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太原沧桑 一 ZT -- uibeacct

共:💬44 🌺3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十五章 乱世英雄之幽云十六州 Re:太原沧桑 一 ZT

沧桑阅尽话太原第十五章 乱世英雄之幽云十六州

  公元 932年,后唐明宗李嗣源派遣他的女婿石敬瑭出任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晋阳城迎来了它的新主人。

  虽然富贵后的石敬瑭自称春秋卫国石大夫和汉丞相石奋是他的先祖,但却改变不了自己世代沙陀族的血统,他的父亲是李克用的部将,名叫臬捩鸡,一个现代人看来很有个性的名字。出生于太原的石敬瑭朴实稳重,寡言少笑,喜好兵法,古代名将李牧、周亚夫是他尊崇的楷模。石敬瑭射术精良,李嗣源器重他的才干,将自己的亲军“左射军”交其统领,后来又将他招为女婿。

  石敬瑭成名于晋梁夹河苦战时期,曾在晋军受到突袭的危急时刻率领十余名骑兵纵横驰奔于敌阵之中势如破竹,连一向骁勇异常的李存勖也由衷地赞叹道:“人们说将门出将,这句话果然不假!”公元 926年,受命镇压魏州兵变的李嗣源被部下劫持拥立为皇帝,就在他举棋不定的时候,政治上更有远见的石敬瑭分析了严峻的形势之后,自告奋勇以三百骑兵为先锋夺取大梁,为李嗣源登基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石敬瑭受到继位的后唐闵帝及其谋臣的猜忌,将他和手握重兵的凤翔节度使李从珂调任,借此来削弱他们的实力。李从珂拒不受命,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率兵攻入洛阳,闵帝在百名亲骑的保护下出逃,路遇回京接受调任的石敬瑭,居心叵测的石敬瑭以闵帝随从有叛变之心为借口将他们全部诛杀,把闵帝孤身一人留在卫州驿站扬长而去,从而导致了闵帝被李从珂派人缢杀的结局。

  李从珂即位不久,在一些大臣的劝说下,将大病初愈的石敬瑭官复原职,但二人之间的相互猜忌却并未因此化解。一向与李从珂不睦的石敬瑭回到晋阳之后,开始积蓄力量,不断以防备契丹为由要求朝廷增兵运粮。这一年夏天,朝廷派遣使臣来到石敬瑭军中,向军士们发放夏装,并宣旨抚慰,深受感动的士卒四次高呼万岁,石敬瑭因此命令部将处斩了三十六名带头谢恩的军官和士卒,此举无非是想象后世的年羹尧一样,建立一支不受君命听将令,完全服从于自己的私家军队,石敬瑭拥兵自重的野心暴露无遗。

  公元 936年,石敬瑭上书请求调任到内地军镇,借以试探朝廷的态度,李从珂考虑再三,在意识到有可能招致变乱的情况下调任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诏书下到晋阳,石敬瑭召集下属商议对策,大将刘知远说:“明公统军多年,从望所归,凭借晋阳的有利地势和精锐部队,一定可能成就霸业,怎么可以受制于一纸诏书而自投虎口呢。”石敬瑭最终下定了起兵的决心,上书以李从珂不是先帝亲子为由要求他传位于许王,公开与后唐朝廷决裂,绰号“张生铁”的后唐大将张敬达不久奉命率军三万兵临晋阳城下。

  然而,以当时的实力,石敬瑭还不足以抗衡李从珂,谋臣桑维翰因此提出了借助契丹力量的建议。

  契丹是古代鲜卑族的一支,朱温称帝的那一年,耶律阿保机被推举为契丹首领,九年后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契丹据有中国北部和东北部幅员辽阔的广大地区,凭借兵强马壮多次南侵。阿保机曾经率兵骚扰云州,晋王李克用北上与之会盟,结为兄弟,相约共讨朱温,因为双方会盟有怀想仁人之意,所以,会盟之地得名“怀仁”,至今沿用。但背信弃义的阿保机后来却投靠了朱温,李克用因此在去世前留下一支箭嘱托李存勖北击契丹,四年后,李存勖率领以步兵为主力的十万晋军,在幽州大破号称三十万的契丹骑兵,完成了李克用的遗愿。此后,双方又发生多次战争,觊觎中原的契丹成为后唐王朝的主要威胁之一,也正因为于此,负有北部边防重任的石敬瑭才得以积蓄起使他产生反叛之心的军事实力。

  面对大兵压境,石敬瑭让桑维翰草表向契丹称臣,以父子相称,以求得契丹出兵相救,并许诺事成之后割让北方诸州做为酬谢。对此,石敬瑭最为信任的大将刘知远提出了劝阻,并且指出,此举将会使契丹成为中原的心腹大患而令人追悔莫及。然而,利令智昏的石敬瑭早已将国家利益与民族大义置之不顾,他的眼里此时只有他个人的一已私利。

  就在攻守双方激战两个多月相持不下的时候,耶律德光率领旌旗连绵五十余里的五万契丹骑兵长驱直入三千里,直抵晋阳城北虎北口,当日即与后唐军队沿汾河展开激战,杀死后唐步兵近万人,后唐骑兵败归晋阳城南的晋安寨。率军出城助战的刘知远也俘获后唐降卒千余人,因为惧怕他们反复而全部诛杀。

  当天晚上,石敬瑭出晋阳北门会见耶律德光,两人握手言欢,相见恨晚。不久,三十四岁的耶律德光扶立四十五岁的石敬瑭为儿皇帝,石敬瑭穿着耶律德光脱下的契丹皇袍在晋阳城东南的柳林营地筑坛举行了即位仪式,国号大晋,史称后晋。

  尽管比耶律德光小十一岁,但石敬瑭这个儿皇帝却颇有孝心,不仅割让幽云十六州,还答应每年贡帛三十万匹,也就是说,人口不足三十万的契丹族平均每人每年都可以得到一匹绢帛。当石敬瑭准备从子侄中挑选一人镇守晋阳时,也诚惶诚恐地征求耶律德光的意见,虽然身材矮小但相貌与石敬瑭颇为相似侄儿石重贵被一眼看中,任命为北京留守、太原尹、河东节度使。

  坚守晋安寨数月的五万后唐士卒在部将杨光远斩杀主帅张敬达之后投降,石敬瑭率兵南下,李从珂举火自焚,后唐灭亡,后晋王朝开始了对中原的统治。

  石敬瑭在位六年,向契丹派遣使者四十三次,唯唯诺诺,如履薄冰,既不改得罪契丹,又惧怕手握重兵的大将杨光远、刘知远,忧郁成疾,五十一岁时便在屈辱中死去,他这个皇帝当得好没滋味。石敬瑭的侄儿石重贵即位五年后,被南侵的契丹军队掳往黄龙府,受尽凌辱与苦难,最后竟不知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悲惨的皇帝,被后世史家称为“出帝”。

  在此前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少数民族无休无止的杀伐争战中,沿长城一线的险峻地形始终是以步兵为主的中原军队抗击北方游牧民族骑兵部队的天然屏障。幽云十六州恰好就处在这条重要的军事防御线上,其中幽、蓟等十二州位于河北北部,云、应、寰、朔四州位于山西北部,幽州和云州后来成为辽国的南京和西京,因为幽州在辽代又叫燕京,所以后人也把它们称作燕云十六州,长城要隘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雁门关都在这一带。幽云十六州一失,北部边防从此几乎无险可守,胡人铁骑纵横驰奔于繁华富庶的千里平原,昼夜即可饮马黄河。正因为如此,割让幽云十六州,成为影响中国政治格局和历史进程的一件大事,此后四百余年中,收复幽云十六州成为每一个中原王朝梦寐以求的理想。

  不论是为了抗拒敌军以求自保还是为了实现个人野心实出无奈,这都不能成为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的理由,开中国历史割地于异族先例的罪行,不仅是他个人永远也洗刷不清的污点,也成为中华民族的惨痛教训。不论英雄还是枭雄,五代乱世那些叱咤风云的帝王将相对于现代人来说大多已经陌生,但每一个学习过中国历史的中学生都知道石敬瑭这个名字和他名字前儿皇帝的耻辱称谓,石敬瑭的故事告诉后人,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那些为了个人、党派私利而失去大好河山的行为永远都不会被历史和民族所原谅。

  太原人石敬瑭因为割让幽云十六州而遗臭万年,而太原杨家将却因为在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战争中血洒疆场而流芳百世。

  杨家将满门忠烈的传奇故事是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历史演义,通过评书、小说、连环画、戏曲、影视以及民间的口头传承,《金沙滩》、《李陵碑》、《大破天门阵》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几乎为每一个人耳熟能详,然而,演义毕竟不等同于历史,随着杨家将故事的深入人心,以至于人们分不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演义和传说。

  据《宋史》记载,杨业是并州太原人,一些学者经过研究认为,杨家将的祖籍是曾以“火山”为名的山西河曲,杨业的父亲杨信曾做过麟州刺史,杨家一门后来分支出麟州杨氏、太原杨氏、代州杨氏和播州杨氏,杨业就是太原杨氏的始祖。

  原名杨崇贵的杨业从年青时代就开始在以晋阳为国都的北汉割据政权担任军职,因为军功显赫而被北汉皇帝赐名为刘继业,杨业是他归宋恢复本姓之后的名字。

  在杨家将故事中,虽然杨业又被称为金刀令公,但他的儿子们用的都是枪,《说岳全传》中战死于小商河的杨氏后人杨再兴用的也是枪,连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杨康的父亲,那个自称杨家后人的杨铁心最后也是自尽于自己的铁枪之下。其实杨家擅长枪法是有历史根据的,长枪是古代步兵的主力兵器,杨业自创或是家传的枪法名叫梨花枪,世称三十六路花枪,《新义录》中记载说,天下有十七家枪法名家,杨家三十六路花枪就是其中之一。正是凭借精湛的武艺和骄人的战绩,杨业早在归宋之前就为自己赢得了“杨无敌”的美誉。

  不过,在《宋史》的有关史料中,却几乎见不到杨业无敌的战绩,倒是留下了他一次次败于宋军的记载,杨业也曾因此被一度停职。

  为了完成统一大业、消灭最后一个割据势力北汉政权,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三下河东,兵临晋阳,具体内容我们将在以后章节中详细记叙,这里只介绍一下杨业抗宋与归宋的情况。

  公元 963年,宋将李继勋进攻北汉,杨业与他的同僚在榆次一带战败后退守汾河桥,宋军夺桥后进逼到晋阳西城外,被杨业等北汉将领击退,这是史书中记载的杨业与宋军的第一次交锋。第二年,赵匡胤御驾亲征,杨业在争夺汾河桥的战斗中失利,损伤千余人后退回晋阳,正是这次战斗之后,杨业一度被解除兵权。一个月之后,杨业率领数百士卒出击围城的宋军,被宋将党进击退,杨业缒城回到晋阳。这一年五月,宋军在久攻不克、北汉的契丹援军赶到的情况下撤退,杨业与北汉诸将率兵追击,获得大量的军粮及战利品。此后,杨业在洪洞两度败于宋军,所部死伤千人。

  其实事实未必如此,在与敌军的争战记录中,夸胜讳败是十分常见的,所以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交战双方常常在战后都宣称自己取得了胜利。杨业在一次次力量悬殊、寡不敌众的交锋中,所受的损失不过是死伤千人,这甚至没有超出一次战斗的正常消耗。北汉之所以能与北宋抗衡二十余年,以弱小的国势成为最后一个被消灭的割据势力,除了契丹远水难解近渴的军援、太原险固的地理优势之外,杨业等北汉将领功不可没,须知北汉王朝在最后倾覆的时候控制的民户只有三万五千二百余户,否则素闻杨业威名的宋太宗怎么会那样渴望收归杨业。遗憾的是,建国二十九的北汉王朝竟然没有设立史官,杨业忠心保卫北汉的战绩就这样在宋朝史官的笔下佚散无踪了。

  事实上,抗拒北宋统一战争的杨业更是一位洞悉历史进程、顺应时代潮流的智者,正因为如此,他才建议北汉皇帝刘继元突袭契丹援军归降宋朝以实现民族的统一而共御外侮。杨业的建议被拒绝,但没有想到的是,坚守晋阳战斗到最后一刻的,不是据说素怀英气的刘继元,而是忠于职守的杨业,而且杨业是在接到已经投降的刘继元的命令之后,才在一腔悲愤之中解甲弃守的。

  前面说过,收复幽云十六州以及沦陷的其它三州始终是每一个中原王朝梦寐以求的理想,石敬瑭之后,中原王朝为收复幽云十六州而组织的北伐主要有四次。公元 946年,后晋皇帝石重贵北伐,这次北伐的结果是全军投降后晋灭亡。公元 959年,周世宗柴荣率领水陆两军北伐,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收复了宁、莫、瀛、易四州,但却因为柴荣病重以及部分将领的异议而收兵,一个月后,柴荣病逝。二十年后,挟平灭北汉之余威,宋太宗赵光义想一鼓作气收复幽州,然而,这支刚刚攻占太原的胜利之师同时也是一支不堪再战的疲惫之师,最终惨败于高梁河战役,赵光义身中两箭,乘坐驴车仓惶南逃,收复幽云十六州的第三次北伐遂告失败。

  杨业归宋七年后,宋太宗赵光义趁着辽国母寡子幼,集结兵力三十万,兵分三路,挥师北伐,杨业做为副帅参加了以潘美为主帅的西路北伐。然而,东路主帅曹彬违背既定策略,急功近利,孤军冒进,招致惨败,并最终影响到整个战局,赵光义被迫下令全线撤退,雍熙北伐宣告失败。

  虽然北汉王朝执行的是一条联辽抗宋的战略,但据学者研究,“杨无敌”的美誉却是得名于汉辽关系一度紧张、杨业率兵防御契丹期间,辽将耶律斜轸一句“与我国角胜三十余年”也应证了这一点。正因为杨业有着与契丹作战的经验,所以赵太宗才会在他归宋不久即以“老于边事”的原因委以北部边防重任镇守代州,而潘美从这个时候开始就成为他的顶头上司。在这一时期,杨业屡次击败辽兵的进犯,以至于辽军一看到他的旌旗就撤兵退去而不敢与之交锋,杨业也与潘美因为击退辽军而同时获得升迁。

  雍熙北伐开始后,潘美、杨业率领的西路军进展顺利,收复了山西北方州县,杨延昭部与中路军田重进所部胜利会师。东路军失利后,西路军已成孤军之势,将受到辽军全力反攻,赵光义在下令撤军的同时,命令西路军护送二十余万云、应、寰、朔四州汉族及其它少数民族百姓内迁。

  然而,在如何掩护百姓撤离这一问题上,杨业与监军王?Х⑸?严重分歧。当时寰州已经再次失陷,杨业主张兵出繁峙,从侧翼吸引辽军,掩护三州百姓依次撤离,而监军王?г蛞?求杨业兵出寰州,正面阻击辽军主力持行掩护任务。此时,另一位监军刘文裕赞同王?У闹髡牛?而主帅潘美也默许了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杨业被迫持行这一错误决策,在极为不利的形势下孤军出战,临行前与潘美约定宋军在陈家谷接应。

  第二天下午,当突出重围的杨业退至陈家谷时,负责接应的伏兵早已撤离,骁勇善战的杨业最终中箭落马,被辽兵俘获,杨业绝食三天后殉国,时年五十五岁。

  令人悲愤的是,同样是为国捐躯,朝廷最初对杨业的抚恤还不如比他低四级的贺怀浦,对此,唯一的解释就是有人隐瞒了杨业牺牲的真实情况。不久,宋廷修正错误,追赠杨业为太尉、大同节度,并厚恤杨家,对杨业之死负有主要责任的监军王?Ш土跷脑6急怀?名,分别流放金州与登州,而对同样负有重要责任的潘美的处分就相对轻得多,只是削去了三个虚衔,这大概与他是赵光义的亲家不无关系。

  陈家谷之战是雍熙北伐的最后一战,这一无关战局的战役却因为骁将杨业之死而倍受瞩目,更由于杨业死于上级错误的指挥和援兵失约而显得尤为悲壮,各类文艺作品对此更是加以浓墨重彩的渲染,而且,杨业战死的主要原因也被描绘成为主帅潘美的有意陷害。

  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在杨家将故事中,潘美在晋阳城下被一员北汉小将追击,背部中箭,当他逃回军营,拔箭后发现上面写着杨延嗣,杨延嗣也就是杨七郎,潘美从此发誓要与杨家将为仇。然而,杨延嗣只是一个虚构人物,而当年宋军围攻晋阳时,杨业镇守东南两面,负责攻取东南两面的分别是宋将崔彦进、李汉琼,杨业与潘美并没有发生直接冲突。与之相反的是,潘美与杨业后来却有着良好的合作,并因军功而一起升迁。诚然,历代史书曲笔极多,溢美与隐恶之词比比皆是,但就目前的史料而言,杨业之死的主要责任者为王??是准确无误的。当然,杨业战功显赫,不能排除潘美有嫉妒的可能,但也不能因此就判定潘美会有意陷害杨业。我们研究历史时,下任何结论都要慎重,更何况这关系到一个人忠奸善恶的历史定论。而作为文艺作品,为英雄人物树立一个反面对手做为陪衬以增加矛盾的复杂性,甚至不惜改动历史是很常见的,在《罗通扫北》中,唐代名将苏定方被入木三分地刻划成为一个陷害忠良、十恶不赦的大奸臣。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倒楣的潘美留下了千古骂名,因祸得福的是,潘美的名气也因此远远超过了当时与他齐名的将领,又有多少人知道曹彬、田重进的故事呢?

  除了指挥失误、援兵失约之外,杨业之死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或许是唐末五代军人割据称霸的教训太深刻了,赵宋从开国之初就采取一系列消弱武人事权的措施,这其中就包括监军制度。都监的官品比主帅要低,但却能监督甚至制裁主帅。北宋攻取晋阳,得益于“围城打援”这一战略的成功贯彻,在石岭关力克辽援、为攻取晋阳立下汉马功劳的名将郭进,就是因为忍受不了监军田钦祚的欺辱而含恨自尽。正是这一制度,导致疏于军事仅以“高干子弟”的身份充任都监的王?Ф蓝献ㄐ校?而主帅潘美难以制止、杨业被迫从命的结果。军人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现象在宋代虽然被有效抑制,但军队战斗力也明显削弱,以至于有宋一代被称为“弱宋”。

  千百年来,杨家将的故事历久不衰。在代县鹿蹄涧村,杨忠武祠已经成为一处历史名胜。我和我的朋友们都是看着《杨家将》的连环画、听着刘兰芳《杨家将》的评书长大的,尽管我不喜欢也听不懂京剧,但八十年代初,刚上小学的我却和几个同学放弃每天晚上捉迷藏的保留节目,一起坚持看完了每天一部的电视京剧连台本戏《杨家将》。在杨家将的故乡,山西电视台两次投拍《杨家将》,尽管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很多,原定拍摄五十集的第二版《杨家将》因为资金的原因只完成三十六集,但无可否认,凭借着杨家将的感人故事和它在民间的深远影响,它至今依然是山西电视台有史以来拍摄得最为成功的电视连续剧。1992年初,山西电视台在山西人的万众瞩目下刚刚开播这部电视剧不过半个月,它就登上了中央电视台当年春节的黄金时间。

  “鲜血洒在战场,公道自在人心,思念留在民间,一千年的悲歌从古唱到今……”诗人白桦做词的片头曲道出了杨家将故事流传千年的原因,或许是因为片尾曲过于悲凉了吧,中央电视台在播放《杨家将》时,隐去了片尾曲的歌词。

  杨业牺牲了,他的后代继续为国尽忠,杨业的儿子,长年为国戍边的杨延昭曾上书请战收复幽州,杨业的孙子,跟从范仲淹抵御西夏的杨文广曾上《克取幽燕策》,然而,这些建议如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复,直到宣和四年,才由宋代六贼之一的童贯率军攻辽,这个后来在抗金战中屡次临阵脱逃的宦官惨败而归。从此以后,宋王朝放弃了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军事努力,这片抛洒了无数将士鲜血的锦绣河山,直到元代才与中原重新统一,而它回到汉族人的怀抱,已是在四百年后的明朝,在这四百多年中,幽云十六州,只能化为文人笔下的悲愤与无奈。

  刘知远是如何劝说石敬瑭起兵的,刘知远为什么会得到辽太宗的赏识,刘知远为什么要拒绝石敬瑭的提拔,刘知远和他的弟弟刘崇是如何先后在晋阳称帝的,周世宗柴荣为什么会兵败晋阳城下,请看《沧桑阅尽话太原》第十五章:乱世英雄之棠棣天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