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那年庐山(十一)毛彭旧事 -- 史文恭
但80年代以后官方评价变成完全正面. 虽说这种舆论转向是处于某种需要(民族立场,统战目的,等等), 可以想象今后很长时间这种评价一直会保持下去. 到底是批评者更有远见, 还是百团大战更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诚然, 百团大战增加了自己的负担, 减轻了国民政府的压力, 可是从民族整体来说抗战本来就要付出重大牺牲. 彭德怀检讨说是"是民族义愤模糊了阶级立场". 就是这么回事.
国民党的抗战战略, 无论在设计层面还是在实行层面, 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其具体执行能力的限制. 这与其说是设计者的过失, 还不如说是执行者能力的差别. 毛泽东比当时其他共产党内党政军领导人的优越之处在于, 他一直坚定推行游击战, 一直在耐心的说服其他军队领导避免消耗战. 他虽然也有反复, 但常常也是第一个清醒过来的. 更不用提那著名的七分发展两份应付了(如果有一天他也失势了, 说他个机会主义路线不过为吧). 他找到了最适合共产党敌后抗战的战略, 但这不太适用于国民政府.
日军在41年改变战略, 推出了长期作战指导计划和大东亚长期战争纲要, 开始加强占领区内部的物资获取和治安整肃, 这一系列动作拿TG一贯的话来说, 有必然也有偶然. 从大的方向来说, 中国占领区在日军战略层面上始终具有一定的意义, 既不可低估, 但在日军开始西太平洋的争夺后, 也不可高估. 日军的整体战略调整总会导致对撤向内地的国民政府采取守势, 确保占领地的物资掠夺, 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东南亚上面. 这样一来, 日军中国派遣军的兵力加强是必然选择. 八路军在41年遭受的损失, 直到44年才全部恢复过来, 这么好几个年头, 难道不发动百团大战, 不招惹敌人, 敌人就不来对付你吗?
至于说反攻阶段, 没有美军太平战场的一系列重大胜利, 对于八路军来说实在是非常遥远的事. 战斗素养上, 在41-44年主力部队化整为零, 野战部队在达到相当兵力规模的运动战中恐怕不那么容易适应. 另外歼灭战, 攻坚战都需要相应的重火力支持, 这在八路军也相当欠缺. 直到45年日军投降以后, 八路军在反攻日军重点防守的中型城市时都还非常吃力. 这还是在45年中国派遣军的兵员和装备都严重下滑的情况下. 看看百团大战的关家垴, 可以想见如果日军以大队联队级别进行战斗, 八路军即便勉力进行歼灭战战略, 也会损失巨大.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8 层
🙂百团的战术指挥上和发起时机上都有问题 4 雪里蕻 字332 2008-11-02 05:24:57
🙂日军的大扫荡 2 leqian 字792 2008-11-03 10:07:02
🙂百团之后日军华北方面军进行了几项措施 10 雪里蕻 字901 2008-11-03 18:41:31
🙂百团大战在文革前的确是受批判的对象,
🙂游击战不等于“不招惹敌人” 16 雪里蕻 字762 2008-11-03 22:35:18
🙂百团大战的问题还在于,彭总似乎没有得到中央的最后批准 2 kmy1810 字30 2008-11-02 07:59:25
🙂对,搞这么大一个战役越权也是大问题 4 雪里蕻 字489 2008-11-02 17:42:05
🙂华北兵源的抽调的确是后期 2 青色水 字594 2008-11-02 05: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