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杂谈】兵马俑,战车,骑兵,李广之死 -- 任爱杰
兵马俑,战车,骑兵,李广之死
任爱杰 著 (作者保留版权)
这两天大家对秦军和亚历山大军孰强孰弱争论的比较厉害。在下转了一篇关于这个问题的架空历史小说片段。不料又引起大家对秦军中车兵到底是不是个主要兵种的争论。所以这里就说明一下。
就目前发掘出的考古资料而言,车兵在战国后期虽然不如以前那么重要了,但仍然是一个主要的兵种。这可以从出土的秦兵马俑的编成来证明。
兵马俑一号坑为车、步兵混合编制,以步兵为主。其中的数辆战车似为指挥,斥候,号令之用,因此主要是步兵阵。
但是二号坑则完全不同,是车、步、骑、射混合军阵。车兵为其中的主要兵种。有单独的64辆战车形成的车阵,也有18辆战车在前,后面跟随步兵和骑兵的混合阵。还有以6辆战车为前导的骑兵阵。弩兵则单独列阵。
由此可见,战车在秦代虽然不如前代用的多,但仍然是作战的主力。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骑兵没有马镫,作战能力仍然不如战车。如果在一马平川的战场上正面突击,战车的威力仍然要大于骑兵的突击能力。
但是战车的数量不会太大也是对的。这是因为一辆战车要四匹马来拉,对资源的要求比较高。从兵马俑的情况来看,出土了八千多个陶俑,只有近百辆兵车。这个比例应当就是当时秦军中的车兵比例。
这个情况到了汉朝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改变。汉朝初期的很多官名也反映了这一点。例如汉武帝征伐匈奴时设立车骑将军下设游击将军、强弩将军、骑将军和轻车将军。这时的将军都是临时称号,应当翻译为兵种的司令,指挥员。车骑从字面上看是设立了车兵和骑兵的混合部队。从实际配属上看则是车、步、骑、射的联合部队。
这就表明汉朝的军阵和秦朝的军阵没有多大的差异。仍然是以车、步为主攻,弩兵为辅助,骑兵为骚扰突击力量的混合部队。
那么汉朝有没有单独的骑兵部队呢?也是有的。例如霍去病担任的骠骑将军所带领的就是骑兵部队。元狩二年春霍去病率万骑出陇西杀折兰王,斩卢侯王,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斩首八千九百六十级并缴获匈奴休屠王的祭天金人就是一例成功的骑兵千里奔袭的战例。
不过真到了两军主力决战还是不能单靠骑兵。例如元狩四年卫青出定襄与匈奴单于的决战还是要先用武刚车(辎重车)列成环阵自保,再以五千精骑与吸引匈奴的骑兵主力,最后实行两翼包抄才迫使单于逃走。这个基本的阵势其实在东西方都有。而且一直沿用到近代。明朝戚继光就提出以改良的车阵对付敌人的骑兵。清朝噶尔丹的驼城也是这种阵势的变种。只不过他的运气不好,碰上的清军拥有大炮,就只好被打得落花流水了。外国这个阵势则一直用到美国向西部的大开发。美国人的运气比较好。印第安虽然买了不少火枪,可是却没有大炮,所以这个阵势遇上人数相当的印第安人的袭击还是有用的。
既然说到这场著名的战役,就顺便说一下这场战役中的一个悲剧“李广之死”。李广这个人,太史公由于个人的原因将其拔高了很多。论实际作战能力,李广大概也就是猛将一类,独当一面的能力并不足。
卫青出定襄攻击单于主力原本是让李广作前锋的。这也是最适合他能力的位置。不过汉武帝认为李广这人是个扫把星,和匈奴打仗要么大败,要么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胜,又加上卫青要提拔好友公孙敖,于是就把李广调到右翼归右翼司令(右将军)赵食其节制。
不过卫青这招相当弄巧成拙。李广和赵食其的部队由于失去向导迷路而无法按期赶到。因此当卫青与单于决战时,兵力不足,只好以环阵自保。幸亏当时风沙大起,才侥幸获胜。但是终究是让单于跑了,功亏一篑。而且这一仗对汉军来说显然也是惨胜。事后的统计,汉军以十四万匹马出塞,回来的不过三万匹。
后世的一些史论认为卫青归来后是故意逼死李广的。甚至有些人怀疑所谓的“失去向导”是卫青故意安排的。这一点我认为并不是事实。卫青排挤李广有之,故意逼死他还不至于。
汉承秦制,对军功一向赏罚分明。即使是汉武帝想要提拔外戚如卫青、霍去病、李广利也得先把他们安插到军队中立了军功才行。援军因迷路而失期的在当时并不少见。李广自己就遇上过一次。李广和张骞共同出塞。李广的四千人和张骞的一万人分进合击。结果李广遇到匈奴左贤王的四万主力被围,张骞却失期不到,致使李广损失过半。事后的处分,张骞失期当斩,出钱赎为庶人。李广则功过相抵,无赏无罚。另外的例子还可以看元狩四年的这次战争后对卫青的处置。卫青虽然这次打败了单于主力,但是损失过大,也没有封赏。
汉朝的军法十分严厉。大将军也的确有处死属下的权力。事实上,李广自己就因为个人恩怨找借口杀了成为自己部下的霸陵尉。不过,卫青却相当低调,遇到犯了军法的属下大多把皮球踢给皇帝,让皇帝处理。例如以前右将军苏建全军覆没,左右都劝卫青杀了苏建立威。但是卫青却只是逮捕苏建送给皇帝处置了事。
因此,卫青这次也采取同样的措施。甚至都没有逮捕李广,而只是要李广打个为什么失期的报告就了事。论李广的责任,其实并不很大。责任更大的是右翼司令赵食其。但是这位赵老兄最后的结局也和当年的张骞一样论罪失期当斩,出钱赎为庶人。李广最坏的结局本来也不过如此罢了。
但是李广竟然选择自杀的结局,实在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的。
有些想当然的论者,认为李广之死是因为交不起赎金,就好像司马迁一样。的确,按照司马迁的记载,李广当部长级(二千石)的大官四十几年却家无余财。不过李广本人没有钱,可不代表他拿不出钱来。李广出身陇西大族。当时的家族体制下,他本人没钱,家族也会帮他出钱。何况他的堂弟李蔡封侯,位至三公。李广犯的又不是灭族大罪,更是所谓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人望极高的人物,要弄钱赎罪还是办得到的。
据我的推想,李广之所以自杀,实在是因为对前途绝望的关系。李广自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始终不能封侯。而他自认为才能不如他的人都封了侯。这实在是个不小的心理负担。李广已经六十多岁了。在汉朝这已经是稀有的高龄了。他虽然不服老,但是也自知来日无多。所以才如此热衷于成为前锋。如果这次卫青没有击败单于也就罢了。汉朝仍然会继续打击匈奴。他还是有机会出征。可是阴差阳错,卫青偏偏消灭了单于的主力。在李广的有生之年,匈奴恐怕不会再成为汉朝的威胁,也就没有李广立功的机会了。年华老去,事业无成,甚至这最后一战又身败名裂,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到了这个地步,李广当然没有继续活下去的念头了。
人的命运有时候真是难以把握。李广能够引起后世那么多不得志者的共鸣,又岂是仅仅因为受到排挤?倒用诸葛亮的一句话:“不惟人谋,抑亦天时”
一叹。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杂谈】兵马俑,战车,骑兵,李广之死
机会的另一篇老帖:《探讨一下“李广难封”的真正原因》 雪个 字48 2004-07-15 10:42:59
支持李梅的老帖:一言难尽飞将军-就李广不封与机会兄商榷 雪个 字48 2004-07-15 10:44:39
😄好古董,都已经拷贝,收藏了。 johny 字6 2004-07-15 21:07:12
李广是豪杰派,卫青是外戚派 aokrayd 字50 2004-07-14 22:42:24
😄转一篇“骑兵”以和任兄。 johny 字58690 2004-07-13 23:56:03
够能侃的,就是错误太多了 老兵帅客 字212 2004-07-14 15:47:07
呵呵,暇不掩瑜,我以为。 johny 字66 2004-07-14 20: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