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讨论】中国上古史的原始资料哪里去了? -- 任爱杰

共:💬230 🌺56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造纸和印刷术没有

则史料不可能大量复制,拷贝少,流传下来的机会也少,秦始皇不烧书,很多东西也会自己慢慢磨损掉,何况历史上类似焚书的事情发生过不止一次.

中国还有两个问题使这个事情更为糟糕,一个是国家的统治中心一直在文明发达地带,而这些发达地带几千年来都人口稠密,每逢乱世,不能指望所有的人都有保护文物的意识,甚至即使不是乱世,对大多数人来说,竹简作为厕筹或者古书作为卫生纸的价值恐怕也大于其上记录的东西的价值.二是因地制宜,选择了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而书写使用竹木简牍和丝帛,同时文明发达地带大多数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天寒冷干燥夏天炎热多雨,对于古物竹木丝帛纸张之类的保存极为不利.

亚历山大图书馆被烧光了,然而亚述城的亚述泥板保存下来了,这跟两河地带的干燥气候恐怕有很大关系.哈图沙的赫梯泥板在高原上,赫梯灭亡后荒了上千年,之后四周人口密度也从来不大.

殷墟挖出了大堆占卜用的甲骨提供了大量商代史料,而甲骨文中即有册字,可见那时候很可能已经在用简牍记录占卜结果以外的其他史料了.可是我们现在能得到的简牍,最早的好像也不过是战国简,连春秋简我好像都没听说过,大概当年殷墟埋甲骨的时候也一起埋了不少简牍版史书,惜乎没有条件保存下来.

如果商人把定版前朝实录刻在泥板上烧成陶器就强大了...

另外就文字史料而言,还有一个问题,凡是一路流传下来的东西,恐怕基本上没有原始资料,都是经过历朝历代千锤百炼的.

考虑到古代交通通讯技术的不发达,对同一个历史事件的记录,大多数史官所能得到的信息怕也是经过很多口耳相传的,因此史官所在有不同,记录就会有多个版本.而在造纸和印刷术出现之前,这些记录想要传播,有机会查阅原始资料的人少,大多数还是要靠类似口耳相传的方式,失真就会更大,因此衍生出更多的版本.

而考虑到每一个记录的版本都存放在寿命并不长的媒介上(简牍,丝帛,纸张,或者人类的大脑),这些版本呢,也会在口耳相传中以类似生物的生存竞争的方式相互竞争,最后在同一个历史事件上(类比同一个生态位上)只会剩下一种描述(种内个体差距会有,但是没有生殖隔离,也就是说都是用不同的文字描述差不多的过程),剩下的各种描述因为不讨人喜欢所以不再被传抄,不再被传抄就会逐渐的死亡淘汰消失.

这样,史记一出,不如它讨人喜欢的史料,不知道被它淘汰了多少...

至于最后生存下来的那个"适者"史料版本,跟最初的事情,谁知道还是不是一回事...

邪恶的想,如果出了什么事情,中国的所有历史知识和史料都基本消失了,过了很多年,有人挖出半本明朝的那些事和半本窃明,这两个哪个会被史学界主流当成明末情况的正史...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