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罗长裿和清末西藏的乱局(一) -- 王树

共:💬503 🌺213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革教易俗的含义不是像字面意思表达

得那么激烈。

我觉得革教是国家不再尊崇黄教,也不再册封达赖、班禅的意思。清朝奉行的是尊崇黄教,所谓“兴黄教以安蒙古”。

革教易俗这点,赵尔丰在康区改土归流的时候已经开始实行了。赵尔丰的《巴塘改革章程》中有:

查雍正年间定有章程:庙宇不准多设,大寺喇嘛不过三百人,小寺不过数十人……此次定章之后,其已出家者,固不必强其还俗;惟已逾额者,不得再行添招。必俟不足三百喇嘛之后,方准招收徒弟,小寺一律照办。

赵尔丰的这些办法,其实是前面一位在此处做官的大臣(名凤全)激进办法的改良,凤全的办法是:

1)严格限制寺庙人数。“申明旧制,凡土司地方,大寺喇嘛不得逾三百名”

2)限制俗人入寺为僧。“以二十年为限,暂缓剃度”,“嗣后以批单定额,不准私度一僧”,年龄十三岁一下的僧人,“饬家属领回还俗”

3)超过三百名喇嘛的大寺,解散多出的部分,“各归部落,另建小寺,散住梵修,以分其势”

以期达到“二十年后,喇嘛日少,百姓日增”的局面。结果呢,凤全一行没活着离开当地,先是巴塘丁林寺堪布去七村沟煽惑民众劫夺垦场,洗杀垦民(改土归流中有一项都是在荒地设垦场,招内地人来垦殖)。凤全派兵去阻止,结果闹的更不可开交。后来丁林寺堪布见凤全一行只有百余人,且无援兵,率众3500多名攻入巴塘城内,杀汉官和凤全的卫队,抢劫凤全行辕的军械、财物,焚烧档案、卷宗。后来他们假装允许凤全离开,此时凤全手下只剩下50余人,但凤全一行走出不到两里地,抵达一个险要之处,被埋伏在那里的喇嘛和民众全部杀害,无一人生还。

凤全是驻藏帮办大臣,二品官,他的被杀震惊的朝廷。此后才有了赵尔丰去善后的事情。

赵尔丰显然也吸收了凤全的教训,章程定的没有凤全的那么激烈。

不少藏民都是在自己的小孩七、八岁的时候,就强行送他们去做喇嘛(小孩此时不明白做喇嘛的好处,多不愿意去);而且,超过一个儿子的家庭,按风俗都会送一个以上的儿子去当喇嘛。针对这些情况,赵尔丰规定:

出家为僧,必须本人情愿,以后不得见人家多子便勒令充当喇嘛

在其他章程中,赵尔丰的规定还有:

凡寺中地土、牛厂及喇嘛名额造具清册,请地方官立案,照章上粮纳税。其喇嘛有愿还俗者,听其自便,不准强迫阻拦。
藏民田产不准施送喇嘛,不许喇嘛寺受理词讼和干预地方事务。察木多、乍丫两呼图克图只管教务,裁撤所设管理地方钱粮词讼的仓储巴,一切地方行政事务,统由地方官管理。

易俗就更慢了,之所以民众愿意当喇嘛,是因为当喇嘛有前途,比做别的事业好。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给老百姓找到更好的出路才行。赵尔丰当时采取的是“兴学易俗”,设立“关外学务局”,负责筹拨学费,考察规制,采购图书仪器,聘请教员和派员劝学等。

当时上学是免费,教材,笔墨纸砚什么的都是官方出钱,学得好还有奖励,诸如“考第一名的家庭免支乌拉差役三年”,还有银钱奖励等。上学没有任何负担,还有好处,但当地人还是对上学的不理解,由于规定适龄儿童必须入学,否则要罚其家长,被老百姓称为“学差”,有的家庭甚至雇人穷人孩子代替自己的孩子入学。

这些事情都不是短时间能做好的。创业之初,更是艰难无比。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