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跟风乱谈中国航母 -- 2313234454dfsd
(两年前的老想法,有些落后了。看在今年中国航母热,在河里露个丑)
从我接触军事论坛开始,整整七年,知道了网络上分为激烈对立的航母派和潜艇派。当然,我知道关于航母争论的时间则更早。
当时,我大概是支持潜艇派的,始终以为潜艇可以悄无声息地在敌人后面递刀子,现在看来,想法未免幼稚。世上之事,一物降一物,那有什么终极武器!有潜艇,就有反潜技术。那会那么容易让你在他后面递刀子,敌人从来都是狡猾狡猾的。武侠小说里诸如“易筋经”、“六脉神剑”、“降龙十八掌”等终极武功,从来都是不合世事法则的胡吹乱侃,以资笑谈耳。因此,唯一的终极武器就是“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也就是我党一贯坚持的统一战线、人民战争理论。
言归正传,说到航母,其实争论的焦点有两类,一类为中国要不要航母,另一类为何时要航母更能收获最优利益。
对于前一种争论,我以为:要,一定要!原因还得从军事说去。
第一、孙子云:以正合,以奇胜。有奇无正,则奇兵无力可出;有正无奇,则正兵有力难胜。从战略上讲,航母属于以正合,而潜艇与航母配合,正可以奇胜之。不记得那一期的军情观察室,评论员宋晓军讲我国的核战略,为了保证有效的第二次核反击能力,航母起到牵制、欺敌、诱敌等战略作用,为核潜艇的核反击成功提供战略掩护。自古险兵不胜,出奇兵,必内实以备之。曹操袭袁绍乌巢粮草时,张颌断言,“曹操外出必为内备”,官渡不可轻取,战局果如张颌言。而历史上纸上谈兵的军事统帅,教条理解“以奇制胜”,冒险轻进,丧师失地,贻笑后世。若设想中国海军在太平洋某一海域与某军作战,仅靠现在陆基火力是无力为大洋上的舰队提供支持的,这就要求一个独立的舰艇编队在远离陆基的海域中接敌、拒敌,并战而胜之。抛开技术装备不谈,仅从作战谋略论之,仅依靠舰对空、舰对舰导弹,是无法完成作战任务的。如果有航母,多了空中打击力量。如此,在敌之正面,形成海基火力打击群和空中火力打击群,形成了战役上的正兵,此时,艺术运用潜艇的奇兵,才能在一个战役战场上真正形成奇正相合的军事艺术典范。
我读孙子兵法,归纳一句话:孙子兵法十三篇,无非奇正虚实而已。
第二、战争决胜的关键在于用兵的高机动性与强攻击性。作为陆基力量,从骑兵、坦克到未来的直升机,都在陆基重复而强调着这一原则。在天空,空军强调着这一原则。在海上,充分诠释着这一无上原则的,在当今世界,无疑是航空母舰作战系统。海洋广阔无垠,纵横千里,实是用兵的理想场所。在科技无法突破天空、海洋对军事的限制时,陆军成为了决胜的关键。因而,古人将万里海疆看作坚不可摧的海上长城,将雪海高原看作无法逾越的陆地屏障。当近代海军、空军出现时,海上长城、陆地屏障也就化为历史。在现今世界军事斗争中,陆基、海基、空基、天基联为一体,战争模式已经发展到了完备的形态。在没有走出地球和发现外星人之前如此。现在是一个海权突出的时代,大国之间的战争将主要发生的海洋将会是一个长期的现实。从中国的角度而言,万里海疆需要保护,建立一支远洋海军则是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在相当长时期里,将中国发生高烈度战争的战场设想在海洋,则是这一时期的重点。也就是说,将太平洋的某一海域,甚至印度洋,作为海军作战战场是完全合理的。太平洋与印度洋纵横万里,在如此广阔的战场上,处处驻防,分兵把守,下下策。上上之策,如美国所为,建立一支远洋巡航的海军,将航空母舰的机动性发挥到极致。
第三、对台统一作战中航母的意义。很多人认为在对台作战中并不需要航空母舰,我以为大谬不然,原因在于美日的干涉。拥有一支远离陆基火力保护的航空母舰编队,才能够真正有效威慑美日的干涉。把威慑美日干涉寄希望于美国对人员伤亡的害怕上是愚蠢的,也是极端的一厢情愿的。那种认为以潜艇在第二岛链伺机偷袭并迟滞美军驰援,最终达成削弱美军干涉意志的想法是危险的。
首先,对台作战未必速胜,要有持久作战的准备。军事上历来讲究作最坏的打算,求最好的结果。朝鲜战争时,朝鲜将美韩军队逼到釜山一角,志在必得,却功亏一篑,这是典型的军事冒险主义。而在二次战役(存疑)后,彭德怀与金日成在是否继续追击敌人的问题上产生严重分岐,最后闹到莫斯科。判断一个军事统帅是否具备一流的指挥能力,莫过于此时。彭德怀不愧为一代风流,能当十大元帅第二,没有几把金刚钻,又如何能列于林彪之前。而此时金日成的军事素养实在不能给予赞美之词。二者高下立判!
其次,美日干涉的方式。美日干涉中,日本可以不讨论,主要看美国的态度。美国的干涉其实是个性质问题:美国直接军事干涉,其性质就是一场关乎美国全球霸权地位的战争。战败,则一超地位尽失,世界警察徒具虚名,战胜,不过保住了一超的地位。因此,具体的干涉方式就很重要了,这一方面就视中国的军事力量而定。美国若只以情报共享、军火支持等手段支援台湾,其性质也不过一场地区冲突,台湾必败,若美国以航空母舰编队在台湾外围巡航,实施军事威慑,届时解放军将面临空前的压力。美国直接持刀上阵,中美直接发生了战争,即使如朝鲜战争一样的方式,其性质就完全演变成了世界霸权争夺战,即使中国不一定这样认为。这是美国不能承受之重,至于世界能否承受如此之重,天知道!如果认为美国会因为某一局部战役失利就退避三舍,那是完全没有理解此战的性质。中美或保持着模糊地威慑战略,或直接对抗。一旦发生交火,其性质就完全改变,其后的局势演变,将无人可以逆料,也无人能以控制。因此。我觉得美国干涉的方式,更多的将是情报共享、军火支持、航母威慑、政治恫吓,直接交火的事件是中美双方均极力避免的。这样一种战略,对美国而言,如果不幸台湾不堪一击,其损失大约相当于越南战争对美国国际地位的影响。如果台湾争气,则美国进退从容,获利甚巨。
曾流传,美国兰德公司给美国防部出的对台方略中,我觉得最让人脊梁骨都发寒的方略就是:以一到两个航母编队在台湾外围巡航,或南或北,保持必要的压力,实施威慑作战。其计之毒辣,用心之深,无出其右。这一计策瞄准了中国军队对台作战中的致命弱点:近海海军力量不足。陆基力量全力投入到了对台当面作战,分身乏术。美军可以趁此将自己的战略意图定于打与不打之间,瞄准渡海船团、攻击舰队、沿海港口等战略设施,则视战争进程而定,充分掌握着战场主动权。
那么,我军以潜艇迫使美军航母后撤战术将注定是失败,有两点解放军无法掌控。一、面对美日联合反潜技术,中国潜艇的主要战力能否成功突围尚是未知数,不能寄希望于侥幸。二、中国潜艇的战力能否对美军航母编队实施有效地打击,从而迫使其退出战场,尚未可知。另外,当解放军与美军直接发生交火,其战争性质将由国内统一战争演变为全球霸权争夺战争。这将迫使美军全面倒向台湾,全力、全面支持台湾,这样,美军将可以打着捍卫民主与自由的旗帜,在价值观层面形成“民主同盟”,这对中国而言,政治上是极不利的,也就是说在“道”上,中国处于被动不利地位,实属于“失道寡助”。
对于美军以航母编队实施威慑作战的策略,组建我们自己的航母编队是个不错的选择,实施反威慑作战,避免与美军直接交火,迫使美军知难而退。也就是在有限的陆基火力的支援下,解放军的航母编队在近海与美军进行不交火对峙。其利有三:一、展示军事实力、战争决心与意志;二、有天时、地利之便。在自家门口,可以依靠部分陆基打击力量的支持,如导弹打航母,解放军练了几年的“打航母”战法可与自己的航母编队配合使用,增强对峙取胜的筹码。三、有人和之便。不交火,意味着战争的性质还是国内统一之战、国际势力干涉内政,有利于瓦解美国“民主同盟”的形成。使得美国捍卫“自由与民主”仅停留在情报共享、军火支持、军事威慑的初级阶段。且战场在中国一边,人和、地利均占。
多有人认为对台作战中,航母派不上用场。其实从今年两会期间解放军中将传出航母五年建造的消息以来,台湾今天的“汉光演习”首次加入了打航母预想,就可以想见,解放军拥有航母在台海作战中的意义。当然,解放军的航母主要作战对象是美军,但在与美军的对峙中,搂草打兔子,也在所难免。我以为,对美军的威慑战略中,两支航母编队足矣:一支实施对峙,一支为预备队。预备队在东海、南海至太平洋之间的广阔海域中巡航,其打与不打之间,文章颇多。这不仅对台湾是一种无形的心理威慑,也是军事存在的现实威慑,将牵制其部分军事力量与注意力。
第四、技术发展问题。以前看过张召忠大校的一本书,具体书名忘了。但其中一个观点,以当时的眼光,我是非常认同的。那就是航母是一个有着50多年历史的老武器,而其研发周期长,形成战斗力也尚需时日,到我国的航母成军形成战斗力时候,如果出现了一种代替航母的新的武器系统,那我们岂不是作了赔本买卖。但是,现在却觉得这个观点不值一提,先不说代替型的武器系统八字还没一撇,即使随着科技的发展,代替型的武器系统已经有了概念论证,但一种新型的武器系统代替一种成熟的、被无数次战争证明的武器系统,也不是朝日之功。以人类科技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陆基、空基、海基、天基一体作战形态已基本形成。航母说到底就是突破海洋对军事的限制,将打击力量移动到海洋。而海洋是如此的广阔,只要战斗机未能突破地心引力的限制,广阔的海洋没有消失,海上移动飞机场就不会消失。
因此,关于技术超前的问题,如同钢笔代替毛笔,毛笔却仍然在发挥作用,无纸化办公仍然取代不了纸的作用一个道理。技术的问题是一个虚幻而理想的东西,现实还有起码20年需要我们去面对。不能因为明天有一顿朋友许诺的美餐,今天我们就空腹迎接明天的许诺吧!
关于何时要航母的的争论,其主要的分岐是政治而非军事,无非就是“中国威胁论”。
美国一个专家评论说中国造不造航母,何时造,是一个关乎军事战略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一个关于政治发展的根本问题。造与不造,宣示的是中国对世界局势的基本价值判断。
其实,争论最难的就在于何时造航母。政治利益的得失无法考虑的周全,也最难说清道明。但是刘华清上将所献之策,实为上策。做最严格的研究和技术储备,有计划地准备,一旦时机成熟,立马建造。解放军现在走的路如刘华清上将所言。其实瓦良格号的引进,就是这么一步棋,当然,这步棋的妙处,一言难尽。以愚民之见,其妙有三:以此测试“中国威胁论”的程度和对中国的国际形象的影响,此一妙;二妙者,隐藏中国建造航母的真实意图,或造或不造,以此为烟幕弹,干扰视听,收声东击西之效;三妙者,为真正研究航母技术找到现实依托,并在适当时机作为训练舰之用,缩短国产航母形成战斗力的时间。从目前的各种消息来看,解放军现在对待航母的策略是高明的。而航母的成军也只是这几年的事情,但真正让国人知道,则尚需时日,非有有利时机不可。国之利器,岂能轻易示人。歼10战机提前让大家自豪,实在是台海情势凶险,不得已为之,而让国人再自豪一把的国产航母也非此等时机方可。
说到国产航母的规模,我以为现阶段作为试验性质,一支中型航母编队即可。我以为配与北海舰队为上策,配与东海船队为中策,配与南海舰队为下下策。理由如下:
一、配与北海舰队,利用渤海地利之便,牢牢控制住中国整个北方,尤其是首都北京的防务。对东亚三国日本形成一种心理上微妙地影响,增加了在朝鲜半岛的发言分量。
二、在钓鱼岛附近形成局部优势,有利于干扰视听,转移国际上对我国建立航母的疑虑。对外可称,为应对日本在东海方面日益强大的海上压力,有必要加强首都北京附近的防务,这样就变成了防御性质。对内,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要求对日强硬派的要求,平衡了国内温和派与强硬派之间力量。
三、可以在突发的台海战争中充当预备队的角色,巡航东海,引而不发,起到威慑作用。
四、配与东海舰队,那是高射炮打蚊子了。也失去了引而不发的威慑优势。国之利器,赤膊上阵,完全一副拼命三郎的架势。但也可解释为防御性质,故称为中策。
五、配与南海船队,下下之策。一、这完全是一种进攻性策略,将东南亚诸国推向对立面,激化矛盾;二、让国际社会对中国拥有航母的用途产生疑虑,也对正在和平崛起中的中国在国际事务的基本价值观产生疑虑,对中国处理国际纠纷的价值理念质疑。(后注:两三年前,实在想不到中国的国际地位上升的如此之快,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已非昔日吴下阿蒙,金融危机之功不可没也!故而下面所谓配备之说,乱谈了!)
以中国“三步走”战略来看,中国对航母编队的需求,我以为四支合适,最多五支,三支为宜。
三支航母的配与标准当是,二艘中型航母,一艘轻型航母。一艘中型航母于大连、烟台、威海、青岛等地,一艘中型航母于上海、宁波、汕头,一艘轻型航母于湛江、广州、海口。理由如下:一、南轻北重,有利于形成有利地防御态势,二、符合我国一贯地防御性军事战略,三、有利于弱化矛盾,最大限度地团结东南亚诸国。而将轻型航母配与南海,比较容易取信各国。并且,以海啸为例,说明了轻型航母的作用还有救援作用,成为友谊的象征。四、两艘中型航母彼此靠近,拱卫东海,前出太平洋,均可以互为犄角之势,形成合力。南海有事,也可迅速南下支援。五、将航母以下有实力的空余的水面舰艇补充至南海,隐性增强南海的实力。
四支航母的配与标准当是,三艘中型航母,一艘轻型航母。标准与三支相当,只是东海向北两支向中间靠近,第三支配于台海内侧,如厦门,汕头等,成为总预备队,北上,南下,这是建立在台湾统一基础上的。
以上浅见,以资笑谈耳!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跟风乱谈中国航母
🙂嘿嘿,大家都盯着对台斗争了,是否太小看了航母的战略意义 2313234454dfsd 字661 2009-04-24 18:20:54
🙂需要转换一下思维角度 鳕鱼邪恶 字112 2009-04-24 16:55:40
🙂中国造航母,目标不是美军,而是其他二流国家 枫林冰山 字0 2009-04-24 15:41:59
🙂没错!跟美国打的时候不需要航母。 1 杜撰 字48 2009-04-24 15:54:24
🙂然也,战争是系统对系统 随便乱说 字177 2009-04-24 17:10:34
🙂关键是培养人才 好风 字498 2009-04-20 13:25:08
🙂想靠一两艘航母在北海吓阻美日??是不是简单了点 1 随便乱说 字1636 2009-04-17 22: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