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魂兮归来:1 -- 黄河故人

共:💬124 🌺126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桦甸游击队的资料

东北抗日联军在桦甸武装斗争大事记(1931.9-----1949.9)

http://www.jlhdda.com/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1336

红石砬子抗日游击根据地是1932年开辟的,在磐石县委的主持下,同年6月,在磐东呼兰境内的小孤山成立了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扩大了抗日武装队伍。后来,由于受当时党内“左”倾路线的影响,队伍受到严重挫折,到桦甸境内隐蔽,等待省委派人来指导。同年11月,满洲省委候补委员、军委代理书记、巡视员杨靖宇(当时化名张贯一)在桦甸常山屯找到了磐石中心县委主要领导成员和工农反日义勇军指战员。指出要在磐石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并按省委的决定将义勇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中心县委机关、南满游击队总部和重要后勤部门均设在西玻璃河套,初步形成了抗日根据地。后来又将根据地扩展到与西玻璃河套相连的红石砬子山区。这块方圆百余里的根据地称为红石砬子抗日游击根据地。

以红石砬子抗日游击根据地为中心的抗日游击区,遍地森林,古木参天,适宜游击作战。从1933年1月末至4月末,南满游击队在群众抗日武装组织的配合下,粉碎了日伪军对根据地的4次大规模进攻。在游击区与敌军进行大小战斗60余次,有时多日连续作战。结果南满游击队不但没有被打垮,反而得到了发展壮大,队员由百余人发展到350余人,并且从敌军手中缴获了一批新式武器武装了自己。又由于起义的伪军迫击炮连参加了南满游击队,使游击队有了迫击炮,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都得到了巩固和发展。1933年5月31日,杨靖宇在写给中共满洲省委的报告中,曾概括地讲到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的情形:“因为中国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逐渐发展,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四次‘围剿’,加强了自己的战斗力,大大地提高了党在群众中有威信,声势上威胁着南满各大城市,而更较广泛地推动起抗日怒潮,创造了红石砬子一带东西南北几十里的农民协会的根据地,故日本帝国主义、满洲国的统治更是仅仅限于城市内和铁路沿线,在乡村中完全是游击队、抗日义勇军统治着。”

此后的6、7、8几个月间,南满游击队在杨靖宇率领下,联合各路抗日义勇军、山林队取得了进攻磐、伊两县交界处的大兴川伪军营、攻打营城子、破坏吉海铁路、进攻桦北和吉林七区八区、围攻呼兰镇等多次重大胜利。

南满游击队越战越强,红石砬子抗日游击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磐石中心县委领导下的磐石一带的抗日斗争烈火越烧越旺。这里主要是红军游击队和农民自卫队、青年义勇军等工农抗日武装活动的地方。

红石砬子抗日游击根据地,虽然存在的时间很短,形态也不够完备,但它确实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创建的第一块抗日游击根据地。这里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早的抗日武装—赤色游击队的诞生地,也可以说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的摇篮。党培养的无数磐石优秀儿女,曾在这里为保卫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勇抗争,将热血洒在磐石地区或南满的广大抗日战场上。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垂不朽。

http://www.gotojilin.com:8095/travel/page/content.do;jsessionid=F5C2D2133EDF973EE5B9844EC9E426F3?method=getContent&forward=showContent&contentId=5e2960dd1510d7730115164beb24000c

南满地区游击队的建立

http://www.jlplib.com.cn/myweb5/bjzl26.htm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