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嘉木读诗----登楼赋(上) -- 南方有嘉木

共:💬13 🌺3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嘉木读诗----登楼赋(上)

【登楼赋】

东汉·王粲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北弥陶牧,西接昭邱。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

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 而济深。

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 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 色。

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

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

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

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 桓以反侧。

【读诗】

那一年战乱,王粲离开西京,还很年轻,十八九岁的样子,一路往南,“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他想着到了荆州,要有作为。那是个讲求美型的时代,他不够帅,不够高,身体也不大好,刘表不喜欢他,他困坐愁城,一晃便是十二年----十二年,红颜足以老去,英雄也生白发,他那么高的才智,没个用的地方,他不快乐。那一天,他登楼远望,用后人的话说,那“楚天秋山叠翠,对无穷景色,总是伤悲”----是的,你看他《登楼赋》起笔第一句便是: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没有半分掩饰,他劈头就说我登此楼四顾,姑且在这闲暇的时日里消除些心中的忧伤。这是写作的缘起,也是全文的基调,一个“忧”字统领全篇。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他站在高处,所以用“览”字,是用了360度的广角镜头给我们摄一个全景的图片:看这楼所在的位置,实在是开阔宽敞,极少有能与之相匹配的。“仇”在这里做“配偶”解,比如曹植《浮萍篇》的“结发辞严亲,来为君子仇”。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一个全景图像之后,开始把四望的景色给我们细细写来。这四句很工整,前两句写水,后两句写平原,交待了楼所在地理位置,并将荆楚风貌呈现眼前。清漳,指漳水,发源于今湖北南漳,流经当阳,与沮水会和,经江陵注入长江。通浦,即两条河流相汇之处;曲沮,指沮水,发源于湖北保康,流经南漳。长洲,指水中的的沙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背,指北面。坟衍,是高而平的意思。坟,应通“濆”,指得是沿河的高地。屈原在《九章哀郢》里也说,“登大坟以远望兮。”衍,则是低而平坦。《左传襄二十五年》楚蔿掩爲司馬…..井衍沃。杜预注:“衍沃,平美之地。”

皋隰,水边低洼之地,一般多长繁草,《诗经简兮》缥缈的歌声,“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潘尼也写道“绿蘩被广隰”,这隰字,读来带着些绿色的哀伤。

用白话来说:清澈的漳水流过此地,弯曲的沮水环绕水中的沙洲,他们于此汇合。背倚着高平广阔的原野,面临着低湿肥沃的河边----意思是不差的,只是莫名地少了味道,可能还是读图更明白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北弥陶牧,西接昭邱。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弥字用得很好,平原北望,向远处延伸的感觉。陶牧,指陶朱公所在的江陵。《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范蠡 ﹞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诸友乡党,而怀其重寳,间行以去,止于陶 ……天下称陶朱公 。”

昭邱,是春秋时楚昭王的陵墓,在当阳郊外。楚昭王是春秋时期善用人的明君,年幼即位,几乎“无岁不有吴师”(《左传定公四年》)。17岁的时候,吴师破郢,楚昭王逃奔云梦泽,后奋发有为,开启了楚国的中兴之局。孔子赞他“知大道”(《左传鲁哀公六年》)。

当时站在楼中的王粲其实既望不到陶牧,也见不到昭邱,把这两个人提出来做了文章,隐隐间说得是自己对建功立业的渴慕,明主见召的期待。

总之,是个好地方:往北去是陶朱公隐逸的郊野,西面连接着楚昭王的寝陵。鲜花和果实遮蔽平原,黍米、高粱长满田间。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虽然这里真得很好,可却不是我的家乡,哪里值得我停留呢?!----前面的铺陈原来都是为了这一句的彻底打翻。像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或者《倚天屠龙记》的阿离,要的是她那折了腿的阿牛,不是英雄张无忌。

关键词(Tags): #嘉木读诗#登楼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