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穿越小说指南 -- 江城孤舟

共:💬144 🌺27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等一会,可是我的论点不是“今不如昔”啊?

作为一个金粉,我只是对你的那个标题“金庸、古龙作品的销量是和改革初期的文化匮乏有关”表示异议而已啊。

金庸、古龙的作品,至少在港、澳、台的影响,是早于改革开放、甚至于文革的,举个例子即可:《鹿鼎记》(封笔之作噢)是 1969 年开始创作的,到 1972 年 9 月就在《明报》上刊完了。那时我们的副统帅才刚刚摔死一年多嘛。

而其改编的影视剧在六十年代就有了, 1960 年,《书剑恩仇录》就被拍成了电影。所以,无论怎么说金庸在大陆流行的时间只是被人为的推迟了。

=====================================

(这段其实是另一个论点)

另外,你这个标题中的那个“文化匮乏”的时期也有问题。改革开放以后,文化事业不管怎么说就算没有质量,但数量还是有的啊。就举动画片来说, 1979 年的《哪吒闹海》、《奇怪的球赛》、《阿凡提》;1980 年的 《三个和尚》、《猴子捞月》;1981 年的《九色鹿》、《南郭先生》、《蛐蛐》、《曹冲称象》、《小红脸和小蓝脸》; 1982 年的《狼来了》、《假如我是武松-》……就到 1982吧,大长了。

(插几句话。这里有一个列表,你可以看到,那年几的动画片,我没有全部写出来。什么要选这几部写出来?因为,这几部动画片,就是到了现在我看了一眼名字,立刻就可以回忆出他们的情节、画面,给我的是那种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印象。作为一个童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九十年代度过,在《变形金刚》、《猫和老鼠》、《机器猫》、《圣斗士星矢》以及其它许许多多我根本记不起名字的外国动画片上消磨了不知多少时光的小青年。到最后,至少在我的记忆中,真正能留下来的,就有这些国产动画片,而且印象深刻。)

我的言语里如果包含“今不如昔”之意,那也仅仅是限定在动画片这个范围内,注意这东西主要的对象不是“年轻”人。当然,那时产量,特别是比起现在一年就可以拍个百千万部所谓动画来说,确实少。但是无论什么谁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没有一天娱乐 48 小时的道理。从理论上来说小朋友必须做出选择,但是我觉得五、六岁的小朋友很少有一般年轻人的阅历来选择。

现在小朋友们正在看的国产动画是《喜羊羊和灰太狼》,还算是可以。我不是小朋友,没认真看过这部片子。自然也无法知道,过个十几年,他们能回忆起来什么,这部片子是否会在他们的心中有一席之地。从本质上来说我是自然是希望我们可以为广大的少年儿童提供合格的文化产品的,我并不希望出现任何“今不如昔”的局面,但有时,事实并不总随人愿。

最后说句实话,今天所谓可选项较多,不过是由于传播的手段进步、大众的素质提高了而已。但是对于广大的少年儿童来说,他们所接受的东西并无改善。就网上一般的翻译组而言,有谁会专门去翻译给小孩子看的动画片?现在比较火的火影、海贼王、死神等年龄段大致是 12 至 18 有人自愿翻译还很正常,再往下,就不会有人(也许是很少有人)关心了。另一个例子是美国动画剧集就翻译的很少,原因很简单,美国动画主要还是以十二岁以下儿童为主的。现在翻译的辛普森一家是 TVPG 的,电影还是 PG-13(冰河世纪可是 PG 的),而南方公园更是成人动画( TV-14 ),人都说孩子是最宝贵的,真的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