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拿新加坡比一比内地和香港的居住水平 -- 网师园

共:💬253 🌺26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拿新加坡比一比内地和香港的居住水平

国内农村的不算,光从城市居民(指绝大多数的普通人)的居住水平,从人均面积,住房质量,和居住环境和可负担性来说,新加坡普通人的居住质量要比国内好不少.

这还是和国内平均水平来比.因为国内还有许多小城市,房价不贵,居住环境也非常好的.如果和北京,上海,甚至是国内发达的省会城市比起来,新加坡的居住水平就更明显领先了.

新加坡普通人(80%)主要住政府组屋,和某些人的印象相反,组屋并不是廉租屋性质的房屋,相反它是新加坡最大,最主流的房屋类型.组屋的质量非常好,而且从六十年代开始,直到今天新加坡政府都在不断的建造新组屋,翻新旧组屋,拆除老组屋.

新加坡组屋的建造至少从七十年代初就开始了, 可以说从一开始,组屋就被作为一种主要的房屋类型来设计,建造, 组屋的设计和建造水平都是同时代中, 至少从亚洲来说是非常领先的.有河友说什么电梯5楼一停, 尿迹斑斑,云云,是以点概面,矢之偏颇.

从九十年代起,新加坡的所有新建组屋都是全电梯设计, 每一层都有电梯,而且通常一座组屋两个电梯. 房屋质量, 设计水平比起国内同时期商品房只高不低. 新加破近年开建的新组屋设计和外观 和万达在上海的那些精品小区档次差不多,甚至可以跟好. 但房屋建筑质量恐怕要超出不少.

在建造新组屋的同时,老旧组屋纷纷拆除, 在原来的地方建造新组屋. 八十年代和部分七十年代建造还未拆除的组屋则基本上全部翻新了, 翻新的一个内容就是为那些原来没有电梯的小中层型组屋(早期的组屋通常没有高层的,最高不超过8层)加装电梯, 有的组屋因结构限制无法达到层都有电梯,那通常是隔层一个电梯,也就是说如果你住的那层没电梯,那么提上一层或下一层就必有一个电梯间. 网友说的电梯5楼一停就是指那些翻新过的老组屋,而且5楼一停是有点夸大的,至少我从没见过.

总的来说,新加坡的组屋政策很好的解决了80%的新加坡人的住房问题, 而且居住质量是很高的, 重要的是也不是很昂贵, 绝大多数人都能负担的起,而且不觉得负担很重.

从这一点上来说, 住房问题新加坡政府解决的比国内好, 更比香港强的多. 可以说,这一点上:

新加坡 > 内地 > 香港.

还有, 有人提到了新加坡的所谓的公寓, 它这个公寓和国内的公寓概念不同. 新加坡公寓在住宅市场上不是主流. 就好象国内的别墅和普通商品房比起来也不是主流一样. 新加坡公寓和组屋的不同之处在于公寓带有自己的游泳池, 健身房, 桑拿房, 网球场,会所等等附属设施, 而且只对住客开放, 而且是免费的. 另外公寓是所谓永久地契, 而组屋则是99年地契, 但我觉得这一点对大多数人来说没什么意义, 因为99年够久了. 永久云云, 人类历史100年以上可能发生的事情, 沧海桑田,变化太多.

另外, 我挺不理解香港人的, 他们可以为所谓的民主, 人权, 西藏啥的频频上街游行示威. 可是对于地产商和政府勾结, 把香港的房子从70年代初挺能负担的, 弄到象现在这样贵, 普通人居住质量这样差, 拥挤,到没太听说为此游行啥的, 这可是切身利益呀. 香港和新加坡人口,地方和环境挺相似的, 没有理由房子搞得这样贵, 这样挤, 没人搞鬼, 那才是见鬼了呢!

提到新加坡并不是要照抄他们的组屋政策, 而是想说, 指导方针的不同,导致了新加坡和香港在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 普通人的居住水平两者之间有天壤之别. 所以, 办法是人想的, TG的人才不是没有, 但一定在指导思想上, 政策上, 别把经唱歪了. 我还是很希望政府能以广大普通人的福祉为重, 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房地产政策. 以中国的条件, 人才和物力,和TG的组织力, 应该可以达到新加坡的水平, 只是看他愿不愿做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