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和双石中校——也发一份有点意思的档案(上) -- 老拙
前面看了日本人的如意算盘,我们再来看看蒋委员长的心思。
关于蒋委员长的心思,最好也是采用历史档案。看了原件,大家可以有自己的理解,老拙也搀杂些个人看法。
1935年5月,继两年前签定《塘沽停战协定》后,鬼子又向国民政府提出对华北统治权的要求。5月29日,华北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与日方代表开始秘密谈判。6月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向何应钦提出备忘录,限三日答复。何应钦经与日方秘密会商后,于7月6日正式复函梅津美治郎,表示对“所提各事项均承诺之”,接受日方要求。何梅往来的备忘录和复函被称为“何梅协定”。
《何梅协定》的主要内容是:取消国民党在河北及平津的党部;撤退驻河北的东北军、中央军和宪兵第三团;撤换国民党河北省主席及平津两市市长;取缔河北省的反日团体和反日活动等等。这个协定实际上放弃了华北主权。
注意,梅津美治郎于6月9日提出备忘录,何应钦7月6日正式复函接受日方要求。
我要给出的是6月22日蒋介石致何应钦电:
资料来源:《蒋介石致何应钦电》(1935年6月22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档案,革命文献第25册,第110-112页。
瞧,又是一份有点意思的档案文件。
委员长真够想的通的:“即使国亡种灭,亦可安心瞑目”。不但自己想的通,还做何应钦的思想工作:“此在革命时代,实无所谓,既天下后世亦能深谅”。
在座的天下后世们,不知能“深谅”蒋委员长否?
我看蒋委员长的判断是完全错误。还没等到“后世”,针对国民政府撤兵丧权的行为,1935年11月在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开幕式后发生了孙凤鸣刺杀事件;接着,北平爆发了“一二九运动”,并迅速扩展到全国。全国抗日呼声的高涨,迫使蒋委员长不得不考虑抗日问题。
可是在蒋委员长心里,抗日必须先有两个前提。
第一个,凡事必有个先后次序,攘外必先安内。这就是“革命时代,实无所谓”包含的深层含义。
第二个,“吾人以国力未充之故,不得不撤兵丧权”。中国抗不过日本,抗日必先联外。松室孝良说的明白“严防中国当局之联苏、英、美, 而进行抗日”。意思就是,中国当局必须先有“联苏、英、美”;而后才会有“进行抗日”。
这两个前提还真的很矛盾。你想啊,在抗日这个问题上,英美是靠不上了,而联苏就不能安内(消灭中共)。“联俄”就得“联共”,还要“扶助工农”,那十年剿共不就白干了吗?这可如何了得?
尽管这事够头疼,但难不倒雄奇之人常凯申。这时候,委员长想出了一个高招——把“联苏”跟“安内”二者结合起来,闹他个“一箭双雕”。
办法其实特简单:考虑到中共已经被逼到了贫瘠的陕北山沟里,处于走投无路的窘境之中。乘此机会,借“联俄、联共”抗日的名义,把中共招了安,不就完了吗?委员长当然很了解毛、周、朱,知道他们都是死硬的共党首领,明说“招安”肯定不会被接受,于是换种说法,叫共产党向南京政府“输诚”。共党不是要联合抗日吗?那你就的表示诚意。怎么个“输诚”法?1936年年初,委员长派邓文仪到莫斯科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王明,提出了以下四点:
二、取消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三、共产党可以存在,或共产党全部加入国民党;
四、改编后的红军全部开赴内蒙前线地区驻防抗日。
资料来源:《潘汉年与邓文仪1936年1月13日谈判情况纪要》
表面上看,除了第四条,前面三条跟后来两党达成的协议并无根本区别。难道蒋委员长真的诚意跟共产党再次合作了?
NO.
1936年2月20日,委员长在他的日记里明白写道:
资料来源:《困勉记》卷三十六,1936年2月20日条,台北国史馆蒋中正档案
瞧,有点意思的档案还真不少呢。
一边开口说“共产党可以存在”,一边咬牙说“决不可容共”,蒋委员长究竟咋回事?
其实,蒋委员长说“共产党可以存在”不假,“决不可容共”也是真的。
关键是有一条委员长没说,说出来就不奇怪了。
关键的那一条就是:将红军交给国民政府编遣。
一句话:交出枪杆子,共产党就“可以存在”。否则,“决不可容共!”
在前期与共产党接触的过程中,这一条委员长一直没有公开地说出来,任由陈立夫跟中共的张少华扯来扯去。直到1936年8月两广事变被平息,接着红军西路军在宁夏失败,陈立夫开始四处寻找中共提出正式谈判。10月,当中共正式派出潘汉年为代表,与陈立夫进行谈判时,陈立夫才第一次正式传达蒋委员长的条件。
第二,师长以上官佐由宁资遣出洋考察,半年后回国按材录用;
第三,可派代表参加国会及各军政机关工作,但须先由我方提出适当名单,由彼酌量用。
资料来源:《潘汉年关于与国民党谈判给中共驻共产国际的报告》(1936年11月21日)
这次,陈立夫特别说明:这是蒋委员长的意思,不是他个人的意思。几天后,陈立夫还特别找潘汉年补充说:委员长的条件绝无更改可能。
这样的交枪条件中共当然不能接受,中共中央接连两电潘汉年,明确表示:
红军在彼方忠实地与明确地承认其参加抗日救亡之前提下,可以改换抗日番号,划定抗日防地,服从抗日指挥。…必须两党(不是两政府)平等地签定抗日救亡之政治军事决定,红军不能减少一兵一卒,而且须要扩充之。离开实行抗日救亡任务,无任何商量余地。
因只要蒋介石尚有“剿灭”红军之可能,彼必步步进逼,要价日增,实无谈判之可能。故中共中央决定,先从各方面造成停止进攻红军的运动,酝酿一处,发动一处,到处响应。以此逼迫蒋停止剿共,此是抗日统一战线的中心关键。
资料来源:《杨子任致潘汉年电》(1936年12月9日)
果然,三天之后爆发了西安事变,终于逼迫蒋委员长停止了剿共。
最终,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力量逼迫蒋委员长停止了剿共,而前面鬼子特务机关长的报告中,最担心的也正是“冯系实力(指宋韩言)与阎张陕北红军之总联合而抗日”。
这可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
那么,中共建立各方面抗日统一战线的行动,又是如何进行的呢?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嘿嘿嘿嘿,人常说“掩耳盗铃”,常凯申是“掩耳送铃”? 1 双石 字24 2009-06-18 00:55:12
🙂知人知己 燕人 字22 2009-06-16 11:58:53
🙂送宝 逐日夸父 字92 2009-06-16 08:33:57
🙂【文摘】和双石中校——也发一份有点意思的档案(中)
🙂好东西啊……花一个 1 黑翼炽天使 字107 2009-06-20 12:40:12
🙂这不是自相矛盾 4 电子赵括 字285 2009-06-16 06:18:57
🙂小赵呀,虽然人家是“老常”,但是的确是不可以“常”理 燕庐敕 字44 2009-06-16 17:12:40
🙂早字头是信奉王阳明的 大秦猛士 字40 2009-06-16 22: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