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罗长裿和清末西藏的乱局(一) -- 王树
这里有那张图:外链出处
-------------
我对改土归流了解得也不多,就知道的说一点。
---------------
西南土司制度的形成
中国对边疆的控制,历来是树立屏藩,实行羁縻[1]制度。羁縻制度,源远流长,可上溯至商周的五服制度。
注[1]:羁,马络头;縻,牛靷(yǐn,牛鼻绳)。羁縻,本意是像控制牛马那样控制,引申为笼络、牵制、怀柔之意。
到唐时,羁縻制度已经很成熟了。李靖破突厥后,唐在原地置定襄都督(领德州、执失川、苏农州、拔延州)和云中都督(领舍利州、阿史那州、绰州、思壁川、白登州),以当地部落首领任都督、刺史和县令等,可以世袭。此后,内附的周边小国、部落都照此处理。这些州都称作“羁縻州”。
秦汉以来,北方、西北方的民族和中原汉族就处在不断地民族融合之中。到元时,这种民族融合已经比较充分,这些地方已没有必要再进行羁縻,可以直接治理。尚未融合者,以西南一隅最突出。这一地区和外界缺少交流,社会形态一直都是部落酋长制,要直接实行统治不太可能,元、明、清三朝都是立土司来控制。
元朝的行政建制中有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和招讨司等,西南一隅这些官职多由当地土酋充任,可以世袭,称作“土官”,和“流官(不可世袭,流动性的)”相对。这些地区的官职,并不完全由土人担任,仍有部分流官,流官的多少视具体情况而定。土官和流官的官职名称完全相同。
明朝先后设立过八800多个文职土司和800多个武职土司。明朝的土司制度和元朝有些区别,即专门为土司设置了一套官职,从九品到三品,区别于流官。设土司衙门,对各级土司的权利、职责和义务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土司衙门设立后,土司一词正式出现。明朝对土司的任命、承袭和日常管理,也都有一整套的制度。明朝放弃了元朝在这一地区土、流并设的制度,所实行的制度类似于唐宋时的土官专设,除仍叫土司外,和唐宋时的羁縻州差别不大。
清朝基本继承明朝的制度,只是各规定更为详细,更为完善。如有“分袭制度”,大约类似于汉武的推恩令。
--------------
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从明朝洪武时开始,改流的原因绝大多数是反叛朝廷,个别是无人承嗣。有明一朝,先后对几十家土司进行改流,其中大部分还不能称为真正的改流,只是把武职土司改为文职土司,使之无法作乱而已。更有因土司力量强大,而被迫又废流复土的。
清朝有两次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即雍正时在湖广、云贵地区的改流和赵尔丰在川边的改流。
雍正时国力强盛,就考虑加强对西南的控制,改流的主要策划者和实施者是鄂尔泰。改流的对象不再局限于反叛朝廷和无人承嗣的土司。开始朝廷依靠武力征讨,废除了大批土司,后来不少土司迫于形势,自请改流。雍正一朝,共革除土司220家(湖广109,四川69,云南17,贵州15,广西10)。但此次改流并非废除土司制度,只是找那些朝廷认为改流后朝廷能够占稳脚跟的地方改流。大规模改流结束后,改流对土司的威慑之力渐渐消失,实际上,大批土司经过改流后依然存在,他们的势力慢慢地又复膨胀。
赵尔丰在川边的改流是在西藏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为巩固国防而实施的,七年之间(1905-1911),废除了川边所有土司,设县治理,无奈不久后鼎革,大部分地区又恢复原状。
---------------
清初时,先有南明政权,起义军余部等,无暇顾及西南,对纷纷前来的投诚的土司,按明时的政策处理,“西南夷来归者,即用原官授之”。后来西南又有吴三桂。等到雍正时,国力强盛,就开始解决这个问题,可惜之后各朝没有继承,土司问题就这么一直拖到了清末。
我觉得不是,应该是因为英国入侵。英国入侵后,清朝急于在此地加强主权,才有了赵尔丰的改土归流,为巩固国防计。赵尔丰的改流,颇受当地百姓欢迎,反对者是原来有特权的。
----------------------------------
章士钊曾经写过一首《将军叹》赞赵尔丰:
晚清知兵帅,岑袁最有名。
岂如赵将军,川边扬英声。
……
政变始辛亥,全川如沸羹,
纵贼舞刀来,丧此天下英。
岑袁指岑春煊、袁世凯。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2 层
🙂几个问题 2 葫芦牛仁 字172 2009-04-12 08:13:06
🙂网上有个TG绘制的西康图,特别有意思 3 王树 字1397 2009-04-13 00:54:23
🙂以金沙江为界问题不大 1 王树 字289 2009-04-12 08:26:49
🙂精品,花之! 1 走西口 字58 2009-04-11 18:56:23
😄您的要求超出了我能力所及 1 王树 字56 2009-04-11 20: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