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些零碎的影评 -- 南方有嘉木

共:💬180 🌺2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嗯,怀着虚心求教的心与你讨论。

我对国外诗作涉猎甚少,所以在此只谈一点自己的浅识。

首先,我所说的损失,是指世界上的没有被发现的“艾米丽迪金森”而非只是此一人。如果,不是她的姐姐将其诗作存留,美国人怎么会知晓这样一个终生身处同一所小房子的白衣女人,更不用提半个地球之外的我们。以此来揣测的话,在人类漫漫历史中,将自己的才具影藏的“艾米丽迪金森”也许还有很多很多。

再者,艾米丽迪金森的生活方式是她主动选择的还是被动选择的?据我所知,恐怕这个中因由,来自于社会的不理解恐怕要占很大部分,她自己就曾经说过,“如果荣誉属于我,我不会逃避”,而且,之所以后来她再也不愿意将诗作面向人世,是因为最初她投稿的诗都不经采用或是采用后被庸碌的编辑进行了修改。其实,就艾米丽迪金森的生活方式与其诗作的关系而言,我倒觉得即便是这么简单平凡的生活,其实也并没有遮掩住她的“叛离之心”。举个简单的例子,I'M NOBODY!WHO ARE YOU?这是我看的第一首迪金森,我在看过这首诗之后的想法言简意赅地说只有两个字——“个性”。从文字中渗透出来的鲜明个性表明了这不是一个愿意屈居于社会传统定义的女性角色下的女子。也正因为如此,她才选择了远离这个社会,也才使得多年以后我们才得以知晓其才其名。当然,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艾米丽迪金森”,历史,人物,本来都是残缺的,是我们自己试图将断裂处用貌似的材料焊合起来,但无论是选择点焊还是氩弧焊,焊接的部分总归不是原来的部分。对于其诗其人的看法,这也不过是你我个人的臆测。

不过,你的考虑也是很有道理的,尤其是建立在如此的一个假定条件上:如果,迪金森没有受到来自社会的阻力,在她的时代就获得了相应的名气,那么,她还会继续作迪金森吗,她还会对自己的内心进行如此的探索吗?是如李易安一般,虽然名气穿越了闺房却仍然深居庭院过着闲适的生活,或者是,慢慢成为另一个惠特曼?这是谁也不会知道标准答案的问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