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注意】中美关于台湾问题的新默契 -- 新华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注意】中美关于台湾问题的新默契

笔者观察中美之间关于台湾问题的来往动作,认为双方形成一种新默契。注意是“形成”而不是“达成”。

所谓形成默契是指双方并不是通过协商达成共识,而是通过你来我往的较量,形成一种非正式的对对方意图的理解并且不挑战对方的意图。

中美双方对于台湾问题在朝鲜战争前夕开始第一次的互动。美国原先宣称不干预台湾的政策突然改变,采取了与台湾军事协防的立场。这个行动直接阻碍了中国政府彻底击败蒋介石的计划,使得蒋介石政权在美军保护下残喘。

中国在此后20年间保持着战争状态,中美对于台湾问题直到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上海公报,才达成了一个新的共识。这个共识就是美国正式承认中国的一个中国原则,并且放弃与台湾的军事协防关系。但是美国随后又通过国内法《与台湾关系法》从较低的层次上界定自己与台湾的关系特别包括支持台湾防御以及导致的对台湾军售。在三个中美公报和台湾关系法以及后来相关的互动中,中美双方形成(而不是达成)的默契实际上就是美国有限地通过对台湾出售武器来维持美国对台湾的关系。

由于中国自中美建交之后很快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对于收复台湾的动机让位于引进台湾资本发展经济,所以这段时期中美之间对于台湾问题的默契没有改变的动力。

尽管美国不时地超指标地对台湾出售武器,但是中美之间对于台湾的默契大体上得以保持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李登辉开始以“两国论”为标志的台独活动。随着台湾台独势力的快速发展,中美之间关于台湾的默契必然要被颠覆。

中美双方形成新默契的开始应该是1996年导弹试射。中国方面表现出使用武力解决台湾的意图,美国开始不断探索中国的底线究竟在哪里,而中国也不断探索美国的干预底线在哪里。中国在1996年提出准备打赢一场高科技的局部战争,已经锁定了台湾海峡这个战场和美国这个假想敌。

但是1996年只是重新形成默契的开始,这个过程至今还没有结束,原因是中国对台战略可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而美国还在摸索中国的意图。

中国对于台湾的战略一直是和平统一的战略,但是这个战略是失败的。这个战略的具体实施受到自由主义派的指导,采取基于对方善意的决策定位,完全忽视了台湾方面实际上不可能在没有武力威胁的情况下自动形成统一的善意。而且这种战略实施实际上鼓励了台独势力的疯狂发展,直到2003年底台湾局势终于走到了公投台独的最后关头。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改变战略,已经谈不上什么雄才大略,这不过只是被动应战而已了。在战略上中国政府此前可谓一败涂地。现在很多自由派的策士和台湾台独势力方面还在希望中国政府没有真正下决心通过武力或武力威慑统一台湾。笔者不敢断言中国政府已经决心已定,但是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已经到了双方都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政府如果犹豫不决,那么局势的发展不仅是以台湾独立而告终。

美国政府对于这个问题的发展是清楚的。美国政府希望中国不要走坚决统一的道路。但是如果中国坚决要统一,而台湾坚决要独立,则美国将面临如何干预的艰难选择。美国本身的国力并不足以维持大规模干预台湾冲突,而且干预造成的后果将严重影响全球经济。但是对于美国而言,笔者认为最为困难的不是决定怎么干预,因为美国可以选择非常有限地干预,这样美国有所失,但是不是失败。美国最困难的是台湾战争将破坏美国全球战略安排:

1。台湾战争的时机可能直接与美国在其他地方的战争同时发生,造成美国被动地接受台湾战争的结果。

2。由于台湾局势的持续紧张造成美国在其他地方的军事战略行动受到持续的牵制,美国政府自己成为台湾问题的人质。

在这个情况下,美国实际上希望和中国方面形成(而不是达成)某种默契,就是中国的战略需要在哪里,而美国的战略需要在哪里,双方明白对方的界线,互不挑战。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到底是以抑制台独势力为目标还是以统一为目标?中美双方显然在互相摸底,中国政府如果采取坚决统一的目标,那么美国方面可能将面临极大的困扰,美国很难在这种情况下顺利地展开任何全球战略,因为台湾问题将成为一个随时引爆的炸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