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小小的说说电子战(一) -- 冯唐易老

共:💬50 🌺30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电子战(四)黑夜已经等同白昼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

搜索--发现--消灭从一开始就是战争的法则,对于统帅来说连敌人的状况都不清楚,如何制订作战计划呢?对于战士来说看不见敌人又如何能发动攻击呢?1942年欧洲战场的双方都在竭力伪装自己,暴露敌方,使用了诸多诡异伎俩来掩盖自己的军事意图,对他们来说黑夜既是良机又是恶梦。人类由于眼睛的限制,长期只能在可见光的照耀下活动,在暗夜里,人类的活动都得到很大的限制,进攻方充分利用这一点掩盖自己的集结企图,可是当突破一旦开始,部队又会被黑夜限制展开的问题,缚住对手的绳子又马上束缚了自己。既要偷偷摸摸的把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掩盖好,又要动手后马上露出自己狰狞的嘴脸,只有拂晓黎明,才是侵略者的最爱。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拂晓波兰遭到攻击;一九四零年五月十日凌晨,希特勒亲自决定,把进攻埃本·埃马耳要塞时间定为“日出前三十分钟”,这是滑翔机驾驶员能够勉强看清地形的时刻……

然而在雷达问世后,在广袤大海上的飞机和军舰活动(地波对现在的雷达影响仍然很大,不要说那个年代)一下子被撕去了黑色的伪装,暴露在搜索方的掌握之中。大家要问,这样对于防空部门和反潜部门产生的效果是什么呢?答案是有点点改善,高炮可以使用雷达引导攻击敌人的大机群,然而要做到飞机起飞拦截做不到。一是装在飞机上的小型雷达要落后于地面的大型雷达,只能大略发现,在地面雷达看到攻击和被攻击方两个亮点都重合到一起了,双方飞行员却睁大眼睛就是互相看不到——整一个千米高空三岔口嘛!二是不管空军用雷达,还是海军用雷达,距离都是雷达的长处,到达距离一两公里距离上,雷达已经定位不准确了,不管怎么说,攻击仍然要靠目视进行。所以虽然已经知道敌军飞机到来,战斗机还是不能去进行有效打击,黑夜仍然站在攻击方一边,掩护着他们罪恶的企图。

有河友要问了,大家都玩三岔口,攻击方如何能找到目标呢?不要说找到轰炸的建筑,连城市都找不到,不能沿着对方国土一寸一寸炸过去吧?德国首先解决了这个问题,40年十一月中旬,脑袋被砂子捂过的德国空军改变了最后的攻击目标(不炸人家机场了,不知道是不断被“鬼魅喷火”攻击的损失大,还是觉得已经炸而又炸,没有什么搞头了),攻击重点转移到英国的重要工业城市和海港。目的是破坏敌方的经济潜力、后勤补给和电源,这恰恰救了已经在砸锅卖铁边缘上的英国。要是他们不顾牺牲坚持斗争继续对飞机场一二三四,二二三四,三二三四,再来一次的搞下去,英国很快就会变得毫无还手之力。然而英国人付出的代价是——无数的平民用生命去承受了炸弹——换取了国家的生存。在轰炸伦敦这个大城市时,轰炸机领航员以耀眼的泰晤士河为地标,所以从没有搞错过目标。可是,轰炸其他工业城市情况就不同了,英国人又不是爱河成痞,凭哪个要都把城市修到河岸上? 科学往往是罪恶的帮手,德国人小学数学学的好,很快就搞出一种圆规定位的方式。

   一九四零年十一月十四日晚,第一零零轰炸机大队的两个中队从法国西部的瓦讷起飞。他们的He 111式飞机上装了一部新的装置,这是高频无线电专家布伦德尔博士于一九三四年在雷赫林发明的无线电导航设备。 轰炸机“沿着”法国海岸的“蛋黄酒”导航台发出的引导电波一直向着目标考文垂飞去。机长凭借着无线电接收的信号来修正航向,当耳机里传来时长时短的声音时,就表示飞机已离开了航线。如果飞机恰好在航线上,耳机里则响着连续不断的声音。 在X装置的另一台接收机上的通信员在等着接收“前方信号”。所谓“前方信号”,是指另一束电波斜穿引导电波时发出的信号。一旦收到这种信号,就意味着飞机已到目标正前方二十公里处。这时,通信员按一下X时钟的按钮,秒针开始转动。 以后的十公里起着测量距离的作用,并可验证海因克尔式飞机的地速,一过这十公里,通信员就开始监听第三束电波发出的信号,即“主信号”。一收到这个信号,通信员立即按一下X时钟的按钮,于是,第一根指针停止,第二根指针开始转动。 机长必须时刻保持原有的速度、高度和航线,以后的程序就全是自动的了。当X时钟的第二根指针和第一根指针重叠时,电路便接通,炸弹自动投下。 一瞬间,He 111式飞机飞过考文垂市中心,下面一片大火。这是第一零零轰炸机大队为了不让后续航空团把目标搞错,有意在目标区留下的标志。 这天夜里,第二和第三航空队的全部轰炸机袭击了考文垂,下达的攻击命令上说,考文垂是“敌军需工业的一个重要的中心基地”。四百四十九架飞机共投下五百吨普通炸弹,三十吨燃烧弹。 “往常只要命中目标,机内就欢呼起来。但这次却和往常不同,”一个机长这样写道,“飞行员们默默地俯视着那片火海,都在想,难道这真是军事目标吗?”

考文垂被炸得很惨,到处都是浓烟烈火,其惨状不堪入目。

当然,没过多久,德军从夜间空袭开始以来所采用的无线电导航方式就被敌人发现了。邱吉尔得知此事后,于九月二十六日命令空军马上采取对策。他在给伊斯梅将军的信中说:“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最严重的威胁。” 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不过,英方要做到能干扰这种X引导方式,也得等到一九四一年的春天才有可能办到。譬如说,设法改变引导电波的方向,就可以把轰炸机引入歧途。这样,德方就必须改用新的Y引导方式。当时,高频武器还没有发展到象后来那样起决定性作用的地步。到战争后期,英国的自动导航部队就是仿照一九四零年德军第一零零轰炸大队组建的。

本来该继续介绍人们是怎样利用雷达来防空的,但是原谅我这个时候跑一下题,我的内心告诉我不得不跑这个题。雷达用于指引,对人类是一场灾难,它首先起到的就是巨大的破坏,而后来的引导防空,则是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补偿。而且人类在这个残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干扰防空雷达的手段很快又出炉了。暗夜里的轰炸已经无可避免,差别只是谁比谁炸得更狠,做得更绝。那些轰炸考文垂还怀着一丝良心的飞行员担心不是多余的,这样的轰炸效果是附带无数非军事目标毁坏而存在的。很快,更残酷的报复就将要落在德国人身上——不只是德国军人,而是城市里面的所有人,包括毫无训练的平民——没有白天没有黑夜,无穷无止的对城市轰炸将人类战争的残酷性发挥到了极至,只要战争还在继续,每时每刻都是无边的地狱。

被轰炸的大部分人不是被弹片直接杀死的,而是被冲击波,被大火,被掩埋……然而死亡数字最大比例的是成千上万的人因为缺氧而死。躲在多么坚固的防空洞或者是地窖里面,这是平民能享受到的最高防护待遇,然而夜间轰炸战术就是冲着这个去的。尤其在使用燃烧弹的时候,轰炸机总是在城市中心投下燃烧弹,一方面给后队飞机指示目标,另外一方面是引起建筑物燃烧。继续的轰炸使得地面的救火行动当然不能实施,于是燃烧越来越大,在氧气被消耗干净的同时,城市中心的空气受热而膨胀变轻,很快上升,最先起火点(燃烧的最猛烈的地方)空气渐渐稀薄,甚至接近真空,渐渐形成一种风管抽风的效应。以中心为圆心,四面八方的空气强烈的被气压推动向火堆拥去,构成一圈向中心的狂风,这又变本加厉的助长了火势。以中心为圆心的一个半径极大的区域内没有一丝的氧气存在,轰炸结束后在这个圆形区域内,一切生物没有哪怕一丝一毫存活的可能。外来的救援者打开这里的防空洞,只能看到堆积在一起,身上没有任何伤口的男女老幼尸体。将我一直不认为这样的行动是什么必要的军事行动,那只是助长仇恨的屠杀——对平民的屠杀——一种不可饶恕的罪行。

难受了……可惜这样的事情在这次战争中屡屡皆是,以后我们还要多次复述。雷达轰炸把城市变成了比巷战还要严酷的战场,空战英雄们在空中拼命的搏斗,下面城市里面是无数的冤魂……希望人类的未来,这样的事情不要再重演。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