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备战经济学兼为毛泽东时代辩护(一) -- 达雅
九、以粮为纲,全面安排
首先感谢润树和他的
以及所有在那个帖子里讨论的朋友们。首先这些讨论使我很有收获,其次,那里提供了我不能提供的数据。
那边的讨论还在继续。我这里说句和稀泥的话,大家再怎么讨论,讨论的是“那个更好”,而不是“哪个不好”,对吧。也就是说,无论改革开放前后,新中国的粮食生产和农业生产,横向比搞得都是发展中国家里最出色的,只有纵向比,才有谁第一谁第二的问题。但不管怎么说,第二也很好嘛。
但是,也肯定会有人不同意我这么和稀泥的。第一个反对意见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饿死了很多人,搞得不好。这个问题我们在下一篇里谈。第二个反对意见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吃得并不好,部分人甚至感觉吃不饱。
这种吃不好甚至吃不饱,从数字上不一定看得出来。改革开放初期,粮食仍然是定量供应的,当时南京城市居民一个月28斤粮肯定是可以买到的,无非是好吃的大米还是不好吃的中熟米。大家不妨对比一下,自己现在一个月能吃28斤米不能。我反正吃不了。吃不了的原因是,现在吃的肉、蛋、奶、蔬菜多了,油水多了。
因此,站在今天的角度看,前三十年农业生产的问题不是粮食生产的不够,而是肉、蛋、奶等复食品生产不够,蔬菜生产不够。那为什么生产不够呢,当然有技术上的原因,例如没有大棚技术北方冬天就没法种蔬菜,但是政策上的原因也很重要。
改革开放以前的农业,执行的是“以粮为纲”的政策,强调粮食生产,相对压制副食品的生产。当时各地区都在力争粮食自给,连青海都要搞粮食自给。
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一部分本来适合种其他作物的土地也种上了粮食,各地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于是粮食以外的农产品生产不足,大家油水不够,吃不好甚至吃不饱。而改革开放以后,农业一步步走向市场,各地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再加上农业技术的进步,肉、蛋、奶、蔬菜生产得多了,大家吃得也就更好了。
站在经济学的角度,改革开放以前的农业,确实是“没效率”的。因为它没有充分实现各地区生产的专业化以提高整个中国的生产率。因此,改革开放后的御用学者们,就大事抨击,把“以粮为纲”抹成一团黑。
但是,这种抹黑是不成立的,因为它蓄意忽略了备战这个因素。而透过“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这些口号,我们可以看到,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是受到备战的强烈影响的。
备战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 备战要求按照备战经济定价准则来为粮食定价。无论是按照劳动价值论还是按照市场供求关系,粮食在和平时期都卖不过蔬菜和副食品的。但是,在战争中,粮食因为便于运输、储存,使用价值远远大于蔬菜和肉蛋奶。按照备战经济定价准则,就需要把粮食相对蔬菜、肉蛋奶的价格定高些。但是,对于蔬菜、肉蛋奶这些东西,如果不是统一收购,国家又没办法给它定价,一个农民进城卖点菜,你还能规定他必须卖多少钱?根据数学的回忆,哪怕在“文革”的极左年代,自由市场和讨价还价也还是存在的。于是中央政府就采取变通的办法,以粮为纲,这其实是对各级地方官员提高了粮食在考核和晋升中的比重,从而在组织生产这一层面实现了按照备战经济定价准则来定价。对地方官员来说,要升迁就得把粮食产量保证了,而蔬菜种多少上级不管,那当然多种粮食了。于是就出现了后来的市民“菜篮子”问题。
二, 战争危险大大提高了粮食储备的数量。粮食生产,最理想的模式是,当年生产的当年消耗掉,因为粮食放久了品质就下降不好吃,太久了就成了陈化粮不能吃,而且储存过程中还会有损耗。但是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总得储备些粮食,不然万一来个灾荒就会大范围饿死人。现在粮食储备的官方数字是28%左右,这是去年粮价上涨时期公布的。但是在备战时期,粮食储备要高得多,具体数字是国家绝密,据未经证实消息是50%,也就是够全国人民吃半年。
三, 战争中,各地粮食自给是经济的。战争中,产粮区可能被占领,产粮区和非产粮区的交通也可能中断。各地粮食自给,比通过地区间交换要可靠得多,毕竟粮食是不可替代的。
由于上述原因,备战时期“以粮为纲”的农业政策,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非常有效率的。它不仅支撑了中国历史上最高速的人口增长,还顶住了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的战争威胁。而在备战时期结束以后,“以粮为纲”的政策迅速得到调整。1979年夏粮上市,国家掌握的6种粮食(小麦、稻谷、谷子、玉米、高粱、大豆)加权平均统购价格,即提高收购价;而同时,从这一年起国家减少25亿公斤的粮食征购数量。
粮食逐渐从战略物资成为和平时期的商品。
因此,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吃得好了,原因无非两个:一,人口增展速度下来了;二,备战结束了。
最后,当年“以粮为纲”的后面,还常常跟着另一句,“全面安排”。但是出于抹黑的目的,现在后一句常常被吃掉。就象邓小平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面总会跟着“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但是后一句话也总是被右右或者毛左吃掉。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中国东风系列导弹简介 3 jiaxuan 字1885 2009-03-31 05:55:06
🙂宝帖... ☆☆☆ 字131 2009-03-30 18:27:58
🙂不同时代不同环境需要不同的经济政策。老毛面前的选择不多。 唐鸢 字0 2009-03-24 01:52:02
🙂备战经济学兼为毛泽东时代辩护(九)
🙂1966-1983年的粮食产量和人均口粮 1 科大胡不归 字839 2009-03-22 11:05:16
🙂这个数据肯定不对,8283搞分田到户粮食减产不少 唯识无境 字0 2009-03-22 23:40:59
🙂你要说明什么呢? 达雅 字222 2009-03-22 17:48:04
🙂粮食减产在平均移动上看是个毛刺,小概率事件 PBS 字234 2009-03-22 20: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