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也谈“中华之星”的下马(1) -- 忘情

共:💬468 🌺165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给老兄转几个“海子铁路网”上对忘情文章的评论吧

总的来说,就是国内的技术力量不行,不过没有这些努力,中国跟非洲那样一穷二白,也没有可能这样顺利引进技术。所以事情从两面看,每个人都希望做点事情,但国内的环境如此,很多明里暗里的争斗不可避免,从某些方面说,有些搞技术的人脑筋死,一棵树上吊死,或者说做的事情生不逢时领导的策略有关系,当年的机车如果直接引进,那么完全版DJ1、奥星等可能现在也早就跑开了,耗到现在,还是得引进。现在好了,某些什么不用干的人,花国家的钱直接买来技术,然后贴上自己研发的标签,到处沽名钓誉,出书立传,接着站在“巨人 ”的肩上搞点小改造,自然看得更远,以前真正费劲干活的人不爽也是正常的。所以株洲厂,以后也这样干,少些研究些核心技术,直接引进,152的HXD1还不行不够,得要189的,自己开发客机不行,也引进ES64U,车辆厂别费劲折腾快速货车了,国外现成的,直接引进,哪家先进引进哪家,迅速提高自己水平,业绩政绩双双捞,多好的事情就是想不通,有多少年华能浪费哦。

铁路部巳经给了国内动车组很多机会中华之星幸运, 没有在车流密度高的广深线, 京广运行把中原之星, 蓝箭的重大事故, 做成干线停运, 媒体报导巳不少实际停运亦比媒体报导多缺乏设计经验, 引入外国技术自行更新, 是更合适的做法

另外再多说几句,文科有文科的好处,比如,接触的知识面广,能说会道等等。但要记住一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常言道,人嘴两张皮,反正都是理。听来的东西不一定都可靠。现在国内有些文科生,不到实践一线去,躲在书斋里搞所谓的“研究”,从网上搜刮一大通所谓的“资料”,得出很多莫名其妙的结论,这是很可怕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