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生欢——论自杀 -- 王威
自杀不是一个好的话题,因为往往我们谈论这个话题的时候,作为一个饶舌的生者而言,必然遭到自杀者的藐视和威压。
是的,在此刻,他(她)不在了这个世界上。
是的,在此刻之前,他(她)曾经和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一起度过。
让生者感到羞辱的是:为什么我们能够忍受一直忍受的世界,而自杀者尽然不乐意忍受。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当海明威听到自己的好友剧作家汤麦斯·海根(ThomasHeggen自杀的消息。他几乎咆哮的写道:“写了这么一个剧本,赚了钱,而去自杀,真是不知好歹。他应该尽量找女人寻欢,去中国旅游,或是在巴黎的丽兹旅舍订一家豪华房间,成为人民的普鲁斯特。不,他竟去寻短见。”
然而这个咆哮的硬汉,最终也选择的自杀。
生欢死惧。
这是每个人的生死观,花有四季,岁有四时,所谓的良辰美景,所谓的赏心乐事,人间的一切都不过是讨好生者的摆设,要而言之,一个字,欢。
这“欢”,在生者看来,自然是万物对人有情了,是对人的应许了。若没有了这“欢”,人生便凄凉了不堪了,便是残破的要不得了。所以人但凡生下来,握着拳头,是个来讨账的,向天要,向命要,向亲人要,向着爱侣要,要着了,才有一个欢字。要不着时候,便有种种的不安,又意识到这世界自己的每一样所求,是那么的不顺遂。
正是这种算计,让我们有所恋恋的苟活着,哪怕是目前再怎么不欢。更指望着将来未必来的欢,一遍安慰自己,就像骡子追着自己尾巴上的葡萄一般。
这种行为,智者称之为叫做理智。
我们的生命说到底,是由了时间构成,在时间的短长中,我们才能感受得到了,失去了,又得了,又失去了。没有一个生者,不为了得失煎熬的,这得失,可以是艺术,是商业,是家庭,是信仰,是精神
长江之水,因了时间有着前后,涌现在我们眼前又滚滚东逝去。
生命之流,每一刻每一秒每一弹指每一瞬,流去了再不回转。
啊,生者所谓的生,其实便是意识在时间的每一瞬流转。看,听,闻,嗅,还有触与摸,便是睡眠,也要用梦去抓住这些感觉。我们用这些感觉,亲着我们所爱,悲着我们的所遇,一念又一念无断绝。
这一念一念中,说起来,其实是屈服,是羞辱,是自己对世界的屈服,是自己对自己的羞辱了。
看着王佳芝的死,我们得宽允的说一句公道话,她是自杀,“走了”两个字从唇角吐露出来,并不是心软,并不是心动,而是抗力这个曾让她一次次屈服的世界,而是要抹平自己对自己的羞辱。
所以,她并没有马上逃走,所以临被枪毙的时候,她的怀抱是那么的大,眼神是那么有情。
见着了姜岩的自杀笔记,一页一页的翻下去,我得说,她并不是审判这个世界,因为她已经准备好了,再和这个世界一点也不相干了,她是那么的自爱,只有自爱的人,才有毁灭自己的理智。我们很多人,可以忍受无爱的婚姻,可以苟活,但是姜岩显然不是。
面对她,我们反而应该感到羞愧,爱情难道不是大多数在追求的东西么,可是多少人能坚持呢,多少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后选择了放弃呢?
很多人往往把自杀当成是一种冲动,一种非理智的行为,事实上,恰恰相反,任何自杀的人,在自杀之前,一定想过仔细的回味过自己的一生——我们人生之中,肯定有一些事情比其他一些事情更重要,就像很多种饮料,我们偏偏就喜欢某一种。所以,有些人可以放弃一切,选择事业,甚至去做了魔鬼的仆人,那么自然有些人会选择放弃一切,选择爱情,去做吐血的黛玉,抱桥的尾生。
大多数人的可悲往往在于,在事业失败之后,会安慰自己说服自己,并以为这是命运。在爱情失败之后,又如何呢,会反过来嘲笑自己之前的爱情。
姜岩的选择,恰恰是一种自爱。
爱着自己所爱,坚持自己的选择,谈何容易呢。
生命,有时候,不过是一根羽毛的忧伤,既不是轻,也不是重。再则所谓的轻与重,本是我们这些苟活的局外人,用嘴舌便能衡量的。
身上这一百多斤的血肉,从24楼飘然而下,只是一瞬。不过是一瞬。
我们又何必找种种理由种种借口,诸如宗教信仰,诸如父母亲属来非难她。
在这一瞬之间,我们以为重的,她以为轻。我们以为轻的,她以为是重。
生无所欢无所爱时,死便无所惧无所怖了。纵身一跃时,人天神魔一概让路。
在这一瞬之间,我命由我不由天。
《生与死,无法安排——再论姜岩之死 》
每一天,每一个人,莫不是走在死亡的路上。
这样的话,由着人来说,竟可能是截然两样,可以是无比的悲观,也可以是无比的乐观,要看说话的是什么人,听的,又是谁人了。
死,有时真如草芥了。
在地方的小报上,我们常常看到很多人莫名其妙的死,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也就死了。交通,意外,抢劫等,等等等等。
我有时候会想如果他们意识到自己将要死了,明明上天哪怕是给他们一秒钟安排一下自己,那该有多好。
啊,死的是那么的不甘心。死的是那么的糊涂,死的是那么的不情不愿。
然而,这又有什么呢?这难道值得一说么,想着不远不进的70年前,一座孤城,有30万冤魂在游荡,郁气上冲云霄。那是一个离乱世,30万人,1+1+1+1+……乃至于300000,他们无法安排自己的死。
多可悲,多可痛啊。
我们可以安排自己的生,热烈而热闹的生,痛苦而执着的生,无情而有情的生,比如去上学,去恋爱,去结婚。在灯火辉煌的城市中,在青葱郁郁的田野里,鼓舞我们的梦想,如下棋一般,对人生预先做出种种的规划。
在这样的安排里头,我们对未来既怦然心动也不无恐惧,是啊,谁人不曾感受命运之轮转。再悲望的人,也有过豪情万丈激情四射的时候,多么顺利的人生,也难以避免痛苦与沮丧撕开过自己的心扉。
所以,我们安排自己的生,要让自己的现世或安稳,或灿烂,要在告别世界的时候,可以吐气开声,告诉自己,告诉明明上天——这辈子我没白来。
我们也知晓,在这个时代,有很多人,无法安排自己的生,像不被城市所收容孙志刚,像黑煤窑的包身工。
一个人的尊严,并不仅仅是活着,而是对自己的生,能有所安排。然而,在这个时代,他们只能用他们的血肉,用他们的死,微不足道的死去反抗,即便是这样的反抗,也只有极其少数人,能发出声音来。也许他们希望用他们的死,来捍卫自己作为人的尊严,谁知道呢?
如果上苍再给他们一万次机会,我相信,确信,他们就会选择一万零一次的机会去生,而不是去死。
生,无法自己安排,何等之大的哀。
死,若连死也不能安排,那便没有任何文字可以去形容了。
然而我们得说,多数人是幸运的,可以上学,可以恋爱,可以结婚,可以工作,可以选择有尊严的活。在这样的基础上,选择有尊严的死。
“死生亦大矣,而无变乎己”,出于《庄子》,这话的意思,生死当然是大事,但这对我来说,都一样了。
这样的话,也只有像庄子这样清通的人物说的出口。至于他本人做不做的到,不妨存而不论。如果苛求一点,真真正正的“无变乎己”,那便是连这样的话都不需要说了,放在心里也就是了。
我们多数人能接受的则是王羲之很通人情的一句话:“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当一个人的生和死都有了尊严,因而恋着生而不甘心死,是很美好的事。爱着朝日光彩万丈的升起,不等于说厌看近黄昏的无限好。
一直以来,自杀算不算的上有尊严的死,一直是个疑义。
我这里尝试着把自杀分两种,一种自然是因为无法安排自己的生,而选择的自我毁灭。有些人的人生所经历的黑暗与孤独,我们难以想像,只能尝试着去理解,谅解。当然,如果你愿意,轻易的去指责他们是逃避,是怯懦,从某种程度而言,也并不为过。在大地上坚实的行走,本是勇敢人的游戏。
另一种,我觉得不应称之为自杀,而称之为自尽好一些——当事人有能力安排自己的生,而选择了有尊严的死。
像诗人朱湘之投水,他于乘船途中毅然投江。他是留过学的,也有才,并非稻梁无谋之辈,虽然一生过的颠沛流离,然而他选择了死,为自己的诗歌而死,他说到“我的诗神,我弃了世界,世界也弃了我。……为了你,我牺牲一切,牺牲我!全是自取的,我决不发怨声。”
又比如像姜岩,根据目前所阅读的资料可知,她曾是某公司的中高层,房子也有了,若是愿意,她完全可以理智的选择,离婚,财产转移,分房,诉讼等等手段。然而,她不愿意。
她选择了有尊严的死,为了爱情。
当一个人,不论男人女人,用了二十多天的时间,精心的安排自己的死。我们即便再怎么指责她,也不能不承认她选择了有尊严的死。
一死是服药,二死是跳楼,这人世,多数人的自杀,无非是为了一逞,只有姜岩,死了还能再死,这样的勇气,又要比平常人大上十倍百倍千倍。
一切从无中来,又终将归于无。我们的宇宙,辉煌灿烂,亿星流转,在今天。然而据说到了最后的三分钟——在最后的时刻,引力成为占绝对优势的作用力,它毫不留情地把物质和空间碾得粉碎……所有的物质都因挤压不复存在,一切有形的东西,包括空间和时间本身,都被消灭。 这就是末日。它是一切事物的末日。大爆炸中诞生于无的宇宙,此刻也归于无。无数亿年的辉煌灿烂,连一丝回忆也不会留下。”
生命是否虚空,是否混沌一片。非我所知。
耶稣星期五被钉死在十字架上,那是全世界最绝望的一天,但三天后就是复活节。
因此有人说——所以人在困境中应该学会至少等三天。
我想说的是,姜岩已经等了二十多天了,够长了。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生欢——论自杀
🙂老子活着都不怕,还怕死? 无事忙 字0 2009-08-23 17:46:23
🙂看来我们要为自杀的人挥挥手帕送行(附赠跳楼视频18+) 坐看风起云涌时 字244 2009-08-23 17:13:40
🙂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兰亭 字521 2009-08-23 01:19:29
🙂有一种自杀属于精神追求 梦游华胥 字158 2009-08-12 07:53:01
🙂原来楼主才是王威 高朋满座 字53 2009-08-09 21:51:42
🙂自杀 coo 字210 2009-08-09 19:16:26
🙂加缪说过: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就是自杀 明日枯荷包 字433 2009-08-03 16: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