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读黄章晋《再见,伊力哈木》有感 -- 金仕并

共:💬124 🌺40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不好意思,动车组晚点,现在才答复

谢谢您普及了语言学的基础知识。问题是,这些知识不是生活中的常识。如果您要由此说黄章晋这类“克己复礼派”是“刻意贬低自己、抬高他人,制造逆向歧视”,您至少得提供信息来表明黄本人具有这些语言学的知识,否则您的科学推论未免不大严谨。

  的确,这些知识虽然是语言学的基础知识(推荐大家看叶蜚声、徐通锵的《语言学纲要》一书,通俗易懂,虽然是老书,但价值至今不减),但不是生活中的常识,要求人人都能掌握是不切实际的苛求。但是纵然我们没有很多的科学知识,我们却可以有科学精神。

  我觉得可以做为常识的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项确凿的实验可以表明人类的不同族群之间存在平均智力差异。在看到有不少维族人都会几门外语之后,有这个常识的人应该首先应该从语言本身或社会、文化原因出发想问题,而不是从族群出发想问题,像“(维族人)大多都拥有令汉族人汗颜的语言天分”这种说法,天生就是和科学精神相悖的。

看看黄的原文,只能说您的批评也太断章取义、曲解文字了吧。

  马大善人也在回帖中(马大善人:楼主我也拍你一块砖,就一块)认为我对黄的原文断章取义。对此我的辩解如下:

  我在网上参加各种争论也有快十年了,“断章取义”是我见过的最常见的批评他人的理由之一。其实对于什么才是一篇文章的“义”,本来就有不同的定义。我举两种常见的情况:

1. 我们常说“一句话要放在上下文中理解”,这是指出了文本背景对确定文本意义的重要性。其实,一篇文章也是有它自己的“上下文”的,那就是同一位作者的所有相关文字。甚至一位作者的全部作品也有“上下文”,那就是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在社会中的“生态位”。像黄章晋的这篇文章,如果剥离了他的其他文字、他属于“右派”团体这些背景,你当然可以说他只不过在用一种同情的口吻表达所谓“维吾尔族温和民族主义者”的观点。但是如果考虑到这些背景,那么就是我说的,他是在宣传“克己复礼”式的逆向种族主义。

2. 语言的一大特点就是存在“言内意外”现象,一句话所能表露的含义往往不限于字面意义本身,还包括许多隐含的意义。即如您帖中所举,黄章晋说“中国是个地域歧视和城乡歧视极为普遍的国家”,从字面上看并没有进行中外对比,但是按他们这些人的惯常思路,这些指出中国缺点的话往往都有一个默认的背景,即西方国家没有或很少有这些缺点。这就是这句话中的言内意外。当然,这种隐含意义不是胡乱猜测出来的,否则就成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本人以前也在牛博开博,看过黄章晋和其他“右派”的很多文章,深知他们的这种思路,所以我对他这句话的隐含意义的阐明,是建立在我以前的阅读经验之上的。假如有同样熟悉他们这些人思路的人也反驳我说,“你这样是在断章取义”,那么我肯定认错,呵呵。

  我觉得,要搞学术辩论,特别是和思想有关的辩论,不顾背景的纯抠字面有时会导致严重的跑题,让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其实即便是大学者,也往往不得不在抠字面上花费了太多精力,令人叹息。

  另外,我写这篇文章的本意,本来就如马大善人所说,是在“贩卖私货”。我的题目本来就是“读×××有感”,而并不是“×××导读”,所以我觉得我没有责任非要全面介绍原文的观点。因此,如果说有些人在没有看过黄章晋原文的情况下会被我的文章“误导”,我想这责任也不在我。像这种对评论式文章作者的求全责备,也是网上争论中常见的混水,我们已经为此花费了太多的精力。

  我希望上面这些话能够作为我对今后任何类似批评的标准回应。就算我有很多时间,我想我也没有耐心在每次看到新的“断章取义”“误人子弟”的责备之后都啰嗦这么一大段话,还是直接给出对这篇的引用来得简明,嘿嘿。

至于您所提到的中美之间的比较,我个人没有读过相关的学术文章,请您介绍一下您看到的相关科学研究,谢谢。

惭愧,我不是社会科学专业出身,所以也没看过比较中美族群歧视的学术文章。我只能推荐两本略显老旧的单纯介绍美国种族歧视的专著,我觉得在看过之后,大家自可以把书中揭露的美国种族歧视现象和中国进行比较。

Hacker, A. Two Nations: Black and White, Separate, Hostile, Unequal. New York: Scribner's, 1992.

Hero, R.E. Latinos and the U.S. Political System: Two-Tiered Pluralism.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1992.

至于更新、更切题的专著,还望河上诸位大侠赐教。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