天之自然;气足则九万六千毛孔生胎;精足则皮肤如乳儿;血足则肌嫩彩泽,无皱纹也。 《浑元剑经`精神气息解》
上述之论,可将“百骸运到使成功,浑身气血自流通”之精义阐述的淋漓尽致了。说明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运用是以内功为根本的。
真正的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运用之真功夫艺境,就是中和之道在拳术中的体现,是获得“文兼武全将相身”的真才实学之事。平常的攻防技术功夫,可有出神入化之妙用而已,并非骇人听闻的什么特异之功能,凡真修炼者是不希望有骇人听闻之事情发生,也从不做那样的蠢事的。
修炼传统手战之道只不过实现“打拳原为保身之计”而已,故不会为出名、争利而劳神耗费自身的精力的。如果是一个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真实修炼者,他就会凭中和之道修炼自己,并能以文观法,以形鉴真。不为名,不图利,自然会返朴归真,有了这样的道心,就可以在修炼时自觉的做到“不先物为”的清静“无为”境了。以此“不先物为”的”无为法”自然可以达到“因物之所为”的“无不为”之艺境了。当达到“无为无不为”的“无上”艺境时,自然成为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之通家了。成为一个通家,当然能知道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修炼、建体、至用的一切方法及其攻防功夫升华的过程了。这就是“不希骇世争名利,可向无为悟通踪”一句之精义。
六章
气到功成乐自然,不争名利不希仙。
有意人间播名誉,纵此岐途别有天。
阐释:
内功修炼,养得目有神光,目中有青苍之气,足以照远出威,使敌一见,生畏怯于心;身有灵光,身外有红光缭绕,灵光者可御乱敌;体有元光,体外有黄光闪烁,可临大阵而耐久,德普三光,是内外功德圆满,毫无欠缺,浑光普照,无隙可乘。惟目中身内手上,更上一层楼有一番稳准气象,足使人畏。故敌动得其咎。学力至此,乃为炼家,方不愧居其名,亦可留芳千古,令后世慨见而神警。故闻声而惧者,因实称其名,威感夙著也。此为“气到功成乐自然”一句之精义的解释。功用到此自然而大成之。
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一事,本是“打拳原为保身之计”而设,是以武入道,以拳体道,自我修政以德,自我完善自己的功德之事。真正的修炼者,不会去争名誉,也不会以拳贪图财利,更不会有希望自己去当神仙的奢欲愿望。真正的以拳入道,以拳体道,拳道合一的得道者,其就将自己看做是一个普通的传统拳术功夫爱好者,一定是个安处事,敬其业的忠孝之人而已。这就是“不争名利不希仙”一句之精义。
如果一个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人,有意在人世间播种良好的名誉,而又纵欲追求这种名誉,就已经背道而驰,登上岐途,则离道远矣!因为“道成万物而不居,功成则退”是“道”的品质。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功成之证验是“处其厚而不处其薄”。厚者是真功夫,薄者是名誉,一个真正的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而得道者,怎会去纵欲追求名图利呢?这是不可能的。一旦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修炼者求名图利,便已进入岐途。如何还能“身体如同九重天,内外如一,玲珑剔透”?如何还能“与太虚同体”呢?这就是“有意人间播名誉,纵此岐途别有天”之精义。
如果这句话原是“无意人间播名誉,纵此岐途别有天”。则本章歌诀的文意就通顺了。本来“气到功成乐自然,不争名利不希仙”的。只有不争名图利,也不希望成神仙,无欲则刚,才能功到自然成。一个成道者,怎么还会在人间播名誉而入岐途呢?这于情理上是说不通的。
如果功成艺就而得道者,无意人间播名誉,放弃这个修炼的岐途,享受自身小天地的大道清静无为之境界,乐得自然而然,乃是修炼而得道者的“道心”状态之体现,这才是合情合理的。这就是“无意人间播名誉,纵此岐途别有天”一句之精义。
这里分辨清楚,不改原文,提出与同道商榷,希识者指正。
小结
从“内锦气血入门六章”的歌诀中,我们知道,张横秋先生所传的《拳经拳法备要二卷》之核心,就是“内壮形骸气作君,流通筋骨保此生”的“意气君来骨肉臣”的内家拳法之宗旨。一切修炼、建体、至用的内容,皆围绕此宗旨而阐发的。可知此“六章”的内容,乃张氏短打拳的核心,失此核心,则不为张氏所传之拳法矣!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7
🙂【原创】张横秋·内锦气血入门六章·注解 3 京城马国兴 字7524 2009-08-14 22:56:53
🙂【原创】张横秋·内锦气血六章·注解
🙂多谢先生指点! georgez 字383 2009-08-16 12:19:58
🙂【讨论】答复georgez 京城马国兴 字85 2009-08-17 05:4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