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别人的孩子系列之二——不合群的小男孩 -- 大懒虫1号

共:💬39 🌺8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别人的孩子系列之二——不合群的小男孩

别人的孩子系列之二——不合群的小男孩

(1)题外话,观察。

前些天有个朋友问我一岁半的孩子的父母看什么书比较好,她是想给她同学推荐书籍。我想了一想,脑子还真是一片空白,于是我回复说:还真不知道,回头我问一下内行人再跟你说。向来很少给别人贸然地推荐书籍,因为我觉得每个人跟不同的书籍有各自的缘分,该看什么书,他们自己会找到的。

关于养孩子的理论和方法,很多很多。如果对理论和方法感兴趣,可以看一看。但是我的建议是,不能背着这些理论来整自己的孩子。对于自己的孩子,作为家长最重要的一条是:观察。嗯,观察自己的孩子,比看100条书上的理论和方法要紧得多,也有意义得多。书上的方法,只是给了一些视角的提示,和一些共性的总结,但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是自成体系的,每个孩子呈现的问题,都有最适合他(她)的解决之道。

我承认,关于如何养育孩子的书籍,我看得很少,可以说几乎没有看过一本。而且相关的课程,我也几乎没参与过,大学里有一门课程是优生优育,嗯嗯嗯,当时寝室里几乎人人都选修了,想着当初恋爱都没谈过的她们课后积极地讨论将来如何优生优育的诸多问题,同时一致鄙视我竟然不选修该科目太不未雨绸缪太没有女人样了(汗~那时候我迷恋哲学ING),再联想到现在她们都为各自的孩子焦头烂额而未曾生育的我却对如何养孩子侃侃而谈到处指手画脚,我忍不住哈哈哈。生活真的是极具幽默感。

我承认,我的关于养育孩子的所有知识,均来自观察。这个观察,不是仔细地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那不叫观察,那叫监督,那叫虎视眈眈。这个观察,是似看非看,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跟孩子的真实状态在一起,是感受孩子的本真。我能感受到,每个孩子,都用他们各自的独特语言,真实地纯粹地展示着他们自己。

所以,如果一定要推荐书籍,我的建议是,去看哲学书吧。

(2)扣题。

本篇主角的男孩子,2002年出生,小学1年级在读。孩子的姥姥很焦虑地说,孩子很聪明,但是不合群,不爱跟别的小朋友玩儿。家长的问题是:如何让孩子合群。

对于类似的问题,从家长视角提出的问题。我一般不会轻易地给出结论。问题由孩子本身来阐述,问题的解决之道,孩子会自动呈现的。具体如何操作?

我让孩子参与到一组课程中。让孩子跟孩子们在一起学习和玩儿。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给出问题和答案。而且是持续不断地给出的,取决于所持续的时间的长短。

这个孩子,从第一天开始,就展示了他与众不同的一面,不合群。表现在,自己跟自己玩儿,不按大家的节奏来活动。这一点,跟家长反映的情况一致。

然,我观察到的却是,这孩子不是不爱跟别的小朋友玩儿,而是,他不知道如何跟别的小朋友玩儿,或者更准确地说,自娱自乐是他与他人的互动模式。这个结论来自诸多不同但是本质一致的现象:比如,虽然他自己玩儿,但是他不愿意离开。因为门是开放着的,他可以选择离开的。又比如,他虽然自娱自乐,但是,他不侵犯和绕乱他人。就是说,他知道自己跟别人是在一个空间里的,要遵守某些游戏规则,这些规则,他是清楚的。

而且,这不合群不需要生硬地改变成合群。因为他的不合群有其积极地一面,那就是创造力。这表现在,在一些课程和游戏中,他的作品作业表现了其他孩子所没有的创造力。因为他不模仿他人,不为他人的规则所局限,他有他自己的视角。所以,他的不合群,不需要改变,而是需要适合他的方式去进行呵护。

呵护来自于他的不合群中还含有他所不自信的一面。很多的自信最初来自于周围的关注和赞扬,拥抱和承认,如果缺乏这些来自外界的他信,自信很难从最初建立。我观察到他不自信,是基于他的作品和作业和表现中呈现出来的孤独、灰暗、暴力、冷酷、破坏、死亡、毁灭等这些元素。这些都是有原因的,但是我没有兴趣去探讨,这是家长的课题。作为外人,我能做到的是,是在后来的课程中,有意识地增加对他的肯定,赞美,表扬,鼓励,关注等语言动作。我认为这是这个孩子需要的解决之道。是他自己“提示”给我的。

孩子的变化是惊人的。在第三天开始,他的作品温暖的色彩增多,出现了喜欢,爱等字眼,而且,他自己都能感受到的,表现在,在第六天也是本组课程的最后一天,他主动地强烈地把前几天的那些作品统统撕毁,而把后几天越来越温暖丰富的作品展示给其他人看,他已经懂得欣赏和悦纳自己了。在行动上,虽然依然不那么合群,但是,从他自身的变化来说,合作色彩明显增多,表现在,他的作品作业中,有了借鉴别的孩子的为众人所肯定的元素,另外,参与共同课程和游戏的时间,增多,并且愿意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这才我看来,是他对共同游戏规则,对团体的认同的增强。所以,他其实是合群的,只是表现得跟别的孩子不一样而已。

当我后来把这个以书面方式传达给家长的时候,家长反馈(我拷贝了一句如下):“我感觉说出了我一直想说却找不到的合适的描述我孩子特点的词句。”这位家长能写出这个句子,理解和鉴赏能力是强的,对此,我的理解是,找不到合适的词句,关键还是在于观察不够准。

不过这个问题不能怪这位家长,自己的孩子的确是难以准确观察的,因为,在家长的视线中和不在家长的视线中,孩子们的言行会有很微妙的很值得回味且无穷的变化(我在给孩子写评估报告和现在打这篇文字的时候,所扑捉的东西是有差别的)。相比较而言,不在家长的视线范围内,孩子们的表现,更本真和自如,更能展现他们自己的“内在规则”。呵呵那是十分十分有意思的。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嗯,打完以上文字,我忽然醒悟到,在观察别人的孩子方面,我好像也是一个天才呢,因为观察孩子们的“内在规则”,对我来说,很自然很轻松很不费劲,而且,很快乐,其乐无穷。而且,孩子们也很享受被俺营造的环境,很配合地被俺“观察”,嗯,估计是觉得找到了“知音”吧。哈哈。

知道这个系列怎么写下去了。土鳖抗铁牛哈~~~~~~争取一个月整一篇:)

(希宝,请转到亲亲宝贝版去哈~我这莫名其妙地不能登录的确够麻烦人的:)

关键词(Tags): #虫曰#别人的孩子#育儿#观察孩子#合群问题元宝推荐:希宝,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