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远看,使人乐观的政策
主要是2000年以后的政策,简单列一下。
1.双语教育
双语教育在90年代中期作为实验就开始了,但仅仅在乌鲁木齐市几所高级中学开设了双语教学实验班,受众有限(新闻来源)。
正式大力推广普及是从2004年开始,2004年开始大力推动双语教育,从幼儿园娃娃开始抓起,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加强普及汉语。 新闻来源
摘要
2004年3月我区全面启动实施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但全区中小学的5.5万名少数民族教师得到系统培训需要8年时间,两年来,我区仅培训双语教师3791人,远远无法满足双语教育发展需要。
问题
现在制约全疆双语班的发展的主要还是教师。一部分老师经过培训,他可以用汉语来上课,但是目前多数老师还是做不到。所以整体来讲现在双语班的人数,只占全疆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十分之一,它这个规模没有办法扩大,主要还是师资。
2008年问题有所改善
新闻来源二
据统计,目前新疆共有各类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班2982个,幼儿园在园幼儿9.3万余名,教职工1835人。中等师范学校学生学习支教活动有利于解决新疆基层“双语”教育师资短缺、汉语水平低和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
普通维族人愿意不愿意接受双语教育呢?不能听个别精英的,要听要看老百姓的,2里面的数据也会回答。
答案
"双语热"使新疆双语学生六年增长50倍,在少数民族群众聚居的南疆,让孩子从小接受双语教育的呼声更为迫切。自治区教育工委书记、自治区教育厅党组书记赵德忠在接受采访时说,"双语热推动了新疆双语教育改革和师资力量的不断增强。最近,我们喀什第十小学一个班的学生已经达到了100人以上,这是不可想象的,就是因为这是一所比较优质的汉语言学校。"
国家有钱了,开始大力财政支持,大的层面上看,领导们不糊涂
切实推进农村学前“双语”教育工作,加快农村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近期,自治区财政厅下拨了学前“双语”教育经费7039万元。主要用于对和田地区、喀什地区等7地州农牧区122939名学前“双语”幼儿每人每天给予1.5元的生活费补助、每人每年给予20元免费读本补助;对2992名幼儿教师每人每月补助400元的工资以及对489个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基本建设补助。
此项资金的下达,将有力地推动我区的学前“双语”教育工作。
2.内高班(主要以少数民族为主,也有少量汉族)的开设,提高了少数民族教育水平,加强了民族融合。少数民族为主的新疆学生在新疆完成初中教育,到内地上高中,到目前有10届,累计近3万人。
数据来源
摘要
据透露,今年内高班录取的5500名新生中,新疆地方生源为5350名(汉族占10%,少数民族占90%),新疆兵团生源为150名(汉族、少数民族各75名)。
截至目前,内高班已累计完成10届共2.96万人的招生任务,到今年秋季,在校生规模将达到近2万人,办班城市将由去年的28个增加至29个,新增了郑州市承担内高班办班任务;办班学校由去年的50所增加至52所,新增郑州市第七中学和上海市浦东川沙中学两所中学。
3.加强力度推广九年义务教育,加强补助,特别是南疆,文盲以及小学毕业的占据大多数,9年义务教育未完成的太多,这几年开始加大普及9年义务教育。
以前欠债太多,现在有钱偿还了
新疆今年拨付近3.5亿元偿还农村"普九"欠债
努尔白克力畅谈新疆教育事业发展
摘要
从2003年起率先对贫困地区205万中小学生实施“两免一补”,2006年实施新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239万中小学生免收学杂费,对84个县(市)228万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15.76万寄宿生提供生活费补助,使全区所有贫困中小学生都能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在国家和内地省区的支持下,从2000年起在内地12个发达城市开始举办新疆高中班,2006年扩大到26个城市、45所学校,今年招生规模达5000人,90%以上为少数民族学生。从2004年起开始在乌鲁木齐等8个城市开办区内初中班,主要招收地处边远农牧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当年招生1000人,今年也达到5000人。自治区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教育,在新疆各类教育中均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学,各民族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蓬勃发展的教育事业为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智力支撑。今后,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自治区还将进一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向前发展。
新疆"两免一补"九年义务教育工作扎实到位
4.南疆农民工输出,加强职业教育
增收减困,增长见识,加强民族融合,一举多得。
新闻来源
摘要
在传统的维吾尔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守旧观念认为女人在家干家务、做农活、相夫教子是天经地义的事,外出挣钱是男人干的,如果女人出去做了这些事,是不光彩的,只有家里揭不开锅的人才会让女人出去抛头露面。所以,从前即使女人想出去挣钱都得偷偷地干,生怕让邻里知道了抬不起头来。
随着新疆劳务输出工作的逐步开展,大家发现外出务工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再加上是政府组织的集体性劳动力转移,百姓们也更加放心让自己的孩子出去学一项技能,走出去的孩子喜报频传,她们增长了见识,又学到了谋生的技术,还可以给家里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真可谓一举多得。这些成功的故事让家人放了心,亲戚、邻里也开始争相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去。
,每到一处,都明显感觉到了她们的变化,刚刚务工两三个月的姑娘,服饰装扮已与当地女孩子相差无几,务工六七个月的姑娘已开始和当地人用汉语交流,而一年以上的姑娘则从初期的外型模仿转变为思想意识的变化,她们大多有了创业的志向,并开始在心中勾画未来的蓝图。
新闻来源
古丽娜尔说,长期以来,维吾尔族的传统观念束缚了她们外出接触新生事物的手脚,再加上语言障碍和民族生活习惯等其它原因,使她们宁愿闲在家里也不愿外出务工。现在,她们的观念正在转变,新观念支配她们大胆地走出家乡,她们渴望外出务工,渴望接触新鲜事物。
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将大规模参与市场竞争
新疆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提高少数民族劳动者素质
新疆90万外出务工农民上半年挣回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