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闲聊帖,关于党史的细节 -- 史文恭

共:💬120 🌺324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闲聊帖,关于党史的细节

最近西西河出杂志,俺要在青史栏目选一些文章,所以浏览了一批近段时间比较火的帖子。略有一些感慨。加上俺的庐山帖子写下去会进入一个较为伤感的阶段,因此觉得,有些个人读党史的小体会,可能值得和大家共享。

党史的编纂和写作,由于涉及到一个执政党的形象问题,因此,在我国长期以来,这项本来应该是学术性的工作,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党史研究的成果变得非常的诡异。------也就是说,诸多的党史著作都是小心翼翼地在主框架内打一些小小的擦边球。所以造成我们爱好者们,学习的困难。-------举一个小例子:

俺的《那年庐山》里写过,彭总带着他的红五军上井冈山,被东哥留下来守山,吸引围剿的敌人,而东哥自己和朱老总,陈老总带主力下山,意图用围魏救赵的办法打败敌人围剿。-------本来,彭总依仗井冈山天险,是能够守得住的,但不幸白军找到了一个井冈当地土著,沿一条小路抄了彭总后路,攻入了井冈山。-----所以彭总吃了败仗,只好突围下山,去找东哥主力会合。-----在彭总和东哥部会合时,一般的党史文章都说,东哥还安慰打了败仗的彭总,权威著作《彭德怀传》说:“毛泽东说,这次很危险,不应该留你们守井冈山。这话让彭总深感东哥襟怀的坦荡。”----看起来,很温馨,也很符合东哥的伟大形象。但事实上仔细推敲,是有问题的。因为那个时候的东哥,脾气其实很不好,甚至到后来中央苏区时代,有一次他向弟弟毛泽覃大发脾气(或者还要动手打人),毛泽覃回嘴:共产党又不是毛氏宗词。---而井冈山根据地,事实上是东哥含辛茹苦一手创立的,朱老总,或彭老总的队伍都是被敌人围剿才上山投靠的。(那个时候,东哥也不是后来的红太阳,不过是毛委员,朱老总和彭总不是因为仰慕东哥的威望而来),所以东哥对井冈山根据地的感情,要比朱,彭深得多。-----因此,东哥对彭总丢掉井冈山,不应该会如此心平气和的。-------而事实也是如此,但东哥的真实反映,俺找到的证据却在一本很不相关的书里。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李德生上将总顾问的《元帅夫人传》,这本书里有一段对康克清大姐的访谈,作为彭总打了败仗后去见东哥的那个场面的目击证人,康大姐的回忆是:

“.........

在这里,康桂秀(康大姐原名)第一次看到红军高级领导人之间那样激烈的争论,也第一次看到毛泽东发了那么大的脾气,甚至还骂了娘。

那天,她照例到女子班工作了一会儿回到军部,见朱德的房间里一些人开会,她也就在一个角落里坐了下来。

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人都在那儿,还有一个身材很魁梧,满腮的胡须,脸上虽然很疲惫,但两眼依然有神 。

.......

“....撤离井冈山的经过,大体就是这样。”彭德怀以他浓重的湖南口音结束了发言。

毛泽东一口接一口,一支接一支吸着烟,朱德稳稳地坐在那儿一动不动,连一向活跃的陈毅都闭了嘴,一言不发。会议陷入了紧张,难堪的沉默。

毛泽东终于吸完了一口烟,把烟头儿狠狠地扔在地上。然后朝着彭德怀大声说道:“我们千辛万苦经营的井冈山,被你丢掉了!你知道井冈山对我们红军是多么重要吗?他是我们的后方,是我们的根据地。没有后方,没有根据地,我们就会像李自成,张献忠那样到处流窜!.....”

陈毅说话了:“井冈山被敌人占了去,当然不是好事情,要找原因,也是很多的。从客观讲,敌人的力量确实太大,超过我们好几十倍。现在撤出来了,保存了人枪,还可再发展,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

朱德也说话了:“井冈山是毛委员领导建立起来的,正因为有这么一块根据地,我和陈毅从湖南来,德怀同志从平江那里来,才有个立脚的地方。现在被敌人占去了,谁的心里都不好受。只要总结经验教训,我们还可以把它夺回来!”

彭德怀霍地站了起来,扫视了一下会场,刚要讲话,却看到了康桂秀。他不认识她,大概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会议会有一个年轻的女人在场,因此他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大声地说话了:“如果大家同意,我彭德怀愿意率领部队打回去,把井冈山再拿回来!

我一定能拿回来!...”。。。。。。。。所以对于爱好党史的同学们而言,趣味和辛苦就在这里,谁能想到,彭总兵败见东哥的真实情景会在一篇写康大姐的文章里呢?

因此,对于爱好者们而言,如果喜欢党史的话,大量的阅读和细心的寻找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基本功。-----没有这个基本功,就无法对历史有一个切实的把握,也就更谈不上对历史的分析和评论了。

下面再讲一个小故事,现在中央台正在放一个反映长征后苏区留下来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连续剧,当然主角是项英和陈毅。-------项英先不说了,陈毅元帅的三年游击战争的艰难大家都知道的,因为仲弘元帅留下了不朽的诗篇《梅岭三章》。-----但是,有一些细节可能是大家所想不到的。。。。

也是上面的那本康大姐的文章,记载了在中央红军长征前,被命令留在苏区的陈毅元帅的一个故事:

“......

康克清又问(朱德):“那陈毅跟我们一起走吗?”

她之所以关心陈毅,不仅是因为陈毅把她带到了井冈山,还是因为前几天的一件事始终在她脑子里。

那天,她到总司令部作战室去,见到陈毅强力挣扎着坐在担架上正在跟朱德讲话。她一问,才知道陈毅不久前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屁股和大腿上被炸进不少炸弹的弹片,虽经手术,取出了几块碎片,但仍打着石膏带。

只听陈毅急切地对朱德说:“总司令,我请求跟红军一块走。我知道,目前已到了红军主力非转移不可的地步了。总司令,我正式向你提出,让我跟红军主力一块突围。我的伤很快就会好的。我还能继续指挥作战。总司令,千万不要把我留下......”

朱德拉着陈毅的手,沉重地说:“看来,红军突围势在必行。但你的请求,我一时还无法回答。我可以把你的意见转告他们,并表示我个人赞同的意见........现在,你的任务是安心养伤,争取更快一点恢复健康。”

当时,康克清见到陈毅那急迫,恳切的样子,就很替陈毅着急,今天听说红军真的要转移的时候,当然要打听陈毅的事了。

朱德缓缓地,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说:“已经决定他留在苏区坚持斗争。”

康克清急切地问:“你这个总司令替他说话也不管用吗?”

朱德又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无法改变了。”

臀部负伤的陈毅元帅,“挣扎地坐在”担架上向他的老战友求情的样子,实在让人百感交集,-----可悲伤的故事是,虽然陈毅元帅和朱老总是一起把八一起义带到井冈山的战友,他们俩还都是四川老乡,-----但结果陈毅元帅还是被留下了。------但这还不算最悲伤的,因为我们知道,陈毅元帅去法国留学时的几个好朋友,聂帅时任红一军团政委,另外一个就是周公,------但就连周公,也没有在这个时候,拉陈元帅一把。----有心的同学可以查查看此时周公的职位,就知道他是有这个能力的。

写到这里,可能会给同学们误导,以为原来陈元帅也不是那么英雄,----尤其是对照《梅岭三章》,更让人反差巨大。--------所以,俺对这段记载,元也是半信半疑,----直到后来俺又看到另外一份资料,:“1958年军内反教条会议期间,陈毅元帅发言:“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陈毅因负伤和江西根据地斗争需要,留下坚持游击战争,而没有参加长征。对此,陈毅说,他曾一度有所误解:认为是毛泽东“报一票之仇!”其实当时毛泽东也无权决定陈毅是否参加长征。陈毅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坦诚交心,自我批评精神,博得了与会同志的热烈鼓掌和好评。”-----这是陈毅元帅的自述,可见当时长征被留守时,陈毅元帅的确心有不甘。-----当然,他埋怨东哥是完全的误解,东哥自己的弟弟毛泽覃,他的一大同事加老乡何叔衡都留下了,----而且,也都牺牲了。

所以,看党史,必须要细,要看的多,----而且,还要注意不要先入为主。----否则,看下来失望会很多的。----其实对于俺而言,看到上面陈毅元帅的例子,并没有觉得突兀,也没有减少对他老人家的尊敬。-----在被留守前的不情愿,并不意味着在被留下后他不是一个英雄。事实上,在三年的游击战争中,陈毅元帅的表现毫无愧于他的光辉诗篇,险恶的环境有时候会使一个伟大人物更加坚强,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因此,还是那句话,如果用平易的心态,客观的态度来看党史,可能会是收获最大的方法。任何伟大的人物,都不是不可企及,也不是在每一方面都同样伟大的。只有我们以平常人的标准来看待他们,才能见到他们真正的伟大。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