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关于录音\回放技术 - 由“双耳录音”说起 -- 胡丹青
本帖原来是在胡丹青:【原创】我的音乐乐事 (序)里头对马大善人:这个我抬一下扛啊的回复帖,因为偏重技术,觉得合适在“发烧”版一稿多投,听听回声。
讨论技术要比讨论艺术轻松得多。"开颅”指的是不是“Binaural recording”?
Wiki里提到“双耳录音“的”头内效应”还是非常明显,就是定位好像都是集中于两耳之间的头颅之中的,这个感觉在封闭式耳机上都比较显著,除了感觉不真实,还会让人耳很快进入比较疲劳的状态,因为耳朵一直在辛苦地纠正这种错觉。我也有点困惑这是不是还是因为录音时漏了什么相位的信息还是其他什么的导致了这个“头内效应”。其实所谓"要记录下所有当场的音频信息”也是一个mission impossible。本着技术问题没有牛角尖的态度,我举个例子,有研究认为人可以通过小幅左右摇头来摄取更多的定位信息,就是一种很复杂而对人来说很本能的相位差分析,这个录音(暂时)做不到吧?再举个可以实践的例子,听现场或一对比较高档的喇叭回放时,试着把双手放在耳后张开,好比耳廓的延伸一般,你立马儿可以感受到听到的频谱的显著变化,音色差别相当大。说明什么,耳廓形状对于录取的信号影响不可忽略,那录音时应该用哪种“标准耳廓”呢?(我是招风耳,我要订”招"版的录音)类似的,”双耳录音”所必须的head-related transfer functions (HRTFs)也是因人而异差别老大的。这些都是很难调和得技术问题,只允许个案的度身定做。
最后,耳内录音只能由耳内耳机回放才合适,那么天生的缺陷就是无法调动人的其他对音乐感知器官的参与。发烧友夸张的说法就是要“感觉到裤脚管的颤动”,那就一定没有。实在点说,除了裤脚管,人的胸腔和头腔都是参与音频震动的感受的,少掉的话感觉还是不一样的。记不记得贝多芬耳背以后趴在三角琴上砸琴以“听到音乐”的故事?还有"Mr. Holland's Opus"里面聋人可以坐在大音箱上面把音量开到最大一样可以”听音乐”。
耳内回放也是一个天生的优势,那就是做到精确回放容易很多,对放大和播音单元来说。我手上最精确的耳机就是Etymotic的耳内耳机,精确到感觉“冷”,却不是最有音乐感的耳机,听得最多还是开放式耳机,温暖舒服。前面录音的困难说了一大堆,还没涉及回放的头痛。要是想让大音箱出好声,把小信号放大到大信号而不失真就是个堆银子的无底洞,再把信号变成震动放到空气里去那更是想也不敢想。人家花好几十万也不过是一种基于经验和听感的粗糙拟合,所以才有那一大堆搭配问题,什么冷暖、硬软调和啊。。。这一说可就真是无底也无解了,我喜欢好声,但我不想离音乐太远。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5
🙂【原创】关于录音\回放技术 - 由“双耳录音”说起
🙂使用仿真人头录音的唱片还是太少了。 亚里士多舌 字98 2009-08-13 22:24:04
🙂如果唱片公司愿意提供付费下载 胡丹青 字66 2009-08-13 22:35:11
🙂问一下关于耳机 我爱莫扎特 字175 2009-08-06 17:57:12
🙂少有的设计时就不考虑耳放驱动的耳机 2 胡丹青 字1253 2009-08-06 19: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