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由陈毅调往中野谈起1 -- 老老狐狸
地覆天翻,尘埃落定后,后来者看历史,多关注战略、方针等宏大叙事,往往忽略抉择背后的历史背景、现实压力,以及对战略、方针的执行细节。
四野悍将钟伟,去世前同儿子谈“打胜仗”的法子:利用天时地利,一、以我之小部缠住敌之大部,以我之大部歼灭敌之小部,然后再对敌进行分割、歼灭;二、我先撤退,待敌追击中阵型散乱时对其攻击。在狐狸看来,这是“打仗”而不是“打胜仗”的法子,敌我双方态势相同,天时地利我与敌共,凭什么就一定我胜敌败。钟伟的隐含前提是:我之小部必能缠住敌之大部,我之大部必能歼灭敌之小部,敌之阵型必先散乱出现破绽。
47年5月,华野“百万军中强取上将首级”,在孟良崮地区将号称国军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第74师团团围住。从介公、小鬼、墨三到汤恩伯、张宗灵都无中计之沉重,反而兴奋于抓住了TG主力,正好决战。74师上孟良崮时,将水冷式重机枪带上了山,结果,山上无水,天不下雨,最有威力的武器竟无用武之地。是时,华野五个纵队【是役,华野共9个纵队参战,其中5个纵队围歼,4个纵队阻援任务】围攻74师3万余众,外围国军10个整编师向华野向心攻击。黄伯韬的整编25师已经攻击到74师的炮火射程之内,华野4纵一个营正好路过1纵天马山阻击阵地,被紧急转用,这支主力军的投入,立即转变了情势,把已冲到山顶的国军压了下去。
为何每每都是TG坚持到了最后五分钟,TG攻必克、守必固,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狐狸少时为战略党人,面对地图,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后来关注小人物、小事件,企图从散乱的塔罗牌找到密码。至于现在,我是打入体制党内部的打脸党。
单以47年中的形势而论,介公以陕北和山东为重点的战略相当不错【依托地利,以小部牵制刘邓,以绝对优势兵力直击TG要害/反过来看,也可以说:TG以陕北、山东牵制国军主力,让其柔软的下腹部暴露在刘邓铁拳之下!】。作为TG当时唯一能机动作战的重兵集团,刘邓无非三个选择:其一,北上与提辖汇合,扫清华北。此举难度在于晋中、归绥、平津有几个硬核桃,若东北国军移重兵厚集于北宁路北段,与华北北部傅作义集团背靠背,待肃清陕北、山东,国军兵力由西、南转用至华北,TG难以避免在实力对比差距明显的情况下与国军决战。其二,一路进西北,一路下东南,直接支援陕北、山东。47年5月4日军委致刘邓,陈谢,陈粟,并告彭习的电报即有此意。此举难度在于不能立即改变西北战场力量对比,且陕北难以支撑对陈四的供应。其三,全军南下,以机动兵团击敌之柔软下腹,围魏救赵,拉动进攻陕北、山东的国军【围魏救赵的前提是赵尚可支撑一阵子】,即便陕北、山东作战不利退入华北,亦有主力在中原和国军纠缠,大家在关内打乱仗,不致被一举逼到决战的境地。
在狐狸看来,TG47年的兵进中原的战略绝非简单出于太祖的“跃进”情结,有其现实压力的必然,其决策也是一个与现实渐进互动的过程。5月4日还在谈:“……(一)刘邓陈粟两军任务是协力击破顾祝同系统。(二)晋南(陈谢)陕北两军任务是协力击破胡宗南系统。……(四)陈谢主力(四个旅)在现地工作待命,随时准备从下流或从上流渡河,受彭习指挥,歼灭胡宗南及其他杂顽,收复延安,保卫陕甘宁,夺取大西北。……”【此时石帅的蟠龙战役还未完全结束】,7月19日就变成:“……陈谢纵队使用方向改为渡河南进,首先攻占潼洛郑段,歼灭该区敌人,并调动胡军相机歼灭之。尔后向豫西、陕南、鄂北进击,创建鄂豫陕边区根据地,作为夺取大西北之一翼。……”,7月23日直接要求刘邓:“……除扫清过路小敌及民团外,不打陇海,不打新黄河以东,亦不打平汉路,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此时背景为:石帅的蟠龙战役全胜后又组织了陇东、三边战役,陈粟孟良崮全歼整编74师,刘邓渡河后鲁西南大捷,局势已有明显变化】
【PS:刘邓是南下大别山还是留淮北更好,至今仍有争论,从结果看,留淮北打大仗,会同华野外线五个纵队总兵力超过20万,可能比刘邓进出大别山拖成半残好,但当时一个背景是介公可能再掘黄河河堤】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那转战陕北算不算直接指挥呢? 3 雪里蕻 字112 2008-11-24 18:55:13
🙂请教一下,刘邓主力撤出后,大别山是谁的根据地? 4 达雅 字332 2008-11-24 18:17:45
🙂前面全白说了。。。。 1 rul 字177 2008-12-15 00:04:54
🙂【原创】由陈毅调往中野谈起9 太祖的“跃进”情结2
🙂刘邓跃进大别山的意义不在于本身得失 53 电子赵括 字1101 2008-11-24 08: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