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夜战美军空降兵之朱彪的命令 -- 萨苏

共:💬450 🌺264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夜战美军空降兵之杀俘嫌疑

[周师傅催,只好赶紧填了。。。]

听说三连抓了不少美国兵,不但团长朱彪兴奋表扬,连师里都惊动了,当即派了一个干事到无名高地接俘虏。

当时抓到美军俘虏是大事儿,很有面子的。

可不是吗,要在今天哪个地方打仗,抓到个美国兵是可以上电视的!

不过,按志愿军老兵的说法,美国兵还算好抓的,冲到跟前一比划刺刀,美国兵多半扔了枪就投降,他们没有肉搏战的传统。“联合国军”中最好抓的是英国兵,只要他觉得尽力了而且没有打赢的希望,会追着你投降,而最不好抓的是法国兵,打起来特别顽强,42军围攻砥平里,曾经抓到过法国兵,但愣是从前线带不下来。。。

奇怪的是法国在一战二战越战,哪次的表现都称不上好。

一次抓到双位数的美军,全军都够通报表彰的了。

但是,这位干事一时竟然上不去阵地。

从21日凌晨开始美军一直在用近乎疯狂的炮火猛轰志愿军据守的阵地。根据美军记载,就是在这样的炮击之下,前线美军的穿插部队才没有陷入崩溃状态。包括第二游骑兵连在内的美军一线部队是在凌晨五点放弃阵地败下阵来的,但此后在炮火掩护下又重新夺回580.7高地。

通过对双方战史的对比,我认为美军的描述是可能的。因为志愿军反击部队在20日夜间先进攻美军驻扎的三座小高地,随后没有投入太多力量和美军交手。他们21日上午发现问礼里的两连韩军动摇撤逃,当即投入尾追攻击,此战把正在后撤的韩军切成两段,毙俘韩军连长尹奉玉上尉以下百余人。

根据189师师史记录,不再纠缠美军的原因是侦查发现前方出现大量美军精锐部队,而且部队伤亡较大,63军改变了准备把189师主力投入洪川江以南的计划,仅仅留下朱彪团在江南机动防御,所以作战部署上也就没有了死守580.7高地的要求。当晚,奉志愿军总部命令,前线各部全线后退,566团也撤了下来。

这次猛烈的炮击让志愿军参战老兵印象深刻。他们形容美军大口径炮弹打中平地,炸起的土可以掀起二三十米高,盘旋飞舞如同一条土龙。在这种条件下,那位干事带人赶到昨晚的战场,已经是第二天下午了。

俘虏呢?干事兴冲冲地问。

没有俘虏了。三连老兵回忆,所有的俘虏都在当天夜间稍晚的战斗中死亡,无一幸免。

抱着一腔热乎气赶来的干事碰了个大钉子。他返回师部,报告唐满洋有杀俘嫌疑,还捎上了那块夜光表的事儿 – 老唐确实把那块表自己戴上了,他的意思是方便看个时间,打完了仗再交给朱彪 – 老唐不傻,有魏应吉这教导员看着,让他犯纪律老唐都得换个时候。但按照这位干事的报告,老唐没有在第一时间上缴属于违纪,他戴了这块表,表明他打死美军指挥官的时候很可能就是为了占这块表。

任何一个嫌疑,都够老唐吃不了兜着走的。

因为这个,尽管调查结果最后认为老唐没有什么错误,这一仗还是只给唐满洋记了个三等功,否则是一等还是二等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也就因为这个,虽然住一个院儿里,老唐至今和那位干事见面不说话,已经有五十年了。

令人感叹的是这位干事论起打仗来也是一条好汉。铁原反击战打到后期,部队伤亡极为惨烈,连蔡长元师长这一级的主官都提枪上前线了。这种情况下,这位干事带一个残缺不全的班,就敢插到美军前线后面去打坦克,目的无非是迟滞敌军行动。

第二天拂晓,一个人,带了六处伤爬回来的。

可两个好汉子,至今也是不说话。

有人说老唐这人后来升迁不快,一个是卡在文化上,另一个,就是不会和人相处。那位的原话是 – 战争时代好啊,象老唐,你大刀片一抡,什么都有了。。。

问题是,有多少人到了战场上一抡大刀片就能上去呢?上去以后又有多少人能回来呢?

这个“什么都有了”,可只有真汉子能当得了。

“杀俘”的问题,犹豫再三,最后还是问了老唐。问的时候很紧张,天晓得会捅怎样的马蜂窝。

没想到老唐很平静,甚至静得有点儿不像当年的天杀星。老唐冷冷地看我片刻,慢慢平伸出右臂,曲肘向天,食指比了一个扣扳机的动作,淡淡道 – 我不杀他,他就杀我,我没有办法。

空气一时近乎凝滞。

又沉默半晌,老唐面无表情地说了一句话 – 我从来不杀俘虏。他们要杀我的人,我只好开枪打。

因为发生在暗夜之中,这次事件的全貌,只怕永远也无法完全弄清。但从几名互不相干的志愿军老兵口中,我们依然大体可以还原当时的情况 –

在拿下小高地以后,从睡袋中掏出来的美军见势不妙,纷纷举手投降。

到底捉了多少美国兵,是否确实都是美国兵,这至今都是一个谜。最初,我得到的数字是六十多个。然而,找当事人核实以后,才知道这六十多个俘虏,指的是当夜战斗中志愿军所捕俘虏的总数,主要是从问礼里逃跑的韩军(当时统称为“伪军”),被切断以后连长阵亡,活着的就都缴枪了。

今天的韩国足球队,作风泼辣坚韧,很难想象当年韩国军居然这样不经打。但是志愿军老兵对南朝鲜军倒并无微词。他们提起来,主要说两点 – 第一,韩国当时是刚刚建立了自己的军队,部队没有传统,打起来容易坍台是正常的。部队的这个传统,就像一种灵魂。老兵走了,灵魂依然留下,所以,有些老部队过了多年和平日子,一上战场依然战斗力强劲;第二,韩国军队在朝鲜战场上是“打胜不打败”,他们一旦被打败,就会整个“崩盘”。金城反击战67,68军奇袭白虎团,夺占轿岩山,一下把韩国兵打崩了,前线四个师的韩国兵没命地往回跑,中国军队意外地一插几十公里,韩国兵把二线阵地都给冲乱了,吓得美国人紧急约见志愿军代表,催促赶紧签字讲和,不然,谁知道志愿军会打到哪里?但是,进攻作战的时候,韩国兵还是蛮有战斗力的,尤其是坑道战的时候,那些刁钻古怪的袭击战,大多是韩国人所为,比装备更好的美军威胁还大。

说缺点,也说优点,客观评价,也许,只有在战场上刺刀见过红的,才会这样尊重对手。张口就骂街的,多半是连枪都没放过的主儿。

这时候,老唐发现,自己身边,只剩十几个能动弹的兵了,比俘虏还少。

这倒不是伤亡多大。这次双方的夜战照老唐说法不算激烈,没有什么悬念。然而,志愿军反击部队的官兵,都是饿着肚子杀上来的,打仗的时候,一股猛劲顶着,拚刺刀都没问题。一完成任务大多数人坐下就不再起得来。

就这能站起来的十几个人,都在全身打晃,毕竟连续的苦战,太艰苦了。

而这个时候,另两个小高地的美军已经和志愿军的反击部队打成了胶着。这两个小高地的美军防御较为严格,一方面老唐他们这边先打响美军有了警觉,另一方面有一个战士踩中了美军布设的照明雷,光芒把阵地照得一片雪亮。失去了夜色的掩护,志愿军反攻部队的战斗力大打折扣,而美军的火力明显比中国军队强得多,训练也很出色,即便在夜间也打出了交叉火力,这次突袭未能成功。

然而,美军毕竟已经是惊弓之鸟,一边打,一边叫喊,似乎在相互联络。

这三座小山距离很近,用手枪都能互相打,所以,也有美军在向老唐他们占领的山头喊,似乎还不知道这边的美军已经被全部解决。

这时,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 俘虏中也有人喊叫回应。

唐满洋回忆 – “当时那边的美国兵在喊,这边的也在喊,但喊的什么,我们不会美国话,谁也听不懂。。。”

另一名当时参战的老兵回忆 – “照明弹打上去我们才看一眼俘虏 – 我的妈,个个手上脸上都毛茸茸,至少比我们高一头,胳膊比我大腿还粗!”

唐满洋命令机枪向美军据守的两个高地猛烈射击,掩护兄弟部队,另外几个战士用刚缴获的美军机枪看住俘虏,并喝令他们住口。

俘虏显然也发现了志愿军只有十几个人,比自己人还要少,所以尽管照明弹闪亮的时候他们只是沉默地紧盯着唐满洋他们,照明弹一灭就喊声四起,也不知道是求救还是报告这边的情况。

又一颗照明弹升起的时候,中国士兵忽然发现俘虏少了几个(原来只是让他们抱着头蹲在地上,来不及捆绑)。就在这时,正在对美军射击的机枪骤然中止,传来激烈的扭打和叫骂声。随着叫骂声传来,俘虏们一起低下身来。

参加过此战的志愿军老兵推测,美军俘虏中肯定有人在串通,否则这个动作不会如此划一。而这个动作的意味,就是避开志愿军仓促射出的子弹,在最短的时间里扑向看守的几名中国士兵,夺枪反击!

忽然想起对朝鲜战场上美军空降兵训练的描述 – “约翰.G。霍坦上校挑选的游骑兵候选队员前往乔治亚州班宁堡受训,兵源大多来自第82空降师。他们的训练时间多在夜间进行,训练科目包括轻兵器操作,夜间跳伞,两栖登陆,爆破及格斗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美军游骑兵空降部队的经典 -- 《拯救大兵瑞安》。在580.7高地的战斗中,虽然游骑兵参战了,但我们考察的结果,参战美军不仅仅这一个番号

千钧一发之际,机枪打响了。。。

事后,志愿军的老兵分析,可能是夜暗使美军俘虏没有看到架在地面上的机枪,否则他们一定不会铤而走险。

与此同时,美军支援的炮火也盖在了这座小山的顶上。

最后从这块阵地上站起来的,是中国人唐满洋和他还活着的部下们。

如果这也算杀俘,那不这样做,能走下战场的会是谁,也不会有悬念了。

所谓唐满洋涉嫌杀俘,真正的原因,据称是有人说,在这次混战的最后阶段,一名逃脱的美军沿着山坡奔跑向敌方阵地,当机枪手犹豫的时候,照明弹下唐满洋作了一个和我刚才描述一模一样的手势 -- 平伸出右臂,曲肘向天,食指比了一个扣扳机的动作。

机枪打响了,那名美军应声栽倒。

“放他跑过去,拿起枪来就会打我们。”老部下给唐满洋抱屈。

这件事,老唐没有解释过。

可是我耳边仿佛闪过他的声音 – “我不杀他,他就杀我,我没有办法。”

所以,没有俘虏。

第二天下午,知道打了美军空降兵,附近的部队也赶来人参观。令我没想到的是,我在写这篇文章时,有位网友在我的博客留言,说他父亲就是当时到战场参观的一员!

[待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