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那是老百姓给他抬出来的”—— 我眼中的春晚和赵 -- 秋原
本来还想提及赵安,下笔前转念一想,算了吧。
春节联欢晚会在进入90年代后就进行了一次改进尝试,特别是1992年赵安首次担任总导演后,把春晚重新包装推出。本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已经显露疲态的春晚在赵安为首的新团队的打造之下又红火到世纪末了。
在赵安开始主治春晚时期,相声就已经到青黄不接的地步了。在八十年代曾经多次参加春晚相声创作的梁左就明确地对这种一年一度的“年关考验”表示过无奈和力不从心的想法。1993~1994年,梁左没有参与春晚创作,而把精力用力策划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从自告别春晚,直到01年因心脏病悄然离世。
赵安时代,春晚的语言类主打节目就靠小品了,而相声仅依靠尚有创作潜力的冯巩/牛群组合(如93年的《拍卖》),两人合作一直持续到1999年。而自梁左退出春晚创作队伍、唐杰忠退休之后,姜昆是孤掌难鸣,风头已经不如同门师兄弟冯巩。
可以说,赵安时代,是春晚语言类(主要是小品)和歌舞类节目的一个黄金时期,加上新演播大厅的使用和多机多镜头切换的应用,收效甚好。但这一时期的春晚也养成了许多持续至今的习惯和未必利大于弊的程序化安排。今天春晚上的许多雷打不动的固化内容:譬如开场歌舞,零点静候钟声,都是自安担任导演时沿袭下来的传统了~
现在大家都觉的春晚上语言类节目已经远不如以前了,并且都把问题原因归结到节目创作这方面。可有一点却被忽略了:硬件。可能有人会问,春晚的播出条件明显是比以前越来越好,怎么会因为硬件的原因印象小品类节目的发挥效果呢?
如果再重复90年初的几场春晚,无论是赵本山的小品也好冯/牛的相声也罢,他们都努力靠近观众,也成功地与观众达成了互动。1991年春晚,赵本山在《小九老乐》的表演进行当中即兴发挥,直接走到台下,在观众欢笑和注目中兜了一个皆大欢喜的圈子;93年的《老拜年》中,他又将东北二人传中必不可少的道具——手绢,尽情地旋到观众的头上。再往前回顾到80年代,不少相声节目节目干脆直接安排在观众席的隔断走道处,实现了与观众的零距离。这些节目在播出中也不再偶尔切换出一个观众镜头,因为表演者与观众能够始终出现在同一个镜头画面当中,所有包袱笑料、达成的幽默因素就通过镜头中的现场观众反应而加倍传达给电视机前收看直播的观众了,自然会取得相当不错的效果。
现在春晚的新演播大厅是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启用的,小品类节目的衰落也是从本世纪初开始初显端倪。类似相声、小品这类语言类节目,并不需要太大的舞台,而CCTV一号演播大厅舞台面积高达1500平方米,面积大,纵深广,为复杂宏大的大型团体歌舞类节目提供了足够的表现空间,却拉大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交流距离,特别是在如今惜时如金、争分掐秒控制节目长度的情况下,更是让演员没有条件接近观众了。而无法调动观众情绪,自然达不到效果,这也是语言类节目走向衰落的一个主要原因。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宝帖呀 楚相玉 字167 2010-09-06 13:49:52
🙂好文,花,但有个小错 1 猪头大将 字105 2009-02-10 06:51:24
🙂抱歉抱歉 秋原 字120 2009-02-10 19:30:33
🙂【原创】说到相声小品的衰落,有一点非常重要
🙂问题还在于创作 2 财迷心窍 字138 2010-09-07 01:23:31
🙂相声复兴的原因是这种艺术形式文革后对社会现象的讽刺 3 bqsc 字114 2009-02-10 22:08:34
🙂不然,不能一说到相声的没落就归咎于没有讽刺 40 江城孤舟 字893 2009-02-14 01:54:46
🙂鄙人有一事请教 alan123 字74 2010-09-08 06: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