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投票生育救国(生育数量、意愿和可能性调查) -- 科大胡不归

共:💬496 🌺406 🌵35 新:
  • 投票信息

    多选,参与 266 / 87

    现无孩子,想生1个
    18/6
    现无孩子,想生2个,政策允许或决心超生、配偶同意或无配偶
    60/28
    现无孩子,想生2个,但政策不允许或配偶不同意
    15/2
    现无孩子,想生>2个,政策允许或决心超生、配偶同意或无配偶
    19/4
    现无孩子,想生>2个,但政策不允许或配偶不同意
    4/2
    不打算要孩子
    13/5
    现有1个孩子,不打算再生
    33/10
    现有1个孩子,还想再生1个,政策允许或决心超生、配偶同意
    28/9
    现有1个孩子,还想再生1个,但政策不允许或配偶不同意
    46/13
    现有1个孩子,还想再生>2个,政策允许或决心超生、配偶同意
    3/2
    现有1个孩子,还想再生>2个,但政策不允许或配偶不同意
    8/1
    现有2个孩子,不打算再生
    12/4
    现有2个孩子,还想再生,政策允许或决心超生、配偶同意
    2/0
    现有2个孩子,还想再生,但政策不允许或配偶不同意
    1/0
    现有3个或更多孩子
    4/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胡兄

关于这是什么样的BT学校,请参见

终身副教授:学区房要多加小心

这个选择在小学的时候就要面对了,你根本没机会知道孩子中谁的发展潜力大一些的条件下就要做出这个选择。

说到BT学校就联想到私立学校,胡兄,你还真是如我所推断的那样,对于空泛的东西关注了太多,而没有去关注细节;看到中国人口密度,却没看到用来平摊人口密度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不毛之地。事实上私立学校反而是不看学区只看人民币的。只要交得起钱,别说来自不同学区,哪怕你来自外星的也一样上学。

养孩子是你想象的那么容易么?还是多了解了解吧。毕竟,养不教,父之过

干吗非要和每个孩子一个个谈?不能大家一块谈吗?

即使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生大道理,你要一起谈也要看看孩子们是否理解力都达到了同样的高度吧?记得十年以前有个电影,关于鸦片战争的,最后的结尾是鸦片战争失败了,某皇帝(王爷?)悲愤地(?)带着儿子们(?)在祖宗牌位前一次一次地磕头。镜头从跪在最前面的父亲扫过,长子、次子、三子……身高越来越低,年龄越来越小,镜头扫过了四五岁的一脸懵懂也跟着父兄们磕头的孩子,在他的后面,一个只有两三岁的孩子跪在蒲团上,睡得很香。对这个年龄的孩子,他四五岁的哥哥似懂非懂的事情,他完全理解不能。祖宗社稷是个虾米东西,能拿来吃还是能枕着睡?

假如胡兄没看过这个电影,那么请问,所谓因材施教,胡兄是怎么理解的?即使是同一对父母的孩子们,他们的性格也不会完全一样,有内外向之分,有急缓之别,还有粗细之类,这决定了对孩子们的教育一刀切是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的,必然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个别谈话。更别说一些突发事件,比如说长子女上幼儿园,碰到异性小朋友说“喜欢”“做老公/老婆”,胡兄想来不会把孩子们召集在一起,也顺带给可能还在襁褓中的次子女谈谈怎么处理异性关系吧?

这是什么样的BT学校?私立学校?我高中上的是公立学校,我觉得挺好的。我很怀疑私立学校的投入和产出成不成正比。如果说这BT学校是公立学校,那整个城市不会只有这一所高水平的学校吧?太原市至少有两家高中是旗鼓相当的,即山西省实验中学和太原市第五中学。

我很想问问你:即使你做不到给孩子你看起来最优的条件,难道成才的可能就会大幅下降吗?一对开饭馆的华人,供养4个孩子都上名牌大学,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胡兄,我所知道的,芜湖市有三所重点小学,二所省重点中学,一所市重点中学。我自己是先后从其中一所重点小学和一所重点中学毕业的。其中,我小学不是重点班,重点班的绝大部分同学都上了省重点中学,个别去了市重点;我们班大半同学去了省重点,少部分去了市重点,还有一些去了其他非重点中学;到了中学,我因为入学考试时英语满分进入省重点中的英语实验班,三年后中考,我们班的各科总平均分全市第一,甩开另一个省重点的重点班高达5分。这中间还有一个插曲,初二的时候,一个我的小学同学,毕业时候去了非重点中学,据说学习发奋,在年级里名列前茅,妈妈看他孺子可教,找关系通路子把他送到我们班来想着如果能后发先至也很不错。但结果是残酷的,那个同学跟不上我们的学习进度,不得不在一个学期之后再调到非重点班,才勉强挂车尾。中考考场上,我见到从其他中学来考试的小学同学,但开学时却没有见到他们中的任何一人。

到了高中,我们全年级最聪明的孩子,也是我从小到大一直的同学,因为父母工作调动转学去了上海的华师大二附中,上海的市重点,其地位也相当于我们省重点了。但级别相同不意味着教育水平相同,在我们这里,每学期七门功课她能甩年纪第二名五十分,在华师二附中,她也不过落个中游,当然这部分是因为上海和芜湖教材的不同。

我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的过程,就是一路看着外校的同学们起三更睡半夜要赶上我们学习进度和深度尚且不得的过程。

胡兄,看你的自我描述,你可能是从非重点的初中进入重点高中的。当然也有可能太原市师资力量分布比较均衡,重点非重点没有太大差别?竞争有多么激烈,你一定是知道;但淘汰率有多高,安然通过竞争的你可能没有注意。其中个人努力和天赋固然相关,但师资力量起到的力量也未可小觑。这些问题,你有没有想过?

PS,重点小学是划学区的,我家离学校直线距离500米。学区之外,本校教职工子女可入学,(外)孙子女累计只能有一人入学。

开饭馆的华人培养出四个名牌大学生这样的事情,的确存在。但之所以成为美谈,正是因为这种事情不是经常发生的。此外我提请胡兄注意,二十几年前能去美国并留在美国站稳脚跟的华人夫妇,在国内很大可能上也并非泛泛之辈;而开饭馆,则是为四个名牌大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财力保证。

还有那个老问题:你这么重视满足孩子的愿望,那如果他想开飞机怎么办?

胡兄练达,怎么在这个问题上老是绕圈呢。孩子可以提出愿望,但分辨什么是合理的、对孩子成长真正有利的愿望,什么是不合理的、孩子异想天开的愿望,这完全是父母的责任啊!孩子想要开飞机,完全可以告诉他,开飞机需要执照,还需要很好的身体条件,如果孩子想要开飞机,需要达到abcdefg项要求,并勉励孩子向着这些目标努力。对于之前胡兄提到的孩子要买个什么仪仗队的,家长难道分辨不出来,做到之后对孩子除了满足一时好奇心之外没有益处?连这么简单的判断都看不出来,这家长有什么资格做家长?如果家长判断孩子要求学钢琴、学乐器、学这个那个也是不合理、无益处的要求,自然也可以通过说理的方式来疏解。只不过,我希望我拿钢琴做例子没有产生“要满足孩子学高价而不实用艺术类科目”的误导。事实上,学什么不需要投入呢?我看到过有人说跑步,跑步就不消耗跑鞋了么?没耐克阿迪达斯不要紧,双星李宁的专业跑鞋总该有吧?

关于你的最后一段,胡兄,我希望你不要传染到一些人品不良猥琐男的作风,把话题扯到未婚女性不适合讨论或发表意见的方面来争得上风。我未婚未育是我的私事,我自己在意即可,不劳你淡吃萝卜咸操心。继续纠缠此事,我只能认为你不配及不敢不能和我讨论正经问题,只能拿出猥琐男嘴脸来恶心认真讨论的河友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