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投票生育救国(生育数量、意愿和可能性调查) -- 科大胡不归

共:💬496 🌺406 🌵35
  • 投票信息

    多选,参与 266 / 87

    现无孩子,想生1个
    18/6
    现无孩子,想生2个,政策允许或决心超生、配偶同意或无配偶
    60/28
    现无孩子,想生2个,但政策不允许或配偶不同意
    15/2
    现无孩子,想生>2个,政策允许或决心超生、配偶同意或无配偶
    19/4
    现无孩子,想生>2个,但政策不允许或配偶不同意
    4/2
    不打算要孩子
    13/5
    现有1个孩子,不打算再生
    33/10
    现有1个孩子,还想再生1个,政策允许或决心超生、配偶同意
    28/9
    现有1个孩子,还想再生1个,但政策不允许或配偶不同意
    46/13
    现有1个孩子,还想再生>2个,政策允许或决心超生、配偶同意
    3/2
    现有1个孩子,还想再生>2个,但政策不允许或配偶不同意
    8/1
    现有2个孩子,不打算再生
    12/4
    现有2个孩子,还想再生,政策允许或决心超生、配偶同意
    2/0
    现有2个孩子,还想再生,但政策不允许或配偶不同意
    1/0
    现有3个或更多孩子
    4/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其实这些情况我很清楚,乐意为美女多讲几句

政府要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粮食安全,又不能对粮食价格造成太大波动,毕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江西这样的大米主产区之一收购实际成交价从0.5元到1元/斤不等,那个国标在收购时其实是个摆设,我早就料定有些人不懂这些,拿一大摞一大摞的数据忽悠人,除非国家主动提高收购价才会出现0.1元的增加,这是非常高的,平时像大米价格的波动也就1、2分钱。

大米流通到城市终端,像南昌市目前常吃的大米价格在1.2-2元不等,当然也有更廉价的,也有更高一些的不知所谓的米。现在种粮还能赚些钱,这得益于国际粮价波动和政府的补贴。农民送大米去卖的时候有很多贩子直接从农民手上收购的,开价要稍微高一些。种粮的钱与劳动力补贴相加赚的比大部分市民赚的多,粮价再升市民就要争抢做农民了。

就口感和质量来说,南方人更习惯南方米,也不觉得泰国米物有所值,江西的大米价格低了点,卖不出高价,价格稍一波动政府就会干预,去年有段时间市面上米价飙涨,很快就被稳定了,这种事每天为家里张罗柴米油盐的MM应该清楚。大米从收购到流通定价一直由政府主导,而不是市场。

中国粮食生产规模化程度不高是现实,讲种粮成本和规模化种粮成本均摊的差距有多大,其实就光讲种粮,差距不大,因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反正现在也只种一季稻。无论如何农民自给是足够了,土地就是农村的社会保障,儿女就是养老保险,别的地方我不妄言,江西农村生养2胎、3胎其实是没有问题的,因为现在就是2胎3胎6、4开的样子,我就暂时把那些生1胎的当不存在吧,比如我的一位表兄。

我绝不会像有些人信口开河,旁征博引的“胡说八道”,和某人的话题是越扯越远,有些话题现在还没结呢,就好像从来不是他讲的,或者又是政府或者某位权威讲的吧,总之,不是他讲的。。大概是我这个城乡夹心老表见识太短浅吧,抑或是我太愚钝了,不会算数,当年就该学文,长大好做文艺青年。

我绝不会引用不相干或者只能参照的数据来作为证明自己的依据,那很可耻。

我还是那句话,取消给农村一切补贴,取消进出口配额,市场定价,让低廉的倾销品进来,看最先倒下的会是谁。假如中国农民12.5亿,市民0.5亿,或许我会收回这句话

希望剪刀差、上山下乡永远不会再发生在中国,每次回乡都会有新的发现,惊奇与失落,越发觉得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但渐行渐远,遗留在乡村的文化之根已经无人守护。

在这个贴里我讲了一些话开罪了很多人,包括我的妻子、丈母娘...坛里网友们,得罪的地方还请多包涵,向你们说声对不起:

我的妻子,一个父兄亲戚平辈只有1个男性,下一代再也没有男性的家庭,老潘家以后没有姓潘的了。在这里向你说声对不起。我也是小市民一个,生一个就生一个吧,总不能让你没事玩下岗。

我的岳母,下乡知青,种不好庄稼浪费地力吃乡亲的可不应该“免费”,我嘴巴不饶人得罪了您,对不起。

讲了一些气话,开罪了大家,还梢上了自己和家人,对不起!或许我讲的全错,将就着看,就不在这贴里灌水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