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上海博物馆青铜馆馆藏浅介 -- 故园湾里

共:💬192 🌺44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6,小臣单觯

愿小谭能在天堂安息。

(编号5跳掉是为了给亚夫方罍留个位置,这件青铜我缺图片)

小臣单觯是西周初年的青铜器。在这个时期,青铜器随着时代发展、工艺进步和朝代更迭,开始出现新的特点。

一是工艺更加精美。在商代晚期,青铜器的合范工艺又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一是可以制作更加精美的透雕型的范,使得成品青铜器可以具有镂空透视效果,如黄觚(古,三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具体来说,据《殷墟青铜器研究》,其中如此解释:

用镂空的方法表现一部分花纹,在殷墟出土的觚形器中也见过一例。它在模上的制造,恰为浮雕的反面;用雕刻深的线或条,或其他形态,其深度至少与拟铸物品的厚度相等或略超过。这样深的阴条或阴线,透过范型,铸成铜器,就可收到镂空之效了。

二是长篇铭文开始出现,如今天要介绍的小臣单觯。和商代青铜器只标注族名/接受祭祀的长辈名等言简意赅不同,在周代,贵族们更喜欢把他们铸器的原因、目的、希望等等和青铜器一起永远保存下去。发展到后期,傰生簋干脆变成了一份合同文本,记载了贵族之间一笔交易。当然,这一切和铸造工艺的提高也是密切相关的。

三是酒器在整个青铜礼器体系中的位置逐渐下降,食器比商代更受到重视。这是因为周人认为商的灭亡和他们饮酒过多有关,所以他们摒弃了对酒的爱好,酒器的位置也就随之而下降,被食器取而代之。列鼎制度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回到小臣单觯这件青铜器本身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觯是饮酒器,青铜制。形似尊而小,或有盖。盛行于中国商代晚期和西周初期。随着周代商的进程渐渐消失。西周时有作方柱形而四角圆的。春秋时演化成长身、侈口、圈足的觯,形状像觚,自身铭文称为“鍴”(如王义楚鍴)而不叫觯。 据《礼记·礼器》:尊者举觯,卑者举角。“藏礼于器”再一次得到验证。

小臣单觯,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名为“单”的小臣铸造的觯。单为什么要制造这只青铜器呢?铭文回答了这个问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拓片和解读在一起方便阅读对比。

这段铭文的意思是,西周成王(,这里是指武王之子成王姬诵)再一次()打败了商的军队(克商),在(,通假字同“在”)成(,,地名,即成周,武王建周之后立的首都。)集结驻扎(:古代军队集结,往往在一个高地周围,这个高地就被称为“师”。后来军队本身也被称为“师”)。周公(武王兄弟、摄政的周公姬旦)赏赐(易,通假字同“赐”)小臣单贝十朋,贝壳作为货币时候的量词,有说是五个一组两组为一“朋”,也有认为应该是十个一组,两组为“朋”),用作宝贵的青铜器(宝尊彝,彝即青铜器,是泛称,也是某种特定的青铜器形制)。

这段铭文告诉我们西周初年的一段历史,即“三监之乱”。史载武王姬发立周之后未久即亡,太子姬诵继位,是为成王。由于成王年幼,武王同母四弟、周公姬旦辅佐他。这招致了诸侯的怨恨和不安,其中尤以纣王的王子武庚、武王弟周公兄排行第三的管叔鲜、五弟蔡叔度为甚。他们在都城下的“三监”发动了叛乱。所谓三监,一般以商都以北地区为邶;商都以南地区为鄘;商都以东地区为卫。在这样的背景下,周公姬旦东征,杀了武庚和鲜、放逐了度,三监之乱遂平。小臣单,也就是名“单”的天子近臣(小臣)显然是在这样一场战争中有了突出表现,周公旦于是赏赐给他十朋的贝壳货币。单恭敬地用它铸造了这样一只“小臣单觯”,流传后世。

青铜器上的金文和繁体字乃至简体字之间,仍有很多蛛丝马迹可循。“王”“臣”“单”“用”四个字几乎和今天的简体字没有区别,而“后”和繁体字的“後”、“贝”和繁体字的“貝”之间也是十分近似。我中华文明之源远流长,以至于斯!

(本贴所有图片皆来自于网络,感谢原拍摄者!)

关键词(Tags): #上海博物馆#青铜器#介绍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