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董仁棠是不是《林海雪原》“董中松”的原型 上 -- 萨苏

共:💬49 🌺23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董仁棠是不是《林海雪原》“董中松”的原型 下

说是海军,其实,起义时候那几条船登陆的时候都凿沉了,这个海军支队一条船也没有。

船虽然没有,起义部队终究是受过正规海军教育的,海军是个技术兵种,文化水平比较高。所以,派到该部工作的老八路觉得事情很不好做,没文化要被人看不起,怎么教育人家呢?

八路有办法,大笔一挥,就给海军支队派去一大批知识分子。

哪儿来的这么多知识分子呢?就是TG当时在山东的最高学府 – 胶东公学的学生们。

董老和高波,董仲松等人,都是这时候加入的海军支队的,第一仗就在即墨北和日伪军拼了刺刀。董老自述说第一次拼刺刀也不觉得很紧张,你死我活的时候顾不上紧张。董老当时的班长刘仁斋认为他的表现不错,战术动作规范,胆大凶猛,单兵拼倒一个伪军。但是,也回忆他毕竟是第一次上阵,只顾往前冲,连两个敌人绕到他身后,形成了三对一的丁字型都不知道。幸好是班里老兵看出他要出问题,马上冲过来接住了后面两个敌人,董老才没在这第一仗里就“光荣”掉。

后来董老写了篇《扛大枪的学生》,专门写他这批同学在战斗中的日子。

这个“海军支队”,就是后来林海雪原剿匪的牡丹江一团,二团的前身。

谈到董仲松,董老说他是个乐天派,有个典型的事情可以说明他的性格。

45年11月,海军支队进驻东北,走到吉林永吉的乌拉街,和土匪一个旅打了一仗。

当时的吉林很有意思,苏军还没有完全撤离,很多地方的政府都有两个门,一个国民党的,一个共产党的,井水不犯河水,至于老百姓认哪一个,全凭自愿。双方都在等待自己的主力部队。

海军支队算不上主力,到达吉林也不能改变双方的力量对比,但是乌拉街这地方多了一块招牌,上级让海军支队把它打掉。这多了的一块招牌,就是土匪立的。原伪满皇宫宫内府警卫队队长关建原不当官了当土匪,拉了一个杆子自称“关旅”,在乌拉街“自治”。关建原自己对国共都不买账,意思是首鼠两端,反正我有几百号人枪,有价值,谁都得拉着我。

他没想到自己还有一个价值 – 这个“关旅”根本就是土匪,没有饷没有粮,全靠烧杀抢劫为生,民愤极大。所以,谁端了他,肯定大得民心。

国民党也不傻,当时也在准备端掉他。所以,一看来了海军支队,千数精兵悍将,当地TG的头儿马上来了灵感 – 为了争取群众,我们先动手,端掉它!

国民党没有共产党快。

共产党没有土匪快。

关“旅长”还没等和国共任何一方交手呢,部下一个姓刘的土匪先把他给干了,“关旅”改了“刘旅”。

也许,这位有带队改过自新的意思,问题是还没等他屁股坐热,土八路已经打过来了。

董老当时在四中队,打先锋,仗打起来还没见分晓,街里老百姓已经扯着嗓子叫好,土匪之不得人心,东北人之胆大剽悍,都可见一斑。

这一仗其实没有悬念,土匪号称一个旅,实际上也就二百多人,驻防在一个四角有炮楼的大院子里,而且一开枪就跑了不少,能有一个连的兵力就不错。

但是,土匪里面枪法好的不少,开始是跑,等发现跑不了据守院落的时候,战斗力就发挥出来了,海军支队当场阵亡一个指导员。

这时候,董仲松所带的一个排,趟着侧面一条半封冻的水沟就冲了进去 – 这个方向土匪没想到有人会冲过来,想把迫击炮调过来,董仁棠的排长刘成斋把机枪架在董老肩膀上,一个长点射将其打掉。

土匪就怕这种打法,他们偷袭,零叼,抢劫在行,正规战不行,根本组织不起来,几分钟就崩溃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林海雪原》剧照

好笑的事情发生在战后,董仲松等人大杀一场,打扫战场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动作很不协调 – 原来,这些趟水的官兵衣服裤子都冻成了坚硬的铠甲状,不能弯不能折,拿马勺敲一下当当作响。

好在下水时间不长,冰又冻得快,虽然全身发抖,水倒没有渗进内衣裤,还没有造成冻伤。

大家赶紧把他们架到老乡家烤火化冰(自己已经硬了不能走)。这时候董仲松说了一句俏皮话 –

“现在我们是八路军第一支‘装甲部队’啦!”

一时人群哄笑,因为这句话确实俏皮,董老一直到几十年后都记得。

想起来《亮剑》在野狼峪伏击战中曾经这样描述过 –

“一个加强营400多号战士一动不动地趴在公路两侧的土沟里。他们身上盖着事先搞来的枯草,这样,既能御寒又能达到隐蔽的效果。李云龙看见路边的草都在微微颤动,他知道这是身穿单衣的战士们在寒风中被冻得发抖。部队已经进入潜伏位置三个小时了,李云龙自己也冻得两排牙在不停地撞击,用他自己的话说,听见这声跟打机枪似的。他用不连贯的声音对着被冻得脸色发青的赵刚说:“老……老……赵……看你那……那模样……像他娘的……青面兽似……似的……。”病刚好点儿的赵刚知道这下子又该大病一场了。但他坚持要参加战斗,不能让人家看着说知识分子出身的政委是个熊蛋,连冻都扛不住,还当什么政委?他上牙打下牙地还嘴道:“ 你……你还他妈……妈的说我……你,你,你那模样……比我……我也好不到哪……哪里去,像……像他娘的……挂……挂着霜……霜的冬瓜。”李云龙还想还嘴,但嘴动了半天却一句话说不出来,他隔着单衣摸摸肚皮,发觉手感有些不对,肚皮怎么硬邦邦的?好像五脏六腑全冻结在一起了,他自嘲地想:“穿上铠甲啦,鬼子的刺刀也捅不进去。   

看来,李云龙这句台词,还真是有生活依据的阿。

[完]

其实,要按照董老的回忆,这一仗董仲松他们穿着“铠甲”下来,还有件有趣的事情,当时部队进入东北,大家纷纷议论说这个地方太冷,出去撒尿只怕小便都要冻掉,成了不少官兵的一件心事。这次趟水冲锋以后,烤火时,也是胶东公学学生兵出身的王吉道忽然有了新发现,一声惊叫,认真地对战友们炫耀 – “伙计们,别不信阿,你们看,人都冻成冰棍了,棒硬棒硬的,这XX却没有!”

从此,大家对于人身上何处软何处硬,又加深了不少理解。。。

这一段,因为涉及到半成人的内容,放在篇外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