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信用消费与储蓄消费 -- 晨枫

共:💬100 🌺23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信用消费与储蓄消费

美国经济的70%由消费驱动,欧洲大概是60%,但中国只有30%。这是CNBC上的数据,准确性如何不知道,但大方向应该不错。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由于消费萎缩而恶化。世界看着中国,期望中国能把世界拉出经济危机的泥潭。但在欧美消费萎缩的时候,中国消费如果不显著扩张的话,中国自己也将是泥菩萨过江。

消费和生产是互动的关系,没有生产当然没有东西可供消费,没有消费那生产出来的东西没有去处,也难以为继。作为个人来说,“我不消费自然有人会消费”或许并无不合理之处,但作为一个社会如果这成为集体行为,那就容易造成消费不足导致的生产萎缩,尤其是在供过于求的今天。

简单化地说,信用消费用银行借贷先消费,然后还债,还完了再进入下一个消费循环。储蓄消费则先储蓄,等存够了钱再消费,然后进入下一个储蓄循环。量入为出是基本的理财之道,信用消费和储蓄消费都可以做到量入为出。

静态地来说,信用消费和储蓄消费没有差别,只是形成消费和形成支付能力的时间上的差别,但最后还是平衡的。但动态上,差别就来了。信用消费是先形成消费,通过需求的物化拉动生产,从而形成支付能力,促进进一步的消费。储蓄消费则相反,通过积蓄足够的支付能力,然后才形成消费,才谈得上拉动生产。前者通过现实的物化的需求拉动生产,而后者只是提供了虚拟的支付能力,而并不一定形成物化的需求。前者较为积极,后者相对消极。

但最大的问题不在这个时间差上,而在于心理影响和相关的消费行为上。信用消费代表的是增长预期,“明天会比今天更好”,对还债并不担心。但储蓄消费代表的则是灾难预期,“如果xxxx怎么办?”总是围绕在应付虚幻的万一上。问题在于,灾难预期是没有底的,生病、养老……这些本身就是没有底的,想象中的病只会越生越大,或者对医疗要求越来越高,费用也是没有底的;养老也是一样,生活条件提高了,养老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在储蓄的初期,预期比较低;随着储蓄的增长,预期也水涨船高。这样的坏处是购买力冻结在纸面上,形不成物化的需求,起不到拉动生产的作用,最后大家卡在低水平循环上。

中国消费者的灾难预期是越来越严重,随之而来的是储蓄率越来越高,除了生活必需开支外,非必需开支(discretionary spending)的比例越来越低。这样下去,个人消费对中国经济的驱动力还是上不去,中国经济或者跌回到低水平循环,或者高度依赖外贸。

教育、医疗……由国家包干能解决人民的灾难预期问题吗?不一定能。人们的要求是水涨船高的,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医院能不能条件更好?医生能不能请到更高级的?医疗设备和药品能不能用最先进的?国家不会无限制地满足所有要求,这是又掉进了灾难预期的死圈。上学也一样,重点学校打不倒了,要出国上学了,还要上名校,这还有个头?房子更不谈了,更大、更好、更……,永远可以有更多的要求。还会有其他的事情,结婚、生子……。再说,国家的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是从老板姓那里税收得来的。中国老百姓好像交不了多少税,但隐性的税收在企业和经济活动中已经打走了,哪有真正低税而高政府开支的事情?要政府包干更多,只有征税提高。实际上国家包干不是帮人民解决负担,而是国家帮人民做主把钱花了。羊毛出在羊身上。

物极必反。西方(尤其是美国人)的信用消费过度,已经到了不顾支付能力的地步,这是这次经济危机的诱因。但中国人持币不购,也是走极端了。说到底,还是要中国消费者降低灾难预期,开始消费。但怎样才能做到呢?我也不知道。

关键词(Tags): #班门弄斧#信口开河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