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驻印军缅甸战记第三部分:激战胡康河谷(一) -- 风中的羌笛

共:💬72 🌺56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中国驻印军缅甸战记第三部分:激战胡康河谷(二)

(二)锋芒初试李家寨(中)

曾经在1942年率领18师团横扫半个缅甸的牟田口廉也中将,现在已经升到驻缅甸日军第15军司令官,正在积极准备向印度的进军。大本营已经在1943年确定于10月之后实施这个编号为第21号战役、代号为乌号作战的进攻,为了保证这一行动的胜利,东北方向的中缅边境和胡康河谷一带须保持战局稳定,从10月开始第18师团协助第56师团扫荡了怒江西岸的中国游击区,并派遣部队从胡康河谷向那加山渗透。18师团第18搜索联队的前卫中队首先遭遇了中国军队,10月30日夜间师团得到报告,马上派遣驻扎在胡康河谷南部的第56联队进行攻击,准备将中国军队逐回印度。残酷的丛林战一触即发。

认真地讲,此时的18师团比两年前要小得多。1942年的18师团是两旅团四联队制驮马师团,编制人员多达12个步兵大队加上其他特种部队共计28500余人,而现在,为了组建第31师团抽调了一个联队和部分支援和特种部队,撤消了旅团,由师团直接辖制第55、56和114三个联队共九个步兵大队及其他支援、特种部队,人员数量比以前大大削减,按编制只有21000人。尽管如此,18师团毕竟是被军部寄以厚望的主力,在1944年列为最高等的甲种师团编制,目前它有第55联队的一个步兵大队和56联队的2个步兵大队部署在胡康河谷,从怒江战场返回的四个步兵大队在接到命令后正赶往胡康前线,其余两个步兵大队在重建被温盖特部队破坏的后勤线路的秩序。

田中师团长再次接到的报告称,此次的中国军队素质与以前的中国军队完全不同,无论是编制、装备还是战术训练都完全改变了面貌,他们在日军的火力攻击下毫不退缩,反而建立起了坚固的圆形阵地,“而我军的损失在不断增加”。田中中将很快判断,当面的中国军队力量有限,所以只能防御,其后方是长达近200公里的丛林,中国人即使派出增援也要20来天才能赶到。日军一个联队多达3000余人,后方的四个大队近5000人正源源赶来,田中相信,哪怕中国军队抵抗再强烈,最终也会在日军的重击下烟消云散。18师团下一步的行动,应该是在12月15日前击溃中国军队,然后一直追到那加山的中心地带新平洋西边的山口附近,在不违背驻缅甸15军命令的前提下,做好将来挺进印度的准备。唯一需要担心的,是制空权已经丧失,驻缅甸的第5飞行师团的飞机不断被抽调到太平洋战场,现在只有各种飞机80架的实力了,而敌军仅仅是第14集团军的空中支援力量,就有230多架战斗机、攻击机和轰炸机,这还不算英国皇家空军其他部队和美国的两个航空队,而且也没考虑到这些航空部队已经开始使用越来越多的新式飞机。不过田中新一觉得,在缅甸北部这样的地形条件里,对手的空中力量给己方地面部队制造不了多少麻烦。

在孙立人的坚持下,伯特诺稍微允许修改了给112团三营的命令,该营不再执行占领大洛的任务,而是占领大洛北面隔大奈河而望的拉加苏高地,这个带有前瞻性的修改带来了巨大的效益。拉加苏高地既可钳制大洛,又可避免背水作战,山高林密,日军也不能形成包抄和侧击,除了正面仰攻,日军无计可施。就在112团三营占领拉加苏的第二天,1943年11月2日,日军的前锋也到达了。这样的情况让团长陈鸣人和营长陈耐寒庆幸不已:幸好占领的是拉加苏,否则112团的一只臂膀也许已经被切除了。日军在当夜发起攻击,妄图把立足未稳的中国人赶下高地,但面对视野浅狭的丛林夜色和大量自动火器,日军手动枪机步枪完全丧失了优势,远射程和精度已经没有意义,火力的反应能力和机动性占了上风,泼水般的子弹将进攻的日军压得抬不起头来。

仅仅一个晚上,在连对手都看不见的情况下,日军对一个连级阵地的进攻即阵亡72人。112团3营投入反击,连占日军两个阵地,日军被迫节节后退。

11月11日,日军卷土重来,拉加苏高地当面日军兵力达到了一个多大队千余人。第二次进攻历时六天,日军再次损失惨重,112团3营仅死数人,但连长赵振华被狙击手击中牺牲。从这时开始,日军狙击手的幽灵贯穿整个缅北作战。就在拉加苏战斗行将结束之际,12月27日夜,三营营长陈耐寒被狙击手发射掷弹筒击中牺牲。缅北日军每个中队装备的掷弹筒多达9具,在没有遭到更加强大的同类武器迫击炮压制前,确实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可是拉加苏高地的地形情况特殊,双方武器装备水平又悬殊,在接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日军尽管在拉加苏高地进行了十几次进攻战,却没有占到丝毫便宜,反而遗尸数百具。112团3营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不到10人的牺牲。

西线打响的同时,40公里外的东路战斗也激烈起来。战场被那加山下弯曲的大奈河与大龙河分割成南北两半,其中更有不计其数的支流小河竞相蜿蜒。发源于河谷东边苦蛮山的大奈河向西流淌,在原始森林里猛然向北一拐,与北边靠近西藏的喜马拉雅山发源的大龙河汇合后再折向西南,形成了亲敦江的上游,密密层层的森林遮蔽了河干,上百公里范围里渡河的地点只有寥寥几处,大奈河与大龙河交汇点的北边几公里处就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渡河点,围绕这个名叫于邦(也称于邦家)的地方,爆发了一场堪称教科书式的经典的坚苦卓绝的丛林攻防战。

于邦和胡康河谷附近所有地点一样,只不过是个地名标记,并不是什么村庄和城镇,即使战争爆发前这里也只有一两家土人居住过,现在已经没有任何的人类的踪迹,这些地方现在完全是纯自然状态。从那加山的中心地带新平洋到于邦不过30公里,然而荆棘密布,蚂蝗肆虐,靠步行需要好几天。在这样的地方,进攻远远比防御更加困难,当然,拥有强大的火力投放能力和手段的一方可以不受这个规律限制。

10月31日,112团左翼的第二营以第五连为先锋从临干沙坎出发,向于邦渡河点前进,路程不到10公里。由于通报说日军在河边有小股日缅混合分队,连长江晓垣立功心切,亲自在前面与前卫排中尉排长刘治率兵搜索。行军许久,遮天蔽日的原始丛林里一直暗淡无光,除了被封闭的空间放大的脚步声外,植物的滴水声和枝叶摇动的声音也纷乱传来。士兵们换班操作,大砍刀上下飞舞,砍出了一条半米宽的小路,终于在中午时分遇到了久违的太阳,一个300米长100米宽的大型林中空地出现在眼前,林空那边的缓坡后面,大龙河悠扬的水流声隐约可闻。这种林空多半在缺少水分的地方出现,这样的地方土壤很薄,下面是岩层,高大的植物无法立足,难以生长,基本没有腐殖质,即使在雨季也蓄不住水,只有低矮的灌木和草本如紫茎折兰之类生命力极强的近地植物,由于没有了树木的遮拦,惬意地生长在阳光下,反而越发茂盛。

走林空可以节约很多时间,江连长为了尽快赶到河边,命令先头排散开扇面,进入林空。开始一切正常,当走到林空北半部的时候,周围异常寂静,虫子和鸟的鸣叫不知何时消失了,阔叶的水滴声似乎不太正常,就连热腾腾的丛林蒸汽也仿佛凝固了……这是遭到伏击前特有的感觉,有经验的老兵不由得一顿——就这工夫,92式重机枪突然间急促地响成一片,96式轻机枪和99式步枪的爆音也同时四下来传布开来,子弹削断草茎贴地乱窜,钻在人体上就是扑的一声,在军装上激起小小的一阵烟,推得人直接扑倒或者转上一圈。许多人直挺挺栽倒在草里,走在林空中的人群一下子稀少下去,排长刘治当即牺牲。幸存者迅速卧倒,深草很快隐蔽了活着的人,但掷弹筒发射的91式手榴弹纷纷飞来,炸得血红的雾夹杂着断草败叶凌空飞舞。这个排迅速丧失了战斗力。

江连长马上率领后面两个排全部压上来,这是反攻缅甸以来的第一个真正的战斗,他要在这场战斗里痛快地战胜日军。面前是早已在林空北端左右两翼埋伏好的日军王牌军18师团的部队,中国士兵不顾一切从林空两边强行突破,很快突破了日军的散兵线,双方在阴暗的森林里混战。一个小时以后,日军一个70人小队被全部歼灭,但是中国军队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一个多排的战士牺牲,连长江晓垣和先头排刘治中尉壮烈殉国。

11月4日,从临滨沿大龙河南下的112团1营2连加机枪1连一部组成的加强连,成功穿插到于邦东边,控制了二营五连遇伏的林空和另一个稍小的林空,将于邦守敌与渡口分割开来,与林空西边的第2营一起对于邦守敌共一个中队形成包围,但敌人的工事建筑在树上和荆棘里,并以沙包加固,十分牢固且隐秘,部队在没有炮火跟进的情况下,激战一天,消灭敌人70余名,自己损失也达到60名之多。一架新式的美军P-51战斗机曾经出现在战场上空掩护进攻,但投下的炸弹却偏离方向,炸伤己方数名战士,急得士兵指天大骂,陈鸣人团长急忙命令飞机停止攻击。显然缅甸中美盟军的空地合同战术还有待磨合,目前还不是取得显著战果的时候。李克己眼见急切不能成功,而大龙河东岸敌军又源源而来,只好暂停攻击,在阵地两翼设置机枪阵地,布置重机枪封锁渡口,阻敌增援。

10日黄昏,对岸突然升起了观测气球。很明显,敌人大批增援部队已经赶到,并带来了炮兵部队,李克己部队人人知道,真正的考验来到了。11日开始,每天夜里112团一营阵地上,都会落下炮弹,敌人利用火炮和夜暗的掩护在为西岸输送援兵。机枪连的重机枪在夜间不时喷吐火舌,不断有日军木筏被消灭,许多日军滚落到水里,随着滔滔水波漂去。尽管日军的偷渡部队损失很大,但日军连续偷渡,于邦的兵力对比还是慢慢向不利于驻印军的方向倾斜。

13日,112团从敌军一具中尉尸体上发现文件,敌55和56两个步兵联队及炮工搜索联队已全部北上大龙河、大奈河前线,112团有被五六倍于己的敌人合围的危险,孙立人接到报告后赶到总指挥部要求驰援112团,然而炮兵出身的伯特诺固执己见,认为这样的地方不可能出现日军炮兵部队,丝毫不为所动。孙立人十分恼火,在总指挥部对伯特诺发了一通脾气,措辞十分不客气:“你不要只会墨守美国那一套作战规则!世界各国的炮兵并不都像你们美国那样没有运送大炮和炮弹的公路就不能使用炮兵;如果你不相信日军正规部队和炮兵已经到达胡康河谷,我提议,你和我一起乘坐小型飞机亲自到前线去看一看!”面对大量的前线紧急报告和义愤填膺的中国将士,为捍卫自己的威信已经到了理屈词穷的地步的伯特诺终于认错。

新38师立即紧急动员,全部都投入了救援112团的行动,部队不带重武器,少带弹药,待到达战场外围再空投装备和弹药,以加快行军速度。但是那加山这个巨大的障碍拦住了心急如焚的官兵们的脚步,要到达战场需要至少三星期。而日军在胡康河谷筑有旱季简易公路直达于邦对面的太白家,现在时间站在日军一边,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112团的战斗能力上了。

22日,日军18师团炮兵联队赶在新38师主力之前加入战斗,重炮炮弹开始对第一营进行凶悍的袭击,机枪连连长吴瑾死守渡口,在击毙大量强渡大龙河的日军后与重机枪阵地同亡。大批日本步兵从失去封锁的下游蜂拥渡河,跟着上游机枪阵地也被破坏,日军两路共有700余人到达西岸。

当天夜里,渗透过来的日军绕到第2营侧后,突然袭击了二营后面高地上的112团指挥所,为了掩护团指挥所,112团特务排一半战士把自己的尸体扔在了高地上,整夜混战之后,陈鸣人上校率领团指挥所人员杀出血路破围而出,但该团的美国中校联络官由于胆怯,躲在战壕里被俘,成了整个缅北战役里驻印军唯一的被俘者。此后,第2营在高地附近一直坚持战斗,在与敌人相隔20米的情况下,第1营被围部队与第2营的枪声互相鼓励,直到一个多月以后,被敌人分割的兄弟部队,才终于得以团聚。

同一天,一营留在临滨接应的刘益福第1连也遭到数百敌人的疯狂进攻,担任警戒的一排在大量杀伤日军后被迫转移,三个战士落在了敌后,这三个人竟然能在敌群里顽强作战,毙敌8人后趁夜色安然回到己方;25日,临滨战斗十分艰苦,在部队伤亡很大,阵地出现缺口的时候,两名机枪手冒着敌人掷弹筒的集中攻击,用计诱使敌人暴露在前方30米处,在架起机枪一口气打完一个弹链,打得机枪枪管通红,机枪手眼前雾气蒸腾,后发现日军在机枪前遗尸30多具,从而一举扭转了局势。到28日,一连终于顶住了日军最后一次攻击,无法突破临滨的日军放弃临滨转向南方,加入到围攻早已被切断退路的李克己加强连的行列里。

苦战18天后仅存130人的李克己加强连陷入重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