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读‘那年庐山’有感 -- 老广
对于回忆我们要持慎重的态度,因为人的回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先来看吴冷西的回忆:
这个“终身恨事”,按照老广兄的说法,各人有各人理解,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我想我们可以略过不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吴冷西对李锐很不感冒。
教头对于此问题的解读是另一当事人胡乔木对李锐不错,所以两人之间不应有此龌龊,而老广兄说这是胡乔木的政治度量,我想这也是一个各人有各人理解的问题,恐怕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
教头对此的解读是吴冷西可能把周小舟的揭发错记到了李锐头上,因为周小舟的检举材料是在档案中可以看到的。但问题是吴冷西对李锐很不感冒,在这类问题上似乎不会张冠李戴的。
吴冷西的这段回忆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证据支持,而仅仅是回忆,如果庐山档案公开,找到了李锐的检举材料,那自然是板上钉钉。但在此之前,这个回忆只能待考。
这个应该是吴冷西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毕竟在大会上当面对质是一个众人目睹的事情,但目前还没有其他人站出来或者写文章证明有过这么一幕,因此,这个回忆也只能待考。
下面再来看杨尚昆的日记和回忆:
杨尚昆的此段回忆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写明时间,从他叙述的语序上看,这次谈话是在8月11日前,但从杨尚昆日记上找不到明确的记录,其他史料也没有披露相关的问题。
会后,周(总理),彭真,一波,我同李锐谈话。
而日记中的这次会谈否就是上面会议所说的那次谈话,谈的内容到底是什么,都还不能确定。
关于吴冷西和杨尚昆的回忆之间能否互相证明,我想,从回忆内容本身来讲,是可以互相证明的。但是,两者的回忆在关键之处都还有不确定、不明确之处,需要进一步史料来加以考证。
因此,关于吴冷西与李锐之间的争论,目前还无法定论,只能是“一个问题、各自表述”,大家只能是各取所需了,呵呵。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我们说的是李锐是否揭发的问题。 2 老广 字278 2009-01-13 07:48:29
🙂首先,周小舟的揭发是铁证,因为原稿俱在, 3 史文恭 字437 2009-01-13 08:00:40
🙂我从来没说过周小舟没揭发 11 老广 字981 2009-01-13 08:14:27
🙂掺和两句
🙂读‘那年庐山’有感 续5 26 老广 字3743 2009-01-12 18:52:22
🙂此外,湖南省档案馆有周小舟给东哥信的原稿。 史文恭 字24 2009-01-13 00:29:07
🙂其实老广兄可能对有些材料了解不多, 6 史文恭 字393 2009-01-13 00:27:26
🙂这种事情, 只能等原始档案解密 5 liupang 字265 2009-01-13 00: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