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血色九月——杀戮,杀戮(一)上 -- 江南水

共:💬51 🌺29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血色九月——杀戮,杀戮(三)上

三、滴血的九月

吕雉于高后八年(前180年)七月辛巳(三十),去世。

临死前吕雉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特意嘱咐吕禄、吕产紧紧抓住京师的武装,同时做好对皇宫的保护,并且秘不发丧。

吕雉也知道这些年大臣的怨气很大,自己特殊的身份还能够让他们敢怒不敢言,但是自己走了后,娘家的这帮后生小子不是那帮老油条的对手。为了避免自家人吃亏,她竟然想不发丧,这代价也太大了。

古人讲求入土为安,只有儿子们忙着争权顾不上发丧的(如齐桓公),没有自己主动要求不发丧的,吕雉算是开了先河。

不过,不发丧是不现实的,毕竟你是最高领导人,三天五天不露面还说的过去,三年五年不露面就没法交代了。

吕雉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虽然刺头王陵被她明升暗降后郁闷而死,高升右丞相的陈平这个滑头又十分配合她,但是在这风平浪静的表面下涌动着一股暗流。

形成这股暗流的是功臣中的两大巨头,右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

事实上这两个人的关系并不好,当年陈平刚投靠刘邦的时候,周勃就曾经在刘邦面前说过陈平的坏话。并且在汉初功臣中,这两个人分别代表着两个集团,以陈平为代表的谋臣集团和以周勃为代表的武将集团。这两个集团在汉初的地位相差很大,以功臣排名为例,汉初有所谓的“元功十八人”之说,在这十八人中,只有萧何不是武将出身,但萧何也不算谋臣。也就是说谋臣进不了前十八名。事实上,刘邦的两大谋臣张良和陈平分别排在了六十二和四十七。

这两个以前并不怎么和谐的集团,现在面临着同样的境地,有职无权,共同的目标把他们召唤在一起。

我早说过,如果希特勒进攻地狱,我愿在下院为魔鬼说几句好话。

——丘吉尔

只要有共同的目标,一切皆有可能,甚至可以说,没什么不可能。

当年天下纷争的时候,这两个集团几乎没有交集,谋臣们要么运筹帷幄,待在后方,要么东奔西走,搞外交,武将们则冲锋陷阵,浴血厮杀。

幸好只是几乎,总算还有一个人能够在两方面都能说上话。

陆贾,就是那个劝刘邦“马上得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天下”的陆贾。

两千多年前陆贾就知道“不可以马上治天下”,偏偏那个岛上的人相信“马上就会好”,结果“马上”也没见好。

玩笑一句。

不知道陆贾什么时候结识的周勃,陆贾不但能说得上话,而且还能够跟周勃开限制级玩笑(绛侯与我戏,易吾言)。

这就好办了,双方有了共同的目标,又有了沟通的桥梁,一切就等那一天的到来。

吕雉并没有侵夺功臣们的物质利益,即便杀了刘邦几个儿子,那也是刘家自己家的事,碍着功臣什么事儿了。

估计最早吕雉也是这么想的。

这里借用一下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把人的需求从高到低分成五个层次:

自我实现

尊重需求

社交需求

安全需求

生理需求

我认为无论几个层次,不外乎两个方面,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

当年跟着刘邦出生入死的时候,这些功臣们更多的是出于物质方面的需求,但是坐了天下后,物质的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和保障后,他们自然而然的就进步到精神需求的高度,那就是参与管理天下。

在刘邦时代,这些功臣的精神需求也得到了足够的满足,从而在汉家朝堂上形成了历史上罕见的布衣卿相的局面。刘邦也对这些功臣表示了足够的尊重,例如,内政基本上就是交给了萧何,在废太子的时候也尊重了周昌的反对。

说实话,在惠帝时代,这些功臣的管理欲望也得到了充分满足,虽然曹参玩儿萧规曹随,但是京师的武装和皇宫的安全基本上都在功臣手中,所以张辟强才劝他们交出这两项职责。

但是在吕雉时代,功臣们的这些满足没有了,吕家把持了汉家朝堂,这些功臣处于闲置状态,空有高职位(右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实际上却不管事。

如果从来没有得到也就罢了,得到的又被抢走了,这些功臣的心思可想而知。但是基于吕雉的特殊身份(老板娘),这些功臣只能隐忍不发。

最早动手的不是这些功臣,而是诸侯王。

齐王刘襄(刘肥的儿子)有个弟弟刘章娶了吕禄的女儿,刘章从老婆那里知道吕雉已经西游了,立刻就通知了自己的哥哥齐王刘襄。

八月丙午(二十五),刘襄起兵西进。

刘襄的西进给了功臣们机会,毕竟吕家那帮后生没有多少打仗的经验,这种时候只能依靠功臣。汉朝廷派灌婴率军前去抵抗齐王,这给功臣们增添了一枚重重的砝码。

灌婴出兵后并没有着急开战,而是在荥阳停了下来,齐王刘襄一看就知道轻松西进没什么指望了,灌婴在浴血奋战的时候,刘襄他爹还在项羽那里做俘虏呢,刘襄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斤两,很知趣的停下了西进的步伐。

双方默契的对峙着。

这种局面对功臣最有利,京师内有将相作内应,京外有大军相呼应,天下的局势就这样轻易的转到功臣的掌中。

有笑的,就会有哭的,这种局面对吕氏最不利,不管功臣们站在哪一边,他们都将不会独占朝堂了。

在京师内的功臣也没有闲着,而是紧锣密鼓的在筹备着。

“政变”这两个字的前面通常还有两个字“军事”,不靠军队而政变成功的,以我的孤陋寡闻还真没听说过,最少也得动用XXXX部队吧。

当时长安城内有两支常备军,南军和北军,南军的职责是保卫皇宫,也就是保护大汉王朝的大脑,北军的职责是保卫京城,算是保护大汉王朝的心脏吧。

当时两支军队的指挥权都在吕家的人手里(张辟强的主意),可能事后诸葛亮会说,要是当时不把指挥权交出去就好了。问题是,如果当时不交出指挥权,功臣们可能活不到吕雉去世。

简单说,当年交出指挥权是避免更多的损失,如今抢夺指挥权是把当年的损失拿回来,或者还有利息呢。这就是,此一时,彼一时,也算是辩证法吧。

抢夺军事指挥权这种事就交给周勃了,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武将出身,还有他当时的身份,当时周勃是太尉,去抢军权名正言顺。

从职务上来看,周勃了不得,太尉,掌管天下所有的军事事务。周勃一声令下,那军队还不得应者云集啊。

事实上不是那么回事儿,都知道军队的重要性,所以历朝历代都对军队的调动设置了重重限制,在汉代,调动军队需要虎符,没有虎符要想调动军队,这个基本上很难。

显然,虎符就在吕家人手里,周勃要是跟他们要虎符,那就是一个成语,与虎谋皮。

事实上,周勃的困境不只是拿不到虎符,他甚至没法接触军队。

莫道前路无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

即便是在如此不利的条件下,周勃依然把目光投向了北军。这很好理解,北军相对远离权力中心,对吕家的忠诚度相应的就低一点,策反成功的概率就高一点。

北军的指挥者是上将军吕禄,他还有个身份,赵王。作为吕家人来说,拥有这些身份并没什么特别,当然也是相当值得骄傲,毕竟那么多吕家人他的地位也算是出类拔萃的。

更让吕禄骄傲的是,他跟郦商的儿子郦寄关系不一般,算是铁哥们。郦商,曲周侯,食邑5100户,功劳排行第六,就说这些吧。能够跟这样人家的孩子交朋友,对吕禄来说也是一件光荣的事。

就是这个让他骄傲的朋友最终把他送上了不归路。

周勃下手的第一个目标不是吕家人,而是老战友郦商。郦商已经得病好多年了,一直没有参与政治事务,只是在家养病。没想到,这一天竟然被老战友周勃绑架了。

周勃绑架郦商这个病秧子的目的就是要挟他的儿子郦寄,让郦寄给吕家送假情报。

关于这一段我抱着怀疑的态度,郦商是在家里养病,如果没有他本人的配合,很难相信有人把能他从府中绑架。至于拿郦商要挟郦寄,怎么看怎么像是周勃和郦商在唱双簧。

郦寄找到吕禄,劝说他:只要你们姓吕的把兵权和相权交出来,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地,天下就太平无事了。

吕禄还把郦寄的善意向吕家做了传达,吕家针对郦寄的善意展开了热烈讨论,有的认为还行,有的认为不行。

吕家这帮大男人的政治敏感度基本上接近零,京外诸侯王起兵西进,大将拥兵自重,京内老功臣们蠢蠢欲动,他们还讨论是不是该交出大权,这个问题还需要讨论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