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小杂感·“焚书”·小别的话(1) -- 陈郢客
【时易事变,理想均非想象】
朱元璋去宰相,——为君权限制相权。然而他想不到,强悍之主尚可维持,譬如自己,譬如朱棣。然而,好吧,内阁大学士不管是否名正言顺,亦组成事实上的内阁。首辅职责必亦不小。嘉靖算顶顶聪明的主儿,文官集团怎么也得存两派,否则,我惨矣!他喜欢不那么强悍的顺己的,先有张璁,后有严嵩。然而,一个皇帝再聪明,再云里雾里,被人摸熟了,仍可以借机玩他用他。虽嘉靖不能幸免。至于崇祯,聪明的自能玩他于股掌:若要保某人,刻意重判,崇祯一看不对劲儿,自然轻轻轻判;若要害某人,刻意轻判,你等着皇帝下刀吧。崇祯废了魏忠贤,自己跳将出来和文臣单干,更多辛苦,亦更多绝望。王承恩、曹化淳这些太监,到底觉得更亲近些。明太监不同于汉、唐,大体在皇帝掌握手中,是为“圣具”。没有皇帝和文官集团的博弈,难有如此太监体制。明、清太监殊途,不可并论。
清代厚待八旗子弟,——最终旗人颇多流落当妓女的。胡适1920年在《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中专门提到这一细节:“还有本地(注:指北京)的娼妓,多半是旗人当的。我们对于这事,就要研究北京的旗人,她们受了什么影响,致使一部分的人堕落。……”
【变变变!哪有100分的制度】
制度解决问题,制度亦产生问题。
若唐不博纳众收,——无唐帝国之辉煌,——当然,未必会出来安禄山。每条道路上都有坑,不走这条路,自然不跌这个坑,然而别的路上自然也有坑。
宋最怕割据,距唐不远,见了五代十国;太祖黄袍怎么来的,亦心知肚明。那好,杯酒释兵权——宋代气象宽厚,然而军事便弱,终被元亡。读书人说话向来惊人: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明代赶蒙元皇帝入大漠,——认了元的“正朔”。“东林点将录”中智多星缪昌期和明末清初著名人士冒辟疆,祖上均是蒙古人。民族融合,便体现在此处。明太祖重农低税,后世工商业难收,——盐专买的实情是:百姓享其高价,国家颇少好处,全被中间蠹虫食尽了。所谓完美创意,在现实面前,总难免捉襟见肘。
obama一出,这亦是美帝国行至中期的体现:不变,难为;变,亦不易。
【拿100分套别人,很容易;拿100分套自己,肯不肯?】
如果你在明朝中后期当皇帝:
娶几个妃子,自有偏重,大臣要上书;
皇后身体不好,移居,大臣也要上书:你为啥少与她同房?
那你像弘治皇帝学习,一夫一妻,做到极致——
过几年,大臣又会上书:这个子嗣问题……
弘治皇帝做皇帝做得太成功,也太压抑,某夜失眠,不得不央求大臣,可否免朝一日?
他只做了八年皇帝。儿子是正德。
儒学庄重,仪式繁琐,朝朝日日——英雄老朱,哪里会想到,子孙被套牢的样子。(上学时逃过课的人且思量一二。上面开会下面看小说打过毛衣或走过神的人且思量一二。……)正德以自己的方式有所反抗,未果。譬如说经筵,皇帝若不正容肃听,讲师们亦有办法修理的。正德唯有将他们升官,升得远远的。
万历年幼登基,遇上了张居正。张居正擅变通,以皇帝需读书长进的名义,一旬之中,逢三、六、九日早朝,其他日子则不朝。……另一个巧合是:嘉靖和万历统治时间最久,然而两人均多年不愿上朝。奏折还是读的。抗倭这一役,亦是万历下了大决心。
老朱读书还是少,想不到读书人会拿着理念中的完美天子套其子孙,——100分实令人压力过大,无所适从;况且,徐阶们东林党人远非完美。幻灭之后,逃避(万历)还是绝望(崇祯)?
言官思维,今日犹存。不是100就是0甚至负分。
鲁迅是不能看一场电影的。即使他诚恳地说,“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学习上的。”
民主崇拜症中:人家千好万好,我们千不好万不好;面对李书福这样不信邪的,又势利地骂其“土”。
王氏心学本是救理学“虚伪,道德杀人”之弊;当然,各行均有上流下等,混世的自然高兴捧着王学“酒肉穿肠过”且能“标新立异”,士林正气分子又自然看不顺眼,视其“以仁义为桎梏,以礼法为土苴,以日用为尘缘,以砥节砺行为意气用事,以阉然媚世为万物一体,以委曲迁就为无可无不可,以猖狂无忌为不好名,以临难苟免为圣人无死地,以顽钝无耻为不动人心者矣!”
我再讲一个东林要人缪昌期的故事。
据明《先拨志始》记载:
“翰林冯铨者,涿州人,年少而美,同馆颇狎之,左谕德缪昌期狎之尤甚。铨之父冯盛明为辽阳兵备,因边患望风南奔。铨求援于诸君子甚哀,而曲事昌期更至。昌期每侮之众人中,铨大不堪,以此怀恨欲报。铨素与魏忠贤侄魏良卿善,至是致书良卿,极言外廷不足虑,因导之行廷杖以兴大狱,排陷众人,且又时时暗将廷事情密报忠贤,使为之备。”
这已经不是一个bl故事了,而是一个翰林院中霸王上弓,示以羞辱的故事了。罗兰夫人有言:有多少罪恶假正义之名?
二战后,所谓法奸女流被剃阴阳头,《广岛之恋》有示;《黑皮书》是一部好电影,显示有人会被剃阴阳头,也有同伴告别德国人马上投入英国人怀里,仍旧乘吉普车,仍旧搂着权势之人。
文革中种种异行自有来处,颇有来处,哪里是天上掉下来的?而且,将来也未必会全然消失。
冯铨任翰林时二十左右,缪昌期50有余。文弱青年救父无径,反被羞辱,——投了魏忠贤;天启一朝本不动廷杖,就此又开了头。缪昌期被迫害而死,大义凛然。北人冯铨,多受南人所轻,积怨匪浅。顺治元年(1644年)降清。“清睿王多尔衮入京师,录用明朝旧臣,首征铨。铨闻召即至,以大学士原衔入内院佐理机务。二年(1645年)授弘文院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时缔构伊始,满汉臣僚争权斗争甚烈。铨老猾,因宠有术,于诸旧臣中被独厚,陈名夏、陈之遴弗及也。”开科取士,多取北人。换了满人主子,顺治11年,冯铨尚和南方汉官斗得一塌糊涂(借陈名夏案弹劾41名南方人),几近不死不休。一叹。
缪昌期在东林党人中属激进一支。崇祯清算魏忠贤,为东林党人平反。其好友姚希孟亦属激进,同左光斗、周宗建等人并不和睦。于是,他极力阻止皇帝赐予左、周二人谥号,东林余系内部纷争又起。崇祯深恶党争,一纸令下,所有东林人物“皆不获谥”。直到南明福王时,缪昌期才获谥“文贞”,李应升才获谥“忠毅”。二叹。
姚希孟颇有文名,他的书清代被毁得厉害。《先拨志始》康熙朝就被禁了。……基本上,爷爷没盯紧的,孙子乾隆继续上。乾隆的眼界厉害,毁书太多;他老子雍正一比,到底还敦厚了。三叹。
鲁迅1935年12月《病后杂谈之余》,其中“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更是深沉悲痛之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张居正的获罪无关体制 2 纪琮 字386 2008-11-20 14:27:48
🙂可是文官借万历之手进行报复,也严酷十分 冯唐易老 字226 2008-11-20 20:37:59
🙂在倒张的问题上万历和文官集团是一致的 纪琮 字124 2008-11-21 05:58:09
🙂【原创】小杂感·“焚书”·小别的话(20)
🙂宰相起到平衡皇权的作用 3 纪琮 字1694 2008-11-20 16:06:33
🙂皇帝也不好做 3 冯唐易老 字708 2008-11-20 03:22:11
🙂【原创】小杂感·“焚书”·小别的话(19) 43 陈郢客 字4098 2008-11-19 21:23:41
🙂理想军人态。 投入 字107 2010-12-02 20: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