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备战经济学兼为毛泽东时代辩护(一) -- 达雅

共:💬784 🌺1738 🌵10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的确,不从战争这个角度无法理解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的经济史

如果做一点回顾的话,邓公78年开始搞改革开放,头一个理由就是告诉大家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了,有二三十年的和平,然后才开始栽军,让军队建设让路于经济建设.

这说明什么?说明我国建国近三十年的经济建设核心是国防建设,所以不得不倾斜重工业,民生相关的工业基础建设比较忽视。

例如,为了准备核大战,六十年代开始投入了三千亿来搞“三线建设”,换算到现在可比“四万亿”更大!

我就是国防三线单位子弟出身的,小时长在部队家属大院,父母转业又入山沟国防厂子。该厂在80年代初就有三十多位高工,这个知识含金量是相当惊人的。厂子里老师N多名校毕业,同学父母是大学生的,基本上清华,上海交大等一流工科名校,据他们回忆毕业他们是又红又专进国防保密单位,只专不红留校,只红不专当官,我们那子弟校考大学时填志愿,基本上要打听谁父母的同学是否在该校当系主任校长什么的,所以上档录取率是100%。这个背后可见国家的相关经济投入是相当大的。

而且军事相关投入,很多大家是看不见的,例如大家会看到三峡工程感觉很大,但一些如地下飞机场,地下长城等项目,往往是一个工兵团三千人搞十多年,或一个工程兵师干十多年,累计起来又是多大?

例如我知道某国防厂,为了让该厂在某河谷中建厂,宁可让铁路打十三公里的隧道从旁边的山中过,这是周总理和陈毅老总亲自拍的板,这个经济代价是多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