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胡乱邦的出处及其他 -- 子罕

共:💬463 🌺2650 🌵1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自己对文革的感想

按年龄(94年大学毕业),老萨也属于没真正经过文革的一代吧。

文革期间,家人曾到大寨参观。回来很是感慨。

今天有人说北京把全国的钱都拿来如何如何,那时候树典型有过之而无不及也。

而大寨小孩儿喝的粥,照见太阳照见月亮(这句话时参观大寨的人亲口转述)。

可以蒙别人,蒙不了专门从事农业工作的人。

(血色浪漫)中钟跃民下乡的地方也是穷山恶水,当时提到那里一年中几个月要讨饭。大寨也是穷山恶水闻名的,能喝到那样的粥比以前是不是算进步呢?

奉劝那么热爱文革的朋友想一想,你是否真的了解当时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真地感受过看人民日报永远是形势大好,你怎么能想象文革的大厦如同纸房子一样倒下?如果它那样辉煌和美丽,仅仅是邓小平和几个死党,如何可能让它一推就倒?它倒下自然有它的道理。

吴思在(潜规则)中说过,集体制有古代井田制的那样的弊端。以毛公的大智慧和对历史的熟悉,我不相信看不到这点。我也是经过长时间的疑问才知道了毛公为什么把包产到户看的那么严重。美国大萧条时的相对过剩在中国现在也出现了。中国的软骨病和中国对国际市场的极大依赖是密不可分的。毛公希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同步。在此要求下,我不知道道路的选择还有多少余地。毛公在明知道集体制弊端的情况下,才没放松对人们的思想改造,毕竟集体制对个人的要求更高。或许和人性作斗争,是注定要失败的。这大概是文革失败的道理吧。

文革过程中的各方势力博弈,国际形势的变幻导致理想和现实的妥协,毛公一次次的矫正运动的方向,这才出现了文革中的各种奇怪的,相互矛盾的现象。毛公以个人能力能做的事情能有多少,文革中能改造的事情能有多少。成年人的思想改造谈何容易,一次次的远动最终成为了不同势力竞技的戏台。

现实要依靠体制,理想却要否决这种体制。现实决定了运动的可控性,而此决定了运动不可能推开大多数体制中的人。文革中大部分体制中的人何尝真正放弃过权利,从军队到地方都是如此。所谓推倒文革大厦不过是一场宫廷政变耳。造反派被关又能如何呢,还不过死少数派。

想到小岗村的神话,如果宁肯饿死也要偷懒的话,我真不知道是不是思想的问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