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御虎 –远征军战车部队转战缅甸纪实 一 -- 萨苏

共:💬140 🌺120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御虎 –远征军战车部队转战缅甸纪实 四

点看全图

盖有十八师团关防大印的明信片后来成了远征军给来访客人最好的礼物之一,赵振宇上校早年是北京大学的学生,他给自己原来在北大,现在西南联大工作的老师们每人都寄送了一份这种礼物,表示师恩难忘,恐怕也不乏炫耀战功之意。

那年头要哪个教授有这样一个学生,大概感觉跟教出一个刘翔来差不多吧?

第十八师团在日军中号称“丛林战之王”,打遍马来亚,新加坡罕逢对手,1942年把史迪威和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部队打得北走印度的日军中,这个师团是绝对主力。因此,孟关战役对中国军队来说,不但是找回自信的一战,而且是复仇和雪耻的一战。

然而,十八师团不愧是日军的一个王牌师团,尽管遭到重大损失,但一路撤退,日军仍然节节抵抗。哪怕是负伤的残兵也各自为战,拼命阻滞远征军前进的步伐。而日军缅甸方面军也很理解这个师团的重要性,先后为它补充官兵达十五次之多,以至于日本投降的时候,18师团很多部队里已经一个原来的军官都没有了。日军的这种拖延战术,是为了让其师团主力在得到补充后,能够集中兵力固守瓦鲁班以东的坚布山,以保持河谷东半部,特别是孟拱和加迈两大要点。

点看全图

胡康河谷地图

点看全图

孟拱河谷地图,与上一张图和在一起就是胡康-孟拱河谷的全图

孟拱是胡康-孟拱河谷的出口,日军第18师团的补给基地,缅北铁路由此经过,地位重要。若能攻占孟拱,日军在缅北的第三十三军将被拦腰斩成两段。

3月14日,远征军发动孟拱战役,试图打通整个胡康-孟拱河谷。装甲兵团奉命配合新22师正面进攻日军坚守的坚布山要隘。日军在这里花费一年时间,修筑了坚固的永久半永久防御工事,将其称为“三角山要塞”。 双方在这里的战斗十分激烈。崎岖的道路迫使中国远征军的战车经常不得不在泥泞小道上蹒跚行驶,而无法如操典上要求的那样组成相互掩护的战斗队形。注意到这一点的日军常常集中火力在开阔路段攻击中国装甲部队,因为在这里的中国战车如果遭到打击很难向前后的羊肠小道疏散。除此之外,日军不断设置诡雷,在路面上伐倒大树试图卡住坦克的履带,甚至焚烧坦克即将经过的丛林。其最恶毒的招数是使用能够贴在战车钢板上爆炸的磁性手雷和自杀式的“肉弹攻击”。

点看全图

坚布山战斗中,中国步兵乘车前进,一方面可以获得战车的掩护,一方面也可以帮助视野不良的战车提前发现来袭的日军

在这样的阻击下,坚布山山口一战中,装甲兵团先后有8辆战车被毁,大部分受创于磁性手雷和地雷。日军此战也付出重大代价,第55联队第二大队大队长管尾少佐阵亡,被迫放弃阵地后撤。

当时在缅甸采访的中国著名摄影记者王小亭,在杰布山口也亲身遇险。当时,他正在采访美军麦支队的Q.戴维德,忽然看到几名日军从路边树丛中钻了出来,不顾一切地扑向正在路中间的一辆M3A3战车。这些日军每人身上绑着六块苦味酸炸药,贴上中国坦克就拉响炸药,把自己炸成碎片,也炸穿坦克的装甲。王小亭曾以拍摄《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而著称,但在坚布山口没有拍下哪怕一张照片,估计是过于震撼了。

点看全图

中国著名摄影记者王小亭

不过,中国人的聪明可算没得说,很快就找到了对策。李九龄回忆,第一营曾被日军的磁性雷摧毁了两辆坦克,几天没敢出击。但他们最终想出了办法,专门赶制了一种铁丝网,离坦克钢板10厘米架空焊接在装甲表面。日军的磁性雷和“肉弹攻击”因此无法直接贴在钢板上爆炸,威力锐减,就此失去作用。

4月24日,装甲兵团和新22师经过苦战,终于攻克日军“三角山要赛”,与迂回进攻的新38师在沙杜渣(Shadazup)会师,日军在孟拱外围的防线备打开了一个缺口。

装甲兵团的指挥机构跟上了第一营的步伐,把后方基地设立在日军放弃的昆印。他们试图更加有效地协调新22师与装甲兵团的行动,但是最终发现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远征军的步兵与装甲兵协同作战,由于在丛林的恶劣环境而更加艰难。

史迪威有一个习惯是亲自上前线,这有助于他更加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克劳福德曾在前线见到深入一线的史迪威。当时日军一部携带火炮正在转移,史迪威发现后命令一支中国部队前去截击。不幸的是还不够熟悉坦克作战特点的中国装甲部队与步兵配合迟缓,让日军脱网而逃。为此,史迪威与布朗谈话,要求他建立一支美式纯装甲突击部队。

点看全图

远征军总指挥史迪威,一个在高级将领圈子里绰号“醋性子乔”的暴脾气老军人,却因为疾恶如仇和平易近人深为普通中国士兵所爱戴

布朗是一个雷厉风行的高级军官,在他和中方军官的合作努力下,一支全新的部队诞生了。 1944年4月19日,12辆M4A4谢尔曼坦克到达前线,划归第一营指挥。布朗和赵振宇挑选战士用这12辆战车组成了一个“中型战车突击队”,专门作为冲击日军阵线的拳头部队。这些战车中五辆由美军驾驶,七辆由中国军人驾驶,指挥官是理查德.多兰中尉(Richard F Doran)。美军官兵大多数也对这种车辆不熟悉,只好一面自己学习,一面教授中国战友谢尔曼坦克的使用方法,其六缸克莱斯勒引擎的同步工作尤其是一个难点。4月下旬,雨季再次来临,部件和弹药补给有些困难,但理查德中尉回忆,坦克部队的油料从来没有短缺过,同时供应充足的还有75毫米和37毫米炮弹,这大大加快了中国战车兵的训练速度。

点看全图

远征军使用的M4A4谢尔曼坦克

谢尔曼坦克后来也装备远征军其它部队,这张照片上的M4A4坦克侧面有一个白色三角标志,表示它是远征军战车第一营第二连的车辆,至于车身上装饰性女郎图案么。。。那可就没法判断是美国佬的作品,还是中国兵效仿的了

这支突击部队火力和防御都堪称一流。原美军顾问法利回忆,他觉得自己被挑选到谢尔曼坦克部队是一种运气。因为谢尔曼厚实的装甲让人有足够的安全感。法利曾检查了一辆被俘的日本坦克,得出结论日军战车的防御根本无法和谢尔曼相比。

估计所谓被俘的日本坦克,是日军14坦克联队部队使用的95式轻型坦克。日军在坚布山曾将这种坦克放置在两堵土墙之间组织防御作战,但面对中国军队凶猛的炮火,这种做法全然无济于事。实际上,由于日军的战术思想是用战车伴随步兵提供火力支援,一般不进行战车之间的对战,因此其参战的装甲车辆多毁于远征军的炮火和步兵火力,双方战车之间的战斗不多。法利承认“在这条战线上,我们没有多少象其他战场上那样进行大规模坦克战的机会。”

点看全图

远征军50师师长潘裕琨在给部下讲话,脚下踩的就是一辆被俘的日军战车

谢尔曼坦克组成的突击部队,使装甲兵团如虎添翼。此后的攻击过程中,尽管日军在沿潘玉河的英开塘(Inkawngatawng),索卡道(Hwelonghka),马拉高(Malakadwng)等据点层层设防,并配置了大量反坦克武器,但在中国远征军日益精练的炮兵,步兵,装甲兵立体攻击面前最终败下阵来。在攻占这三个据点的战斗中,美军顾问中仅仅两名阵亡,四人负伤,数辆轻型坦克和一辆中型坦克被击毁。理查德回忆,在索卡道,日军曾派出坦克部队迎战,但面对气势如虹的装甲兵团自知不敌,未及交手就仓皇退遁,让远征军的官兵们有些遗憾。

不过,坦克部队的势如破竹也带来一些副作用,那就是和他们配合作战的步兵多少产生了一些依赖和消极的情绪。一名美军顾问回忆孟拱之战,“在一次协同作战中,中型坦克突击队率先攻破日军阵线,美军打头的谢尔曼战车部队一直把日军追赶了三英里之远,当我们返回的时候,却看到那些配合作战中国步兵根本就没动窝,只是举起他们的手比出V字型手势向我们欢呼,实在把我们气得够呛。”

说来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些中国步兵在瓦鲁班的英勇,来自于打回故乡的勇气,这些中国步兵在孟拱的消极,又何尝不是珍惜能活着回家的机会呢?对这些纯朴的农家子弟来说,能这样消极一次,实在是战场上的奢侈,大多数时间他们的牺牲只有一句话可以形容,那就是 – “一寸河山一寸血”。

对装甲兵最严峻的考验堪称英开塘之战。

[待续]

关键词(Tags): #御虎(landlord)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