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傅抱石唐人诗意图 -- Ready-Go

共:💬38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登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空白之妙

登台远眺,见景抒怀,让人想起了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枪然而涕下”,就其中关于秋天景色的描绘,也同样让人联想到范仲淹的“碧云天,黄叶地”还有毛泽东的“万类霜天竞自由”。

杜甫时在夔州(奉节),处长江之滨,峡口猎猎多风,不断有高猿长啸之声传来,面对急流、洲渚,不由得抒发深沉的情怀。

杜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傅先生在画幅左上方题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突出的是前半写景部分。江边高台,江风吹弯柳条,落叶随风斜飘而下,隔江对岸正是渚清沙白之地。

傅抱石作山水画常有相反相成的两种情况,一是满纸的烟云,如《巴山夜雨》、《石涛上人诗意》、《云山幽游》、《临流濯足》之类,在层峦叠嶂中以浓墨破笔点写茂树丛林,淋漓酣畅,莽莽苍苍,层层叠叠,气象万千,有种快意淋漓、滋润浑厚的饱满;另一是空白之功,用大片的空白,表现想像的无穷,给人余韵不尽的感觉,1942年首写龚半千诗意《一望大江开》是如此,其后的《平沙落雁》、《毛泽东?黄鹤楼词意》、《梅溪泛舟》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空白是中国画的重要手法,是淡到极处风流尽得的高明之笔。

此幅《登高》笔墨不多,重在渲染,内中的空白之大,占据了画面的三分之二,而且不着一笔一墨,是抽象的更是具象的,具象的是不尽而来的长江,从右上角到左下角浩荡而来,同时又是一种开阔意境的合理显现,是登高远望视野旷然的真实描绘,由右下角之实通过空白的长江,过渡到对岸虚淡的沙洲,画面也由此完整而又平衡。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