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大寨,河里板砖乱飞,主要责任是我。。 -- 起于青萍之末

共:💬121 🌺22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三农都问题了,社保都黑洞了,还要再看二十年?

他不如干脆说“目前路线坚持一百年,不争论”。

我还是那个意见:这关节眼上本来是到了像否定文革一样否定改革的点儿,可那些人敢吗?有那个能力吗?

我以为是邓氏改革开放的黄昏

既然不敢否定,那就慢慢等待结果吧。

听说刚刚发表的最新数据,说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了;上海社保严重穿底了,广州为了社保一举成为中国人均工资最高的城市(掩耳盗铃式的笑话)……凡此种种,还要等二十年才看清?

上海先老了:每年增长12万老年人 社保基金严重穿底 市财政为社保托底170亿

  2008年,上海市地方财政收入2382.3亿元,同比增长13.3%,财政收入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比2007年增幅31.38%。2008年,上海市地方财政支出2617.7亿元,比2007年增长18.9%。在外界看来,地方财政收支严重不平衡的背后,折射出上海正面临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

  书记市长连叹当家不易

  牛年春节假期刚刚过完,2月4日,上海市市长韩正在“上海市财税工作会议”上表示:“财政是经济运行的综合反映。当前要充分认识在特殊时期做好财税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立足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完成今年财税工作的目标任务。”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海市政府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韩市长这么为上海财政操心,是他多年担任上海市长以来少有的,现在还有一大堆地方等着用钱呢,但今年上海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增幅回到个位数(6%)已经成为了必然,怎么能不着急。”

  与长期在上海工作的韩正相比,2007年上任的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对上海的财政情况的感受经历了从“美好向往”到“深感压力”的转变过程。

  1月16日,俞正声在与上海市政协委员座谈时回忆起了这种转变。他说:“我来上海之前,曾向中央领导包括曾经在上海工作的老领导请教,上海发展中应该注意什么。有些同志和我讲,上海现在的钱多的用不完,我来上海之后感觉钱是很多,但我随后发现上海财政遇到一系列的问题,没有我当初想的那么好,上海各类财政支出的压力很大。”

  在一系列财政问题中,最让人苦恼的是上海社保基金的“入不敷出”,“这一情况已经到了出现严重穿底的境地,而未来二十年这一用财政收入填补社保基金窟窿的局面会越来越严重。”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称。

  财政补社保基金“窟窿”

  “社保基金严重穿底,仅2008年上海市级财政收入为上海社保基金托底170-180亿元,占到了市级财政收入的17-18%左右,而预计今年还需要增加60-70亿才能把社保基金的窟窿补上。”1月6日,俞正声在与上海市政协委员座谈时称。

“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依靠并提高财政支出比例为上海社保基金托底的情况将长期存在,甚至会越来越严重,最根本的理由就是上海的老龄化问题。”俞正声在与上海市政协委员座谈时称。

  据“2008老龄事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公布的数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上海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总数已达286.33万人,比重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预测到2010年,上海老年人口总数将达312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3%。这一比例直向世界第一长寿大国日本的老龄化水平看齐。2020年,上海老年人口数字将攀升至500万,而上海老龄化发展的趋势要到2025-2030年间才会达到高峰。

  记者发现,目前上海的8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到了有50多万,占到老年人口总量的17%以上,占到总人口的差不多4%的比重,这显示出上海不但面临老龄化的问题,高龄的老龄化问题更是日趋严重,而该部分人群对于社保基金中养老、医疗费用支出巨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