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衰落和复兴背后的文化因素 -- 思想的行者

共:💬113 🌺16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文明冲突】集权VS联邦-儒家文化全球化后的使命

关于中央集权制和联邦制度,不同的国家选择了不同的政体模式,都是基于自己的国情而定的

中央集权制和联邦制度的区别概括起来说即中央对地方的管制力不同,地方的自由度不同,中央集权制度对地方的管制力度更大,地方的自由度更小,联邦制度则相反

中国形成中央集权制度是几千年以来的防洪抗旱等等农业社会应对天灾的需要,以及农业社会对抗畜牧业文明的入侵的需要而逐渐形成的,在战国时代各国开始的法家的变法开始初具雏形----采用了实际加强中央集权的变法措施的各诸侯国明显的强大了起来,以后秦国统一中国,秦朝被农民起义推翻了以后,汉朝基本上继承了秦朝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到了汉武帝时期基本奠定

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也可以从地理的角度上来说,中国的明显的西高东低的地形,导致了在西部形成的水流拥有对下游的巨大的落差(势能),导致水灾的频繁,人们不得不最大限度的集中行动,导致了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终确立

再来看美国英国的联邦制度

从地理上看,西欧,和北美的地势比东亚要更平坦得多,因此洪水发生概率要小很多,所以欧洲人没有像中国人那样的组织起来的必要性,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欧洲也逐渐的形成了自由主义文化,自由主义文化导致各个城市各个城堡喜欢自行其是,而不是严格的服从于一个政治中心

资本主义兴起以后,资产阶级凭借火药轰开了无数的封建城堡,造就了一个开放的欧洲市场,欧洲的权利中心由封建领主向拥有大量资本的资本家转移,资本家们的政治诉求就是一保证商业活动受到干涉足够的少(即自由度足够的大)二,国家尽可能的实行统一(以保证全国大市场),在这样的需求下,英美等国家形成了相对于东方的中央集权制度更松散的联邦制度

两种制度的竞争,中央集权由于对下属政治体有更强的管制力,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更能够整合,因此在很长的历史阶段中,胜过了西方政体。随着商业的发展,中央集权对下属政治体特别是对商业的抑制力太强,结果导致了商业的被抑制资本主义难以成长(中国从战国的法家就强调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必要性,这在很长的历史阶段中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的,但是当生产力发展需要资产阶级的涌现的时候,重农抑商政策成为了历史的阻碍因素),从而导致东方的落后和西方的兴起

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全球化,或者用马克思的话说社会化大生产,美英的这样的松散的政权组织形式就体现出了自己的弱点---因为全球化或者说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要求经济组织更具有协调性、组织性、同步性,而联邦制度所赋予给资本家们的自由度却导致资本家们各行其是,导致彼此的冲突,导致经济运行的混乱,为什么东亚经济体在战后崛起,东亚成为战后的世界经济增长明星,从中国到日本到四小龙到东南亚的经济增长速率遥遥领先全世界,这是有深刻的政治文化根源的

从世界文明中心的转移来看,有一个由东向西不断转移的过程,中国从汉朝开始崛起到唐朝发展到了鼎盛,以后文明中心向西转移---阿拉伯文明----欧洲文明----美洲文明----接下来又回到了东方,这也就是战后这几十年的中国和整个东亚东南亚的崛起(关于这一点,推荐网友们去看何新的《东方的复兴》这一本书,何新先生之所以能够在80年代就远远的领先于他的中科院同仁,与他自己形成的对世界趋势发展的判断---世界发展的趋势是东方的复兴而不是西方的复兴有关----关于这一点可以去看兴华论坛上《何新先生写给李泽厚的一封公开信》)

经济全球化导致了全球经济文化卫生等等领域越来越需要一个“中央政府”形式的组织

这次金融危机已经体现出了全球经济缺乏协调性所导致的后果,从外部因素来看,H1N1其实也警示了人们全球防疫协调的重要性,再比如说地球环境污染、全球变暖等等课题,都需要全球各个政治体进行更多的协作

协作、组织必然的导致各个政治体的相应的自由度的下降,但是这样的自由度的下降是必要的

要实现全球的协作组织,需要一种文化,我认为中国儒家的和为贵忍为高的文化可以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为了地球人的共同利益,需要和、需要忍,当然也需要仁----如果你发达国家不仁---即霸权主义,那么发展中国家干嘛要忍呢?

因此说儒家文化是适应于经济全球化的文化,需要得到更加大力的宣扬

东亚东南亚金融战就是文明冲突的一个部分

用钱购买的经济学:美国右翼对大学、媒体、司法界、研究所的金钱渗透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