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文摘】双桥老太太---中医捏骨神医(上) -- 非为
因为前面有相关的讨论,常见疗法介绍 链接出处,再强调一下正骨的重要性 链接出处, 现在转一篇文章,《茶余饭后话北京》——双桥老太太(20071218)
文林:听众朋友好,欢迎您收听今天的《茶余饭后话北京》节目,我是文林。听众朋友,在咱们北京只要是一提起百岁老人“双桥老太太”,稍微有点岁数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打从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以来,京城的百姓一直就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说法,叫做打针吃药不如“双桥老太太”一脚。那么这位“双桥老太太”究竟何许人也,他都有哪些过人之处,今天在我们的京华奇人这个系列节目当中,我们就给大家来介绍介绍这位奇人“双桥老太太”。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依然是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常华老师。
文林:常老师好。
常华:您好。
文林:今天要说的京华奇人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真是一个奇人,这个老太太在咱们北京应该说是挺有名的,老北京人差不多没有人不知道的。
常华:一提“双桥老太太”都知道。
文林:其实早在一二十年以前,更早一点吧,那一阵好像她的名气更大?
常华:对,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文林:一来就提“双桥老太太”怎么有一手,正骨、推拿什么的,反正一说到“双桥老太太”有的时候就想到双枪老太婆,其实要说起来都是女中奇人。
常华:没错。
文林:甭管一个是战争年代的女英雄,一个是在和平年代为人治病的,去除疾患的。但是我感觉在这样的老太太身上都有一股女中丈夫豪侠的劲儿。所以这个老太太应该说起来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这么一个老太太,今天您就给我们讲一讲她的故事。
常华:好的,在“双桥老太太”身上有着太多的传奇故事,太多的谜。就说她今年已经是103岁了,就凭这一点称她为奇人毫不为过。咱们先从双桥地名说起,“双桥老太太”嘛。双桥位于咱们朝阳区的东部,和通州区很近了,但是还是属于朝阳区。这个地方过去双桥这个地名从明代就有了,当时那个地方也是一个交通要道。当时情况是这样,有两座桥横跨在通惠河上,一座是木桥一座是石桥,在明代就有了,由于那里是交通要道,时间长了大家约定俗成就把这个地方叫成双桥。
文林:这双桥也可以说是那块地方的地标性建筑物。
常华:所以双桥地名就这么来的。
文林:双桥地名是早就有了。
常华:“双桥老太太”大家的称呼传遍北京,大概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流传开的,一个人的名字和一个地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情况在咱们北京市还不多见。我琢磨了一下,以前经常是某一行业突出的人,比如说饮食行业,年糕张、馄饨侯等等,工艺方面有什么泥人张、葡萄常。还有一些是几个人,一个群体和一个地名结合在一起,这么叫开传开了,比如说解放前,天桥八大怪,那八个人。再比如我们大家熟知的京城四大名医,这是四个人,和咱们北京城地名紧密结合的。像双桥跟老太太,老太太是罗有明,这个名字一会儿再讲。就是说双桥和老太太一个人名一个地名这么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北京市稍微上点岁数,只要一提“双桥老太太”没有人不知道。地方也有了名字也有了,而“双桥老太太”特点,一手绝活就是手法正骨这个技艺。有关这位老太太的谜一般的故事真是太多太多了。而且还有不同的版本,你看,她的年龄是个谜,她的身世,和她丈夫那些事情这是一个谜。她的名字也是一个谜,每一个谜都有三四个版本的说法。
文林:就说明社会民间对这个老太太的关注度是非常高的。
常华:我倒觉得总的说,这位老太太本身有一手绝技,在正骨方面为成千上万的人解除了病痛,这是不争的事实,这可以说是硬道理,其他都是无所谓的,都是无关紧要的。在今年的8月7日,《法制晚报》的记者,专门去采访了“双桥老太太”罗有明,这篇采访的文章发表在今年8月30日的《法制晚报》上,对这位身世特别有传奇色彩的103岁的老人做了很有意思的描写、叙述。对她一些秘密也做了披露,《法制晚报》的记者在去老太太家的时候,看到了“双桥老太太”的住所很简单、很简陋,普通的房子、一张床,两个简易的沙发,一个桌子,而103岁的老太太头脑依然特别清晰。当“双桥老太太”罗有明的侄子告诉她,说有记者来采访,当时正在床上休息的老太太坚持坐起来和记者握手,而且还挺谦虚地说要多提意见,指出我们工作中的不足。
文林:老太太真有意思。
常华:不像103岁的人,精神相当好,确实不简单。
文林:关键她这两句话说得有意思,您多提意见,可能经常接待视察的领导,多提意见指出我们工作中的不足。
常华:说明头脑非常清醒。
文林:103岁了。
常华:太不简单了。
文林:其实咱们了解他们这种年龄的人,好像生活到老年的时候都挺简单的,都很俭朴,吃得也很简单,跟周边的环境也很简单。刚才您说到,其实她的本名叫罗有明,但是“双桥老太太”的名称好像比她的本名还要来得响亮。但是她的名子听着挺像男人的名字?
常华:是这样,老太太她出生在河南夏邑县的罗楼村,他们家本身就是一个中医正骨的世家,到老太太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了,算起来整个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罗氏正骨法据说在《资治通鉴》上都有记载。特点是以手法轻、诊断准、见效快远近闻名的。老太太心地善良,也特别聪明伶俐,所以被她老祖母选为接班人,这么精心地培养。从16岁开始就独立行医,就成为远近闻名的女郎中了。她是罗式正骨法的第五代传人。过去旧社会妇女一般都没有自己的名字,结婚前是随父姓,父亲姓什么她们就叫某某氏,出嫁以后就把丈夫的姓添在前头,罗有明的丈夫姓王叫王治忠,所以就叫王罗氏,过去旧社会这种现象很普遍。特别是这些妇女们都是用的某某氏的名字。在她结婚以后不久河南发大水,她的丈夫就在逃荒的路上参加了红军,几年以后她把罗有明接到了延安,在延安夫妇两个人得以团聚,这时候王罗氏就成为了一名军医。
文林:她也进入革命队伍了。
常华:这是解放后,罗有明随着丈夫的部队开进了北京,就住在了双桥镇,以后就在这儿扎下根了。
文林:等于说她丈夫的部队就在这儿驻军。
常华:对,这是一个版本,还有的版本说得多了,有的说是当时她的丈夫参加红军以后,经过二十年以后才派人把她接到了根据地,还有的版本说她的丈夫在前线打仗的时候,她在后方作为义务救治伤员,后来丈夫在战斗中牺牲了,她自己辗转来到双桥。要不说传奇故事,多了。有关她的名字是两种说法,罗有明。一种说法说是她的医术太高了、太有名了,所有有名气这个有名就这么叫开了。
文林:是有名气的意思。
常华:但是人家老太太为人谦虚,说是不要这么叫,就给改成了有明,明天的明,从有名气的名改成明亮的明,这是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我是当年罗有明应邀给邓颖超同志治腰扭伤,她去了以后在邓大姐的腰部揉拍了那么几下,邓大姐的腰伤就好了,当时周总理得知她还没有名字,还叫王罗氏,总理就笑着说,怎么还罗氏罗氏的,都新社会了,也得有个名字吧。总理想了想,说你给人治病不是很有名吗?我看就叫罗有明吧,说是周总理给她起的名字。同样也是出于谦虚,人家老太太把有名气的名改成了明亮,这个罗有明。
文林:反正甭管总理起的名字也好,还是老百姓加的名字也好,这都跟老太太的医术。
常华:对,关键是和她的这种传奇的医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文林:她的年龄呢?
常华:年龄也是说得不一样,有的媒体上说是老太太已经有119岁了,还有干脆笼统说百岁老人,一百岁。罗有明到底多大年龄呢?她的侄子,就是她的接班人罗金殿,罗金殿今年也七十岁了,他说还是以老人身份证上的出生年月为准吧,这看来还是比较准确的。老人身份证的出生年份是1904年,也就是说今年是103岁。
这么看来罗有明也是咱们国家目前年龄最年长的一位在职单位,好像没有人超过她。
文林:现在还在岗呢?
常华:现在虽然不是说天天在岗,经常还是指导她的弟子,有时候也要亲手帮助诊断,很了不起。
文林:但是在百姓民间对于她的这种正骨法,传得真是神,有的时候传出来那个故事让人觉得亦幻亦真的感觉。
常华:没错,就像刚才开头您说的,北京传的这句话,打针吃药不如罗老太太一脚,确实是这样,她有时候在按摩复位的时候,据老太太讲,因为她的身体比较单薄、比较瘦,力量有时候不够,所以老太太也上脚,在患者的腰部、腿部进行力量大一点的治疗。八十多年的行医生涯,可以说“双桥老太太”罗有明她的医术达到了如火纯青的地步,她的罗氏正骨法的特点是手法诊断、手法治疗,完全用手摸。也不需要手术,做一些别的方面的检查。对骨折、骨关节的脱臼、颈椎的综合症等等这些,软组织挫伤、骨质增生,在这些治疗上都有她的奇特之处,总得来说是显效快、治愈率高。在没有任何仪器帮助下,完全通过手的触诊来检查,来进行治疗,这一点不能不说是一个奇才。
这种情况不但用于比如战场、自然灾害的救急、应急的抢救,同时也用于慢性病,一些软组织挫伤这些有效治疗,所以罗氏正骨法还是很有特点的。去采访过罗老太太的记者一看到她的手就觉得她这一双粗大的手和她瘦小的身躯形成一个明显的反差。手大,另外手指不断给人按摩,经过八十年,所以她的手指关节变得特别粗大,另外长满了寿斑,年岁毕竟大了。就这样老太太受劲还相当有力,这双说可以说就是老人的眼睛。
文林:没错,她的所有感觉都是通过她的手传递给她的。
常华:她只要用手在得病的部位轻轻一摸,通过患部寒热的程度,她就能判断出是骨折,还是骨碎,还是脱臼了、挪位了,从软组织的细微变化中她能查出病情的来龙去脉。这样一边查病情,一边施展了她的正骨八法。所谓正骨八法就是摸、接、端、提、安、磨、推、拿等等。所以在检查按摩过程中,患者在全然不觉之中就恢复了健康。“双桥老太太”是1957年在朝阳区的双桥镇开始她的行医,正骨的生涯。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双桥老太太”这个名字逐步地传遍了北京城,再以后扩展到了全国。
文林:其实咱们说“双桥老太太”只有说咱们北京人知道她的大名,其实完全比这个范围大得多,很多外地人都是慕名而来,奔到双桥找他的。
常华:没错,当时说到打针吃药不如罗老太太一脚,这个就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位建筑工人,腰椎强度扭伤痛苦不堪,被人抬到医院在此之前到了几家骨科医院诊治效果都不理想,到了老太太这儿,老太太让病人躺在床上轻轻地摸了一阵子以后,老太太说什么,她说我今天累了,你明天再来吧,要伙子一听心里很失望也很不满意,当时就强忍着痛苦就打算站起来转身要走,就在他转身的一刹那,只见老人瞧准了病人的腰部患病的部位,飞身一脚就听到小伙子哎呀一声叫,往前踉跄了一步,把在场的人都给惊得目瞪口呆,不知怎么回事,等小伙子稳住神,顿时就感觉全身一阵子轻松,来的时候那个疼全没了,腰也直起来了,于是他才明白是怎么回事。顿时喜出望外,赶紧向老太太道谢。
文林:这真是一脚解决问题了。
常华:像这个就像老太太说的,因为她的手的力量毕竟不够。
文林:他年轻力壮,小伙子的劲又大,再一个有可能老太太飞起一脚的时候,还要找到一个特别恰当的火候,例如的姿态什么样的、状态什么样的、精神什么样的,那个时候适时地给一脚在有用。
常华:没错,小伙子如果心里有准备肯定特别紧张,肌肉也处于紧张状态,所以确实是。
文林:这是一脚的离子,还有呢?
常华:还有说是一位中央机关的处长,左腿疼了两年也是到处治疗没有效果,用他的话讲疼得都不想要这腿了。后来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有点半信半疑就找到了“双桥老太太”罗有明,老太太就在他的腿上轻轻地捋了捋,然后说你走走看。这处长不敢挪窝呀,他疼得了不得。这时候老太太罗有明又推了他一把,他往后退了几步,没有疼的感觉了,再往前走几步还是不疼,一下子他高兴地跳起来了,他知道老太太给他多年不治愈的病治好了。
文林:可您说作为咱们外行人一看或者一听,确实这事有点神有点奇,就这么捋了捋就没事了?
常华: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是亲自看见过老太太治病。
文林:您把最精彩的部分留在下半段,您再给我们说。咱们在下半段的时候再听听常老师当时是怎么样目睹“双桥老太太”给人治病的。
文林:朋友们好,欢迎您回到我们的节目当中,今天京华奇人我们给大家介绍的是“双桥老太太”,我们有一位手机尾号1245的朋友,听了我们的节目,刚听一半就发条短信,说巧了,我就在双桥上班,家在罗有明骨伤医院的对面,今天的节目感觉真亲切,有的时候是这样,如果说咱们的节目当中,听到广播里说的一件事情正好是我家附近或者我家邻居、我家对面,真是觉得挺近的那种感觉。就会很有兴趣。刚才常老师您不是说到,老太太这一脚举了几个离子,怎么一脚就解决问题。我有一个问题一直想问您,通常来讲咱们知道治骨伤当然手法是第一位的,非常重要。必须也应该配合上点什么活血化淤,那些跌打损伤的大丸子药什么的,老太太就光靠手法,不开药吗?
常华:肯定有药的,罗有明老太太有祖传秘方,叫做罗氏续断接骨圣金丹,简称就是圣金丹,这种丸药,这是专门治跌打损伤的。这个药方在1997年罗老太太就把这个秘方无偿地贡献给了国家、给了社会,经过七年的,包括一些药政行政部门的审查、研制,在2004年罗氏的正骨丹,刚才我们说的圣金丹正式地生产,对外面世了。这时候老太太是整整一百岁,她1904年出生的,2004年,整一百岁,她的药正式地在全国范围内面世了,造福于广大的患者,所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文林:真是几年她一百岁的一个最好的礼物。
常华:老太太特高兴,她的好多弟子,这些有关的领导一百多人专门来祝贺。
文林:最具纪念意义的,老太太给自己送上了一份贺礼。
常华:她七年前捐献的,在她一百岁这一年正式生产,挺有意思的。
文林:就是说以前老太太用这个秘方给人治病,后来可能她到了双桥骨伤医院的时候也是一直在用这个给人治病,最后她把这个方子等于说完全献出来,可以成批生产。
常华:无偿地捐献给国家,分文没要。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7
🙂【文摘】双桥老太太---中医捏骨神医(上)
🙂我一个同学,踢球把腿弄断了,好像去找过她 乌柏 字0 2009-05-20 00:46:09
🙂双桥老太太治的很多病人都是去了其他骨伤医院解决不了 1 非为 字113 2009-05-19 18:55:11
😄作者获宝 1 愚弟 字160 2009-05-19 19:42:58
🙂老人家已经仙逝了,所幸后继有人,罗有明骨伤医院还在 非为 字0 2009-05-19 19:49:31
🙂【文摘】双桥老太太---中医捏骨神医(下) 8 非为 字8579 2009-05-19 18:48:50
🙂才知道冯是她的徒弟 1 乌柏 字60 2009-05-20 00: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