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亚洲的戏剧 ――对一些国家的贫困的研究 -- foundera

共:💬31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02章 地区

第02章 地区

在本书的后续章节里,我们在称之为“南亚”地区的总轮廓内进行分析。实际上,地区分析方法并没有内在根据。并没有任何地理邻近的神秘特性使得邻近国家在任何实际意义上、文化上、政治上或经济上成为一个“单位”。在南亚国家的具体例子中,许多情况结合起来,使他们今日的相互关系薄弱。我们正研究的这些国家的经济计划,甚至所有的经济政策都具有相当狭隘的民族主义眼光,近年来,他们的相互经济关系的规模已趋于缩小。

这项研究把整个地区都包括在考虑范围之内,部分地由于它试图进行南亚国家之间的分析比较而变得合理。这些国家的基本情况显示了充分的类似性,使这种比较恰如其分;又显示了充分的差异,使这种比较有助于分析主要的因果关系。

我们已经试图罗列与每项讨论的问题有关的所有南亚国家的主要事实。但是,缺乏可靠的材料在许多情况下降低了我们对各国进行全面比较的能力,因此,讨论经常必须集中于一个或一些国家,甚至集中于一个国家内的几个区域,这些国家或区域展示了特定利益的特征,或者他们的有采用价值的材料更令人满意。由于我们主要关心的是分析而不仅仅是描述,我们没有责任提供详尽的事实细节,或者把讨论均匀地分布到南亚的几个国家中间。印度由于众多的人口和在南亚及世界上的政治重要性在本研究中比其他国家显得更加突出。而且,从殖民时代以来,它一直比其他国家拥有更丰富的文献记载和讨论报告。若认为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论述印度并运用大量系统的尝试将它同其他南亚国家进行详细的比较,则此说不算离谱。

印度的邻邦,巴基斯坦、锡兰,在某种程度上还有缅甸,也受到了相当密切的注意。由于缺乏材料,阿富汗和尼泊尔――和锡金与不丹――未作考虑。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大国,我们已努力把它的问题放在我们研究的中心之内,虽然我们不能像我们希望的那样详尽地予以论述。至于泰国、马来亚(不是指新形成的马来西亚联邦)以及菲律宾,现有材料更丰富一些。新加坡的问题很独特,所以它在大部分研究的主要注意焦点之外。我们勉强地放弃了打算包括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帝国――北越和南越,老挝和柬埔寨――崩溃以后出现的国家的初始意图,因为他们中的一些尚处于原始状态,且都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在感兴趣的材料可以得到时,我们偶尔也简略地提到最后这三个国家。

这样,在本研究中,“南亚”或“该地区”包括巴基斯坦、印度、锡兰、缅甸、马来亚、泰国、印度尼西亚以及菲律宾。有时也包括南越、柬埔寨和老挝。“东南亚”分区(subregion)不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锡兰。在这项研究中,“西方国家”或“西方世界”一词指西北欧和中西欧(而不是东欧或南欧)、美国以及那些由欧洲祖先移居的英国自治领地(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高度发达国家。后者有时也称为“白人领地”,南非异常不同,因此并不包括在这一类中。

同外部世界的比较一般限于西欧。这一做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不久前,南亚大多数国家是西欧国家的领地,西欧国家对他们具有深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影响。

我们论及的这些国家在空间上也彼此相邻,都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虽然在这些国家之间,甚至在一国内部气候具有重大差异。在每个国家,人口都是“有色人种”,或者是“非白人”,因为“有色人种”这个词在南亚已经过时.尽管这个事实现在通常被淡化了,但在这些国家内部及海外,它对大多数关于他们自己及关于他们与世界其余国家关系的考虑具有重要含意。他们对殖民主义的抗议经常包括“种族主义”一词是值得注意的。

但是,或许束缚这些国家的最强大绳索是他们共有的历史经历,以及这种历史经历随后对他们关于政治问题和过程的看法的影响。除了一个国家,即泰国以外,都是前殖民地。尽管时间长短不同,殖民统治时期如此持久,又如此强烈,以致几乎在他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留下了明显的痕迹。甚至泰国也生活在殖民主义附近,它的命运也受到了殖民主义干涉的摆布。

最近,这些国家的解放对其整个国民生活有着巨大的重要性。这种解放是世界发展的结果,南亚人民在其中只起了次要作用。但是,在所有这些国家中,独立确实最终是由受教育――在南亚,“教育”一词有特殊意义――阶层内的有发言权的少数贵族集团成员实现的,他们只包括了总人口中的一小部分。这些贵族集团现在具有巩固新的民族国家的责任。不过,在他们中间,在推动巩固的背后,曾经有,现在仍有不同程度的内聚力和内部团结。

随着殖民统治的终结,人们不但能够而且有责任决定自己的命运的意识已使社会内的所有关系受到挑战。这种易变状态经常被描绘成“期望不断增长的革命”。态度的变化主要影响了受过教育的阶层而几乎没有触动较下层的阶层,这一点并没有降低它在那个阶层占统治地位的国家的重要性。这种渴望必然随时间而增强,并扩散到更大部分的人口之中。在政治意义上,现在的最大抱负已用西方富国的现代民主福利国家的概念加以系统地说明。实际上,它们起源于激起美国和法国革命的启蒙时代。对历史的一个嘲弄是,这些观念和理想主要是由殖民主义带到南亚国家来的,因而,殖民主义不愿意而又不知不觉地摧毁了自己的基础。

最初,所有这些国家都宣称他们打算按照议会民主方法建立以自由选举和成年男女自由投票以及广泛的公民自由为基础的宪法和民法体制。但是,在南亚国家,极现代政治民主化的试验都没有获得完全成功,其中许多受到各种各样的独裁主义统治;这个运动可能仍在发展。

南亚国家的基本经济情况也有相同之处。所有国家都很贫穷,一般说,最大的就是最穷的。社会和经济极端不平等,并且这在最穷的国家通常最为显著。所有国家的大部分经济活动都经受了长期的停滞。在大多数南亚国家,人民大众今天的生活水平比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不是更低也高不了多少。

南亚所有的新生国家现在都决心通过有计划的和协调的政府努力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朝这一方向作了较大努力。经济迅速扩张的障碍是巨大的,这些障碍的重要性绝不可低估。它们基本上是由已确立的制度和态度的无效率、顽固性和不平等造成的,是由这种态度和制度结构中包含的经济和社会权力关系造成的。上述几个国家之间也存在程度上的差异,但是,关键在于这些根本差异是性质相同的,也正是这种根本差异,使南亚的经济环境不同于先进的西方国家的经济环境。

本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南亚的发展与东西欧国家的发展之间这种鲜明对比提供深入细致的原因分析。南亚所有的新政府都有这种想法:通过国家计划协调的政府政策来克服他们民族的大众贫困。在这些国家政治上有发言权的人中间,存在一种依靠经济和社会现代化达到经济发展的要求。这是我们整个研究中采取的观点和方法的主要决定因素。

因此,我们必须从考虑在南亚经济发展中要求起这种中心作用的政府的性质开始我们的分析。这些政府怎样产生?它们怎样受到殖民统治遗留物的影响?哪一种社会力量决定了它们的性质和行为?

按照严格的年代顺序,菲律宾在1946年就第一个实现了完全的政治独立。但是这一事件不是突然或出人意料之外发生的,它是由美国十多年前就安排好了的。

殖民统治壁垒的第一个重大突破是1947年英国和平结束在印度的统治,以及随后产生的国家: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共和国。接下来1948年是缅甸和锡兰的政治独立。由于荷兰和法国试图用武力重新加强对领地的统治,因此,印度尼西亚直到1949年才实现了完全的独立。法属印度支那联邦的组成部分到1954年才独立。由于民族政治意识发展相对缓慢和英国镇压共产主义运动的军事干预,马来亚联邦在1957年才成为独立国家。在1959年以前,新加坡仍处在英国的完全统治之下,1959年它被准许自治,四年以后,它同马来亚和婆罗洲、沙捞越及沙巴的两个剩下的英国殖民地合并,形成马来西亚。新加坡在1965年被逐出马来西亚后也成为实体。泰国设法维持它的形式上的独立,成为英法帝国主义之间分界线的缓冲国家,但是,它被迫对这两个强国作出了一些领土让步,而且它的经济也受到外国势力的控制。

就像海上霸权使欧洲能够征服亚洲一样,日本优势的海军力量最终摧毁了欧洲帝国主义在南亚的军事基础。自从日本1905年战胜俄国以后,不祥之兆频频显露。在日俄战争之后,亚洲各个地区的民族主义力量呈现更加军事化的形式这不是巧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正确地称之为催化力量,它触发了南亚殖民帝国的解体。但是,除非剧烈变革的条件已经成熟,否则,这种重大的政治转变不会发生。

首先,帝国主义列强本身已经造就了一个受教育的阶层,以提供殖民地的行政和专业服务。这个阶层并不是经济发展的产物,而是根据宗主国的利益和理想来统治和推进殖民地而建立的法律、政治和教育结构的产物。特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个精英集团的许多成员获准担任比较高级的行政官员,殖民地政府通过建立由任命和(或者)选举的成员组成的顾问会议,开始分配他们的权力。随着这个精英集团的成长,他们开始为本国人要求更多的职位和更多的高级职责。就此而论,关于这种发展――它在几个国家以不同速度进行――所能做的最重要观察是,它引入了一个与殖民统治相对立的趋势。这个精英集团的教育经历使他们受到西方的公正、自由和机会均等思想的影响。在西方国家内部本身,这些理想与国内在政治、社会和经济诸方面依然存在的尖锐不平等之间没有调和的余地;这些理想与殖民主义之间也同样没有调和的余地。

通过回顾,不可避免地得出下列结论:南亚殖民统治的瓦解是必然的。但是,在殖民地,实现独立是遭受创伤的过程,一般把它描述成一场政治革命是完全正确的。所有的新国家都必须面对这个事实:政治独立并没有自动地带来国家巩固的条件。相反,每个新的国家面临着对继承领土行使职权的直接任务。

南亚国家今天的具体概况几乎完全是殖民主义精心安排的结果,这种安排又来自西欧国家之间的竞争。南亚的主要结构的建立不是以任何历史的或种族的必然性为基础的。如果拿破仑战争后英国没有恢复荷兰对东印度的所有权,马六甲海峡两岸就会受一个殖民强国的统治,现在在东南亚可能就有一个幅员广大的马来亚国家,它不仅包括有一亿人口的现在的印度尼西亚,而且包括最近联合起来的有一千万人的马来西亚联邦。如果英国决定促进它在南亚的几个领地之间的更密切联系,锡兰和缅甸就可能和印度是一个模式。

但是,当南亚各国获得独立时,这些安排并没有出现,因而它们的主要原则基本上是已有的现状的延续。而且,他们都有种种迫切的理由维持这一现状。一旦主权转移实现了,每个新政府必须确立它对整个领土的权力,避免在殖民主义时期以前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过治理的国家之内出现分裂,就成为一个关系到民族自尊和国家声誉的大事。这种民族主义的要求并不足以防止国内严重的分裂和叛乱活动。殖民统治遗留下来的领土的神圣性也不总是为每条国境线两边的国家所接受。但是,每一个新政府的第一个和几乎是本能的反应是紧紧抓住遗留给它的领土。前殖民强国统治的地方,新政府也必须统治。

当然,这里有一个重要例外是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情况。然而,这也不是一个清楚明白的例外,因为,除了克什米尔之外,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主要分界线,以及甚至它依据的原则,都是在英国指导下制定和承认的。新加坡从马来亚分离出来看来是我们关于南亚政治实体延续的一般命题的另一个例外。但是,就英国统治而言,新加坡政府从来没有与马来亚政府结合在一起。越南的分裂也是一个例外,像东德与西德或南朝鲜与北朝鲜一样,这代表了冷战中的一种暂时状态,没有一个领导者认为它是一种令人满意的状态。不过,由于最近沙捞越和沙巴并入马来西亚,又出现了一个例外。这两个地区只是通过合并才摆脱殖民统治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殖民统治导致了比殖民时代以前存在的更大的政治实体的产生。它也在这些新的实体中带来了内部巩固的措施。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现在人们一般承认,不仅是英属印度的统一,而且是政治一体化的措施使这两个独立国家的产生成为可能,这是过去一百年的结果,并且更多的是英国统治的结果。类似的诱导变化在南亚其他殖民地也存在过。那里它们也促进了政治团结。我们可以坦率地说,印度尼西亚群岛成为一个民族国家概念是荷兰在这一地区的霸权以及其他尝试从政治上、行政管理上和某种程度从经济上把各个岛屿联系在一起的结果。自荷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被驱逐以来,尽管印度尼西亚走过了危险的道路,其政治气候一直在演变,那里,民族团结的呼声已打动了人们的感情。在菲律宾和东南亚大陆国家,也发生了同样的过程,虽然,后者规模仍然较小,并且内部也不太统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