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如夫人和同进士 -- 谭伯牛

共:💬32 🌺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如夫人和同进士

伯牛按:遵命文章,请勿转贴。谢谢。

今日大学,有公费生、自费生之别。这个区别,不仅仅是每年多花、少花几千块钱的区别,而隐隐有能力高低、脸面显晦的划分。旧时科举考试,也有这么个问题。

清代每科考毕,录取人数自一百馀名至四百馀名不等,分为三甲。头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第一名,称“传胪”(初、三甲头名亦称传胪,后仅用于二甲头名),中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人数最多,赐同进士出身。这个“同”字,其实,就是“不同”的意思。例如,骂人,说:你是个什么玩艺?其实,就在说:你不是个玩意。是与不是,同与不同,一个道理。

十年寒窗,几次复读,总算入了三甲,排名在孙山以前,固然令人欣慰;可是,“进士出身”前面加个“同”字,不免令人尴尬。就好似饥肠辘辘之时,旁人端上好饭好菜,却赫然发现盘中粘着一只青头苍蝇,为肚肠计,不能不伸筷子,一伸筷子,又恶心得难受。因此,稍稍自尊自爱之徒,都会将“同进士出身”当作一分不能一洗了之的难言之隐。

此外,对读书应考者来说,黄榜题名后的最大荣耀,就是进入翰林院这个玉堂清贵之地。可是,依照常情,厕身第三甲者,很难有机会进入翰林院。

青年曾国藩不但自尊自爱,还特别喜欢读书治学;可是,很不幸,道光十八年的殿试,他就只是入围三甲,不仅出身要“同”,而且翰林要等。不幸中的万幸,这年,他碰到了爱惜人才、乐于助人的长沙人劳崇光。劳崇光见曾乡亲所愿不遂,郁闷欲死,乃跑前跑后,费钱费力,为他“运动”了一个翰林院庶吉士的资格。庶吉士,相当于翰林院的预科,还不能算翰林院的正式编制;和“同进士出身”相较,有异曲同工之苦。但是,由同进士而庶吉士,总算能椭圆其梦,村长也是干部嘛。

不过,日后的曾国藩成了中兴英雄,每一念及个人档案中这一段不算风光的记录,还是无法释怀。所谓英雄不问出身,一般来讲,专针对行伍出身而言;一旦入了文网,对这种出身,就往往讳言之。今日农工商吏,一朝发达,首要之事,即是钻山打洞搞张文凭、补个出身,也算是这种心理的传承。但是,腐朽的旧社会自上而下,却很看重那张文凭,任你使尽解数,依然顽固的坚持“惟名与器不可假人”的封建思想。因此,曾国藩纵然封侯拜相,极尽荣光,却也没办法去掉那个讨厌的“同”字。

不能洗底,只有免提。你不说,我不说,大家都不说,就让那“同”字随风而去吧。除了装聋作哑,没有更好的办法。但是,历朝历代,皇帝的禁讳也时常被人触犯;终其一生,曾国藩这个痛处倘若不被人揣上一脚,那未免有悖于“历史之长期合理性”。谁来揣这一脚?历史选择了李元度。

一日饭后,曾国藩与幕客们休闲扯淡,出了个上联求对,联云:“如夫人”。按:如夫人就是小老婆,如者,实不如也;引申之,此联其实有七个字:“如夫人不如夫人”。如前所述,同者,即不同也;可以揣想,在座才子脑中闪现的佳对,十之八九都是“同进士”;明摆着,同进士非同进士嘛。只是,李元度口舌伶俐,一举抢答成功,脱口而出:“同进士”。

我估计,自保和殿传胪(唱名)以来,几历三十年之久,曾国藩就从未听人当面说过这三个字。想不到,今天听得如此亲切,自然而然,面色大变。自然而然,不欢而散。

六十老翁,终于看不破一个“同”字。可叹。只是,世间之人,搞得清同与不同其实无甚区别的,又有几个?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