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聊聊二战德军和苏军的机动作战(上) -- 忘情

共:💬24 🌺116 🌵1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聊聊二战德军和苏军的机动作战(上)

19世纪以前,敌对双方都是将各自的军队集中起来,实施一次激烈交战,目的是给整个敌军以歼灭性打击,并以此决定战争胜负。进入19世纪,消耗战出现了,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武器的更新,战场力量投送能力的增长,以及交战双方军事潜力的增厚,战争双方不再拥有那种给敌以一次决定性打击而解决所有问题的手段。

从19世纪开始,逐渐产生了两种基本的战役作战样式:消耗战和机动战。消耗战要求使用火力和实施正面突击来挫败敌人,逐步消耗敌兵力,直至最后将其击败。机动战则力求使已方处于有利地位来打败敌人,就是说不仅使已方处于战役(或战术)上的有利地位,而更重要的是处于心理上的有利地位。因此,消耗战这种战役样式以消灭敌军肉体为目的,机动战则以瓦解敌军士气为目的。有了这个基本看法,就便于剖析德军和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役作战方法了。

德军的闪击战

德国军事家们在1870年德法战争的经验基础上,结合普鲁士统一战争的经验,再加上一战末期渗透战的探索,逐渐形成了“闪击战”理论。

德军闪击战的战术原则是:突然进攻,猛烈突击,广泛机动,大规模集中使用坦克和飞机,保持进攻的高速度。一般规律是:火力越集中,兵力越分散。在闪击战中强调集中使用装甲部队,以装甲部队作为决定力量,在敌军薄弱处构成突破,向敌人深远后方作大胆快速纵深突击或者迂回穿插。 这种快速突进将对敌方阵营造成巨大的心理震撼,从而导致整个战线的崩溃。“闪击战”是以传统的“机动战”为蓝本,运用纵深包围手段达成“歼灭战”目的的战术。

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的岁月里,闪击战理论逐渐成为德军的作战指导思想,不仅贯彻到作战指挥和指挥官培训中,也影响了军队的编制、训练和武器装备的研制当中。在部队编制方面,德军建立了装甲师的编制,将坦克集中起来,并建立了庞大的歼击航空兵和强击航空兵部队,还着手组建了相当规模的空降兵部队以适应闪击战的需要。在部队训练中,德军强调精兵政策和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在武器方面,德军研制装备了大量火力猛烈的MP38、MP40冲锋枪,具有高射速特点的MG34、MG42通用机枪,坦克的早期研制思路是强调机动能力和,发展了一系列性能较好的歼击机和俯冲轰炸机,并开始对支援负责扩大战果的步兵的突击炮进行探索性研制、装备、使用。

到1941年6月,德国军队在此前的一系列战争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对其闪击战理论有了一定实践,部队中机械化部队的比例和进攻波兰,法国时相比大大提高,德军达到了开战以来第一个专业素质顶峰。

从战役作战上看,德军实施闪击战遵循好几条基本原则,其中一条是从疏开地域迅速集中兵力于敌防线的狭窄地段。这个狭窄地段通常有足够的宽度,可以容纳2至3个进攻纵队并肩推进。然后,这些纵队便象钳子一样对敌支撑点(城镇或敌大部队)实施向心攻击。德军作战理论要求,各路纵队在实施攻击后立即散开,以免发生道路堵塞现象。

为了突破敌人的防线,德军通常以压倒优势的兵力连续地实施进攻。首批冲击部队突入敌防线后,后续部队即越过他继续推进,为达成突贯创造条件。在整个战役行动中,德军不强调攻坚,而利用一切间隙坚决推进,控制敌交通线。主攻方向也注意选在敌防御薄弱的地段。这样,进攻部队就可绕过或避开敌抵抗要点;渗入敌防御配系后,尽量绕敌前进,只在不得已时才实施战斗。

保持进攻锐势是夺取胜利的关键。因此,快速机动的装甲部队(至少要比敌装甲部队机动速度快)是实施闪击战的主要力量。装甲部队通常编在第一梯队,突破敌防御前沿后即向纵深高速穿插,这种作战方法的优点是首次突击力量强,就象使用利斧轻易劈开奶酪一样。但其风险就在于如果对手防御力量强大,抵抗意志坚决,进攻的刀锋就有可能钝锉,进而使整个战役企图通盘失败。换句话说,这种倾全力于第一击的一锤子买卖要么大赚,要么大赔,潜在的风险和可能的收益同样巨大。

实施闪击战的地域要有足够的道路可供进攻部队使用,以便它们对目标实施向心攻击,尔后分散。同时,后续部队从突破口投入战斗,突入敌防御纵深。在后面紧紧跟进的步兵部队,负责卷击敌防守薄弱的侧翼,肃清被孤立的残敌。担任扩张战果任务的机械化步兵部队继续向前推进,包围并最终消灭敌大部队。

成功地实施闪击战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拥有绝对的制空权。因为部队在进攻时很容易遭到低空敌机的攻击。在“巴巴罗萨”行动中,德军一开始就投入了及其庞大的兵力兵器对苏联的纵深进行突击,德国的空军很快就掌握了制空权,德国装甲部队能够比较顺利从苏军侧翼,相邻部队的接合部形成突破,接着其他兵种的部队从突破口涌入,对苏军实施分割包围,强击航空兵可以毫无顾忌对苏军实施轰炸。此外,航空兵的支援不仅对补充炮兵火力至关重要,而且还能掩护进攻部队暴露的侧翼。

闪击战要求谨慎地确定进攻时间及达成突然性,以避免势均力敌的两军发生灾难性的正面对抗。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充足的后勤保障,尤其是油料和弹药保障。足够的运输工具和零配件,对于闪击战来说也必不可少。可以这样认为,后勤保障对于战役计划的实施,至少同作战部队同等重要。最后,闪击战只有取得成功突破才能予以增援,如果失败则必须放弃。

对于波兰,法国,比利时等等纵深浅,抵抗意志薄弱的国家,德军通过几个战役的重大胜利就能迫使其屈服。尤其在侵略法国的行动中,闪击战的作战原则被充分验证,奉行机动作战原则的德军彻底摧毁了迷信战壕战的法军,此战之后,德军装甲部队的数量得到大大增长。

但是,德军闪击战理论及其在二战初期的试验过分夸大了装甲部队的作用,有将其万能化的倾向。1941年入侵苏联的德国陆军总体上仍然是一支传统步兵师为主的军队,装甲部队仅占全军的一小部分,由于机动能力和突击能力相差过于悬殊,两者在作战中的步调差异极大。在西欧有限的空间里,这并未对战争产生太大的影响。然而在东线,由于作战的区域过大,快速部队进展过速时,步兵被远远抛在后头,这个缺口越来越大,以至于必须先中止快速装甲部队的前进来等待步兵的赶上。一路追赶着坦克的步兵疲于奔命,最终成强弩之末。

德军的闪击战理论强调速战速决。但是对于苏联这样幅员辽阔,战争潜力巨大,抵抗坚决的对手,战争初期的重大胜利并不能转化为整个战争的胜利,只好转入持久战,而这个却是闪击战理论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未完,待续)

(中)

链接出处

(下)

链接出处

元宝推荐:MacArthur,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