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所谓的野史中毛岸英的死因的几个疑点 -- 清徽

共:💬75 🌺138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是从一本关于情报分析的书中看到的

不是一本专门的历史书,而是在讲细节能透露出来的情报常常是情报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是关于情报的东西,很多东西的来源都语焉不详。我认为这个说法是真实的有几点:

1.不是出于历史书。写历史的人常常会因为不同的政治观点而对写什么和如何写有不同的取舍。讲情报收集和分析的例子则是从技术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没有太多的政治在里面。

2.除了关键的细节以外,其它的细节都是语焉不详。这符合一般战例的写法,特别是流传到公众的东西,多数情况下都会有各种的删减。从不同的渠道得来的版本会有细节上不同。

3.这两个关键细节符合战地常识。当时志愿军有将近二十万人在宽度不到一百公里的战线上。这么多人要吃,要喝,要有补给。这么大规模的兵力是不可能做到无迹可遁的,特别是在当时美国空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所以从美军的角度是不可能对所有可疑的地方都来轰炸一次的。而且从这些人的说法来看,这也是一个小规模的战术轰炸,动用了当时在战场上并不常见的凝固汽油弹。这种非常有针对性的袭击只有可能是在发现了有价值的目标才有可能。

4.这个东西不是从中国的书上看到的。战争是双方的。两边都是很打过一些仗的悍将。要是美军见烟就炸的话,志愿军大可以派一些疑兵在山里四处点烟。一辈子都在打仗的共军不会不知道这么简单的疑兵计。同样,美国人也不是傻子,会用大量的兵力在这种不知结果的事情上。有点子烟充其量只能说明有人做饭。打游击时这是大事儿,可在这种正规军对战时,没人会拿这种事儿认真。对于美军来说,炸个有烟的地方最多就是炸个炊事班就是了。所以,像人来人住,有点儿灯,有点烟这种事儿对于双方都是你知我知的事儿。完全不做不行,自己当了真滴水不漏不可能,对方当了真听风就是雨就成了笑话。所以象这种细节问题一方没想到,另一方多想了一点才能拿出来说。

最后要说的是山某非常看不起那些拿鸡毛当令箭的家伙。就算这些家伙说的是对的,一百个对,全对。这些家伙也是马列主义老太太一类的人物。对牺牲的人还要这样求全责备算个什么?说这些人是祸国殃民真的是抬举了他们。这种人在那儿都是踩着人住上爬的主儿。甭管别人做了什么,他们那儿都有的说。上班没打水,迟到过,早退过,民国八年打碎过一只碗,看奥运会开幕式的时候放了个屁。搞过仨对象,儿子没考上北大清华。。。什么鸡毛蒜皮都记着就是不记着自己该干什么。当年的志司作战处付处长,三十年后,沈阳军区参谋长(原以为是作战部部长)。那位说说这算什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